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實在太喜歡這首樂曲了。
每次聽到都會不由自主地心潮澎湃。
而我國每逢重大節日,它都跟《我的祖國》一樣,是必演奏的樂曲之一。比如今年的閱兵式,也有它的出現。另外,電影《建國大業》的背景音樂,也是它。
這首樂曲,就是大氣磅礴的《紅旗頌》。
我們都太熟悉這首樂曲了,對不對?
可是,這究竟是一首怎樣的樂曲呢?它的創作者是誰呢?它是如何誕生的呢?
今天,在這舉國歡慶的日子裡,雅清就想和大家聊聊《紅旗頌》這首樂曲的創作始末,以及它的創作者的故事。
1965年5月8日,一年一度的「上海之春」音樂會如期舉行。「上海之春」可以說是當時非常重要的一項文藝活動,每次都有經典之作推出。到1965年已經是第六屆了。而在這一屆的「上海之春」活動中,有兩個作品震撼了大家。一個就是芭蕾舞劇《白毛女》,另一個,就是管弦樂作品《紅旗頌》。
幾乎所有聽到《紅旗頌》的人都說,只要旋律一出現,人的心情就特別激動,仿佛看到了旭日東升,也看到了高高飄揚在藍天之下的五星紅旗,心中充滿喜悅和自豪之感。
《紅旗頌》是1965年這屆「上海之春」的開幕曲。它一亮相,就立即傳遍了大江南北,成為人們所熟悉和喜愛的一部音樂作品。那時候我們幾乎在每一台晚會中都能聽到它的演奏,在眾多的新聞紀錄片中也會有它的旋律出現。
而它的作者是誰呢?他就是來自上海電影製片廠的作曲家呂其明。
如果有年輕的朋友,對呂其明這三個字不熟悉的話,那他創作的作品大家一定不陌生,並且還唱過,比如老電影《鐵道游擊隊》中的插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紅日》中的插曲《誰不說俺家鄉好》(與他人合作)等,都是他創作的膾炙人口的歌曲,廣為流傳,並傳唱至今。
1930年,呂其明出生於安徽無為。他的父親呂惠生從抗戰時期就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並在新四軍第七師皖江抗日根據地擔任行政公署主任,為當地老百姓做了許多好事,深受愛戴。1945年9月,在皖江抗日根據地行政公署和新四軍第七師奉命北撤之時,呂惠生因病無法成行。後來他不幸被捕,關押在南京六浪橋監獄。在獄中,呂惠生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最終慘遭毒手。1949年10月,皖北行署專門派了一艘小火輪將烈士呂惠生的遺骸運回,安葬在無為縣的繡溪公園。
在呂其明10歲那年,他就在父親的帶領下,進入到了新四軍這個革命的大家庭。可以說,他是在部隊里成長起來的。而父親的慷慨就義,對他產生了巨大影響,使他懂得了每個人的命運都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所以他下決心要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來回報祖國和人民。
其實呂其明是從20歲那年才開始學習作曲的。
1949年,他進入到了上海電影製片廠,成了一名小提琴演奏員。有一次坐在車上,他看到車窗外遼闊的田野,人們在田地里愉快地勞動,他突然特別想用一段旋律將這火熱的場景表現出來。於是,他就產生了想學作曲的念頭。
呂其明是個勤奮而有心的小伙子。每次演奏的時候,他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演奏效果上,並從中學習管弦樂的作曲技巧。同時,他又四處拜訪名師,進步很快。
1951年,呂其明開始了他的電影音樂創作之旅,紀錄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故事片《水鄉的春天》等中的音樂,就是他參與創作的作品。
而他真正引起更多人的關注,還是在他為《鐵道游擊隊》這部電影創作音樂之後。《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這首歌的不脛而走,使得26歲的呂其明也聲名鵲起。
這之後,他又陸續為《紅日》、《白求恩大夫》、《霓虹燈下的哨兵》、《廬山戀》、《城南舊事》、《雷雨》、《子夜》等眾多影片擔任作曲。其中還因成功創作了電影《城南舊事》中的音樂,而於1983年榮獲了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音樂獎。
1965年,呂其明接受了第六屆「上海之春」音樂會序曲的創作任務,並迅速進入構思。他想起了先輩們浴血奮戰的情景,想起了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第一面五星紅旗升起的情景,想起了五星紅旗下那一張張幸福的笑臉……他靈感如泉涌,大概經過一周的時間,終於將管弦樂作品《紅旗頌》創作完成。在由上海交響樂團、上海電影樂團、上海管弦樂團聯合首演之後,大獲成功。那年,呂其明才剛35歲。
那麼,《紅旗頌》是一首怎樣的作品呢?
這是一首讚美紅旗的頌歌,它將《東方紅》、《義勇軍進行曲》和《國際歌》的旋律融入其中,以恢宏而莊嚴的氣勢,表達了中國人民在紅旗的指引下,奮發圖強,昂揚向上的氣概,熱情地謳歌了我們的偉大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和繁榮昌盛的景象。
樂曲一開始,由小號奏出以國歌為素材的引子,一下將人們帶回到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天安門廣場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新中國從此誕生!全國人民仰望著紅旗,心潮澎湃。
樂曲的中間部分,在剛強有力的三連音節奏進行中,圓號奏出簡短有力的曲調,仿佛吹響了前進的號角。接著,頌歌變成了豪邁的進行曲,象徵著在五星紅旗的指引下,中國人民邁開了巨人般的前進步伐。
而頌歌主題的再現部分,則表現了億萬人民對偉大祖國的盡情歌頌。尾聲處的號角更加雄偉、嘹亮,將整首樂曲推向最高潮,形成了氣壯山河的氣勢。
今天,當我們在2019年國慶閱兵式上再次聽到《紅旗頌》的奏響,心情更加激動。當空中護旗隊飛過天安門廣場的上空,當看到鮮艷的紅旗高高飄揚,我們作為中國人,由衷地感到驕傲和自豪。
而對於《紅旗頌》的作者呂其明來說,他感到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作品,能再次出現在國慶七十周年的閱兵式中。2019年的9月28日,已經90歲高齡的呂其明先生的個人傳記作品《人生步步是音符·呂其明》出版,他激動地說:「音樂融入我的生命,使命鑄就我的靈魂,音符塑造我的人生。用我全部的赤忱、畢生的精力,熱情謳歌親愛的祖國和人民……這就是我的心愿。」
親們點擊「了解更多」,會有彩蛋和驚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