別怕養出「髒」寶寶,允許孩子玩得髒一點吧,好處太多了

2019-12-03     奶果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文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樂樂特別喜歡跑到樓下小區和另外一些小朋友一起玩沙子,經常把自己弄得髒兮兮的就跑回了家。樂樂媽每天看到自己玩得髒兮兮的孩子,又生氣又感覺好笑,但並不沒有阻止樂樂出去玩。直到有一天,樂樂的奶奶從鄉下來看望自己的孫子。

樂樂奶奶看到渾身髒兮兮的樂樂,面露不悅,和樂樂媽媽說:"孩子在外面玩得髒兮兮的,等一下感染了細菌怎麼辦?你作為樂樂的媽媽,也不管管孩子!"樂樂媽說:"啊呀,沒事的,小孩子就要多去外面玩一下,才不會變得嬌里嬌氣的。"樂樂奶奶還是表示不悅,一聲不吭地帶樂樂去洗澡。樂樂媽無奈地搖了搖頭。

孩子們玩得髒兮兮讓很多大人都很苦惱,是要限制他們玩耍?還是應該學會放手?

害怕孩子變成"髒寶寶"?孩子們玩得髒一點,好處多多!

  • 賦予孩子們更多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比起在家乖乖地,安靜地在角落裡玩玩具,放手讓孩子們出去玩得髒兮兮的更具有現實意義。在家玩玩具總是簡單地重複之前的玩法,而出去玩的話,是自由自在的,不受約束的,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孩子們愛玩的性格與他們與生俱來的好奇心,為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打下了基礎。孩子們在玩耍的過程中他們會設想許多的"不可能"。比如他們在捏泥巴的時候,他們會捏個泥人,把它擺放在天上或者海水裡。他們的思想總是那麼的千奇百怪、讓人捉摸不透。

  • 培養孩子們的獨立性格

生活中,我們不難看到,很多時候當寶寶自己在吃飯的時候,總是不由自主的玩起了飯菜。然後把自己的臉、手都沾滿了菜葉和飯粒。所以,很多大人就會習慣性地去給孩子們喂飯。還時不時地給孩子擦嘴,整理孩子的口水巾。

這樣一來的話,孩子們極易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自主獨立的能力得不到加強。

那些喜歡把自己玩得髒兮兮的孩子就喜歡自己去嘗試,即使自己拿不穩筷子、勺子,又甚至是把自己弄成一個"大花臉"。但這些都不礙事,寶寶們能在自己的動手過程體驗到成功的樂趣,他們就會樂於在許多事情上自己動手,這樣他們的獨立能力也能得到一定的增強。

  • 身心愉悅,快樂成長

《小豬佩奇》可謂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動畫片之一了。裡面有一個場景讓我記憶猶新:佩奇和喬治在路上踩著泥坑,他們的爸爸媽媽看見後,不但沒有阻止他們,還和他們一起踩著泥坑。一大家人弄到渾身都是髒兮兮,但是他們臉上都掛著幸福的微笑。

孩子們小時候都喜歡過家家、玩泥巴、到處塗鴉...這些都是孩子們童真時期所經歷的,可謂是幸福童年的標配。

允許孩子們玩得髒兮兮,同時也是在讓孩子們體驗無憂無慮的童年。孩子們沒有感覺到束縛,自然而然會感到身心愉悅,從而更加快樂成長!

怎樣最大化地發揮髒玩的價值呢?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做:

1)創造一個可以讓寶寶們玩耍的環境

我們鼓勵寶寶們玩得"髒",與此同時,寶寶們的人身安全也要有一定的保障。我們在創造一個可以讓寶寶玩耍的環境時,要先去排除掉一些可能給寶寶們帶來傷害的因素。讓一切都盡在大人們的掌控之中。

  • 危險區域禁止寶寶去玩耍:

很多時候,為什麼家長們都會經常性地阻止孩子跑到外邊去玩呢?最大的原因就是擔心孩子們的人身安全。

我們經常會看到許多新聞,很多孩子們跑到大馬路上玩,然後被路上的行車撞傷;不知河的深淺,沒做熱身運動就跳下去抓魚或者游泳,發生溺水事故。很多不安全的事例數不勝數,這些都源於孩子們現在自我安防範意識還不夠強。

所以父母們要多加督促孩子們,提高孩子們的安全防範意識。明令禁止,那些地方可以去,那些地方不可以去玩。就像大馬路,沒有安全標示的水池區域,通通都不准去。

  • 買些可以協助寶寶們玩得更好的工具:

很多小寶貝喜歡在下雨天出去玩水,家長們就會擔心雨水會傷害到寶寶的皮膚,而且害怕寶寶們感冒,就阻止他們出去玩。

其實我們可以幫寶寶們買雨靴、雨衣,將孩子們進行"全副武裝",這樣就不用時時刻刻擔心寶寶的皮膚被雨水濺到。孩子們也還能夠再無聊無慮的多玩一會。

寶寶們吃飯的時候,拿不穩筷子,不能將飯菜準確放到嘴裡,一不小心弄到臉上,就變成了"大花臉"。

現在網上都有賣那種筷子矯正器,家長們也可以幫孩子們買一雙。還是讓孩子們自己去動手,有利於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性格。

  • 在玩耍中培養講衛生的好習慣:

一個孩子,做事規規矩矩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但是一個孩子,若是儀容儀表乾淨整潔那就會讓人感覺很舒服。

家長們可以允許孩子們滿世界亂跑、瘋玩,但是,玩完過後就要懂得如何去整理自己的儀容儀表,這是非常重要的。

就比如孩子們從外面玩後回到家,累極了想躺在沙發上,大人們這時候就要和孩子們說:"先把身上的泥土、灰塵去走廊里抖乾淨才可以躺沙發上。不然等一下被你弄得髒兮兮的,別人就坐不了了。"如果這時候,孩子們和你們撒嬌:"媽媽,我好累,先躺會再去好不好?"

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心軟。我們還是要堅持讓孩子們先去把自己整理乾淨。這樣一來,孩子們既能養成不拖拉的好習慣,還能從中提高自己的衛生意識。

2) 寓教於樂,在玩鬧中賦予寶寶更多的知識

放手讓孩子們去玩,不僅是要孩子們玩得開心,還要從中教會孩子們許多的知識。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只是簡單地一天又過一天的玩鬧,簡直是浪費時間。

家長要珍惜這些可以寓教於樂的機會。當我們和孩子去郊遊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問孩子們知不知道附近這些樹的名字,像梧桐樹、樟樹、木棉樹;問孩子們知不知道天上飛的鳥是什麼種類...等等問題,當孩子們表示疑惑的時候,及時為他們解答。

孩子們在快樂玩耍中,也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這樣一來,他們學習知識也會越來越高效。

3)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們一起玩耍,增進親子感情

在很多小孩子們心中,如果爸爸媽媽能和自己一起玩耍的話,會更加高興。因為和喜歡的人一起分享喜悅,是幸福的、是甜蜜的。

父母不喜歡孩子們搞得渾身髒兮兮,就一昧地阻止孩子,你不許玩這個,你不許玩那個。孩子們感到被束縛了,久而久之就會變得很牴觸父母。

相反,如果父母不阻止孩子們,甚至和孩子們一起玩耍的話,孩子們會覺得很驚訝、很開心。當孩子們在玩沙子的時候,家長們可以主動去參與,即使把全身弄得髒兮兮的也不要介意。

家長們在與孩子們玩耍的過程中,不僅能找回童年時的喜悅,也可以拉近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增進親子關係。

我是奶果媽媽育嬰師,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和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kdA024BMH2_cNUgsyi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