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臨潭
臨潭,古稱洮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屬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匯過渡地帶,位於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部,是農區與牧區、藏區與漢區的結合部,北接康樂、渭源兩縣,東鄰岷縣與卓尼縣,西南兩面均與卓尼縣插花接壤。全縣總土地面積1557.68平方公里,東西最大距離60公里,南北最大距離83公里。境內屬高山丘陵地區,地形西高東低,海拔在2209-3926米之間,平均海拔2825米。
歷史由來
》
01
悠久歷史魅力多
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明將沐英率軍西征,在新城修築一座迄今保存較為完整的城堡,古稱洮州衛城。
唐置臨潭縣,相傳縣址臨近水潭,故名。
清設洮州廳。
民國二年(1913年)復置臨潭縣至今。
交通路線
目前,前往甘南最主要的方式是從蘭州出發乘坐汽車前往,蘭州汽車南站營運開往甘肅南部的班車,直達合作、夏河、郎木寺、瑪曲、迭部等甘南縣鎮,另外,還有部分遊客會選擇從青海方向進入甘南。
合作市作為自治州首府,是甘南汽車的樞紐中心,有去往蘭州、臨夏、夏河、郎木寺、碌曲、瑪曲等省內、州內的班車,以及發往青海西寧、四川阿壩州等省外的班車。
洮州八景(其二)
》
02
來臨潭看冶海吧
一、地理位置
冶海冰圖是指天池冶海冬日結冰後冰面呈現的奇異現象。冶海在臨潭縣冶力關鎮北7公里處,當地漢族群眾稱常爺池,藏族群眾稱常阿瑪周措,是海拔2610米的山峽堰塞淡水湖。當地群眾因其神奇而奉其為神湖。冰圖是她多種神奇現象之一。
二、冶海有「三奇」
一奇是冶海冰圖,每到冬日,山頭銀妝素裹,湖水結冰,冰面呈現千奇百怪的圖案,由於晶體紛繁,造型多樣,站立冰面,仿佛置身於水晶迷宮。
二奇是石門神泉,數九寒天,湖履嚴冰,但從湖畔石門坎神泉流出的泉水卻霧氣騰騰,長流不息,醇香甘冽。
三奇是湖水旱澇不溢,無論旱澇,湖面始終和石門坎齊平,暴雨連綿中雖浪濤翻卷終不見溢;烈日暴曬,連接酷旱亦不見其竭,當地各族群眾稱其為神湖。
三、冶海特色食宿
在冶海有當地特色的農家樂菜館還有充滿民族氣息的民俗住宿,遊客們不僅能欣賞到到美麗的風景還能品嘗到當地特色美食和體驗當地特色民居。
朵山玉筍
一、地理位置
朵山玉筍景觀在臨潭縣新城鎮北朵山之上,朵山又稱大石山。其景是在朵山饅頭形主峰東側山坡上,突生出一獨立石柱,高約120米,直徑40餘米,呈上下同徑的圓柱形,全由灰白色石灰岩構成。近觀聳然直立,如劍刺天,遠視如玉筍破土而出,所以稱其為朵山玉筍。
二、古物典籍
玉筍 、亦作「 玉筍 」。本意指潔白的筍芽。是一種食物,生長於山中,生命力頑強,容易生長,主要生長在南方。文學作品中往往被賦於美好的形象,用來比喻女子手指、小腳或山峰等自然景物。
三、食宿
臨潭縣新城鎮賓館位於甘肅省甘南州臨潭縣新城鎮東門外,主要經營餐飲、停車住宿、娛樂、並以共贏、開創經營理念,以全新的管理模式和周到的服務,用心服務於客戶。
氣
侯
概
況
海拔在2209-3926m之間,屬高山丘陵地區。基本氣候特徵是春季回暖慢,降雨量少,夏季多雷暴和冰雹,秋季降溫迅速,冬季寒冷,四季不分明,年平均氣溫3.2℃,年均降水量518mm,相對無霜期65天,絕對無霜期10天左右。
洮州八景(其二)
》
01
玉兔臨凡
玉兔臨凡景觀在臨潭中部的新城鎮北的兔兒石山。這是一處純天然的景觀。是在一道山脊上,由裸露的灰色石灰岩構成的一前一後兩座兔形山峰,傍地追逐,撲朔迷離,頭軀耳鼻無一不形肖神似,相傳這是月宮玉兔,因難耐天上的空寂廣寒奔逃人間,被嫦娥點化成石。觀其景聽其說,在感嘆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之外,使人深感天上人間 悲情何以如此相似。真是人神自古推嚴挹,蒼山無情鎖愁寒。
民俗古蹟
洮州衛城
臨潭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地處「西控番戎,東蔽湟隴」、「南接生番,北抵石嶺」之要衝,自古以來,由於戰爭、屯墾等原因,使眾多民族在洮州雜居融合。臨潭文化底蘊深厚。磨溝仰韶文化遺址,是目前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發現的最早有人類活動的遺址。齊家文化、馬家窯文化、辛甸文化遺址等,都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名勝古蹟方面,有西晉吐谷渾所築古戰牛頭城遺址、明洪武十二年所建的洮州衛城和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的新城蘇維埃政府舊址等。 在今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的新城鎮,有一座古老的城垣,其建築在四山環繞之中。城北有大石山(也叫朵山)、三角石山、鳳凰山等,城西南有煙墩山,東南是仁壽山(俗稱墩坡山),東南是紫螃山(俗稱雷祖山·丁家山)正南是紅樺山,它們都是西傾山中支的余脈。城體依山而築,東北高而西南低;南門河自西向東繞城而過。城牆周長有4000多米。有雉堞2050個。東、南、西三面牆體筆直,東北、北、西北沿山脊而築,蜿蜒於東隴山數座山峰上。各峰頭尚有數座烽火墩台遺蹟。全城氣勢雄偉,就如巨龍盤繞。 臨潭縣是中國最大的衛城——洮州衛城。
02
黑嶺喬松
黑嶺喬松景觀在臨潭縣三岔鄉西北的黑松嶺。這是臨潭大地現存其名,已無其景的消亡之景。據《洮州廳志〃地理名勝》記載,這裡原是一處洮水流域的原始森林,緣山長滿密密麻麻、經圓過度、高達十幾丈的雲杉、冷杉等松柏喬木,山高林密,洮岷驛道穿林而過,十分壯觀,隨有黑嶺喬松之景譽。但現在經百年人為破壞,喬木蕩然無存,只留禿嶺憑弔。
民間傳說
據民間傳說,這裡還有北宋奸相潘仁美的墳墓,相傳潘仁美在其奸臣行為敗露後,被宋仁宗貶謫西北邊陲,當他經成階古道到達黑松嶺時,被楊家追兵殺死,倒埋於此,現在墳丘尚存,真是荒冢罵名難寂身後。詩人趙維仁有詩讚頌:層巒名黑嶺,鬱郁產喬松。孤干嵐光靄,深山晚氣濃。朔風疏勁節,暮雨洗蒼容。合共煙霞老,悠然淡遠峰。
民
俗
風
情
民間花燈
每年正月十五,臨潭各鄉四路能幹的漢藏農家婦女要事先捏出造型各異、形象生動的面燈。面燈分吉慶燈、月令燈和生肖燈等數種。捏完後上蒸籠蒸得半熟,再在燈底部栽上用藏香纏上棉花搓成的燈芯,添滿清油,然後點燃。點燈規程為先客後己,先長後幼,以示尊重客人和老人,祝福家庭和睦,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