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麼性格的人?是不是討好型呢?據說討好型的人過的都比較累,因為討好型人格的人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感受,不想別人因為自己而生氣,失望。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委屈自己成全他人,過度的在意別人,過度的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讚賞,為什麼自己總是喜歡討好別人?從不尊重自己真實的感受,搞到自己身心疲憊,而且有時還不被人理解,非常苦惱,討好型人格如何改變?
為什麼自己會變成這樣?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套自我設置,或者說叫自我概念,或者簡單地說就是自我。討好型、乖巧型,這也是某些人自我設置的一部分!我們的自我設置,其實是從我們出生開始就不斷地形成、塑造!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收了一些來自環境的相互作用,身邊的重要的人的相互作用,而積累起來的觀念和行為方式。
討好型的性格應該在很小的時候就會被打下根基。父母會因為小孩不聽話而懲罰他們,會因為小孩子不聽安排,而威脅他們得不到父母的愛!所以幼兒就會發現,只要我們討好父母,順從父母,聽父母的話,我就不會受到懲罰,我就會得到愛…這就是討好型性格的形成的早期原因!
討好型的性格在後期也會得到一些鞏固,特別是在幼兒園和小學階段。我們還小的時候因為聽話乖巧,會得到老師的偏愛和表揚,這就會進一步強化討好性格。
那為什麼又會覺得討厭這樣的自己呢?
這其實又要講到另外一個概念,就是我們的機體評價和真實經驗。
我們擁有一種自身的機體評價功能,我們在個人成長過程中不斷的與現實發生著互動,不斷地對互動中的體驗感受進行評價,我們就能發現自己身體的真實感受!比如說我們在討好別人的時候,是按照我們的自我設置去進行的,但是這個時候我們會發現自己不快樂,很委屈。這就是我們的機體評價!機體評價進一步的講就是經驗,我們的經驗是指我們在某一時某一刻對某一事物所抱有的主觀精神世界,我們所獨有的感受和體驗。
為什麼我們會覺得討厭討好型的自己?原因就在於,隨著我們的年齡不斷的長大,我們的自我意識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智力越來越提升,我們就會發現,我們以前早期形成的一些自我設置不一定是正確的。因為很明顯的是,我們按照以前的自我設置,比如說討好型的設置,我們會發現自己很不高興,很委屈,會有情緒!因為那個自我設置和我們的機體評價,我們的真實經驗是矛盾的,是不大相符的,這就會產生一個衝突,就會讓我們覺得有情緒!但是我們又很難去改變自己原有的自我設置,這就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很討厭!
其實感覺討厭自己是良好的開端!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以前形成的一些不合理的,不科學的自我設置,比如說過度討好,這不是自己想要的,不是真實的自己,是需要改善和調整的。但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或者意識到了,他又把自己的這種感覺給壓制回去了。需要改變和改善自己,成就一個真實的自己,首先第一步就是要讓自己感覺到問題之所在,感覺到不合理的自我設置所帶來的痛苦!痛才會引起我們的思考和反省,意識到痛了,我們才會去查找問題的所在!所以要恭喜的是,如果我們開始感覺討厭這樣的自己,其實就是一個信號,就是一個你想要改變自己的一個信號!
那麼,怎樣改善和提升自己呢?
這個話題有點大,有條件的話,其實是需要在心理諮詢師的幫助下,做個人成長和提升的!這裡講講自己可以做的一些努力和方向。
第一,要相信自己有自我成長,自我實現的能力
人本主義心理學研究認為,人天生就有一種自我發展,自我救贖,自我實現的傾向力!我們有遠離不舒適,趨向於心理健康的內在能力。我們的內部成長力量,也提供了治癒的內部的資源,完全具有向更複雜,更完善的方向發展的天然趨勢。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我們有這種能力和天性!
第二,要充分運用機體評價和經驗的科學作用
機體評價是不依賴以外部的標準,也不藉助於人在意識水平上的理性,而是根據自身機體上面產生的滿足感來評價的。我們對自己的經驗保持開放,就會發現我們的機體是值得信任的。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不要充滿恐懼的去防備著我們的真實感受,真實經驗。其實經驗會非常令人滿意的去實行自我管理。我們的機體感受和經驗,在被充分的接納的環境下,我們的人格一定會發生建設性的發展!
第三,敢於挑戰不合理的自我設置
我們需要不斷的去挑戰根深蒂固的不合理的自我設置。比如說,討好型的自己。這可能有時候要拒絕朋友,反對父母,抵抗周邊的壓力,時常要在結果不明的狀態下做出一些選擇。這或許會有代價,甚至會是很高的,也會是痛苦的!但是這極為可貴。因為你尊重自己,做真實的自己,值得你付出巨大的代價!你去勇敢地做真實的自己,你也可能會發現以前的擔心是多餘的,別人也會更加喜歡真實的,有個性的你!
這需要非常多的實踐,因為我們的自我設置根深蒂固,跟隨我們很多年,絕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所以我們要做好心理準備,也要有勇氣和決心,耐心去實踐下去!
最後,希望所有受內心矛盾的困擾朋友們,勇敢地做自己,不再自我迴避,不再自我掩飾!對自己的經驗保持開放,不再歪曲和否認自己的經驗!那麼,我們就會越來越明白自己要什麼,我們的自我實現就會越來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