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歲的漸長,
思想的成熟,
人到中年,卻喜歡上了宋詩。
它正如一杯陳年的普洱,
氣韻醇厚,平淡典雅,
理趣橫生,回味悠長。
《寄黃幾復》
黃庭堅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
想得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歡會極其短促,飄泊極其漫長。快意與失望,暫聚與久別,往日的交情與當前的思念,一一再現......
《登飛來峰》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
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
只要銳意攀登,登高一定會望遠;只要個人埋頭苦幹,進取追求,那麼任何挫折和困難都是不必畏懼的。
《雪梅》
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
《和子由澠池懷舊》
蘇軾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人生如漫長征途,所到之處,就像萬里飛鴻偶然在雪泥上留下爪痕,接著就又飛走了;前程遠大,這裡並非終點。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人們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
滿江風浪夜如何。
今朝試卷孤篷看,
依舊青山綠樹多。
風雨總是暫時的,風浪終歸會平息,青山綠樹是永恆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終究不可遏止。
《寄張山人》
孟貫
草堂南澗邊,有客嘯雲煙。
掃葉林風後,拾薪山雨前。
野橋通竹徑,流水入芝田。
琴月相親夜,更深戀不眠。
做事一定要根據矛盾發展的實際情況,要抓住有利時機,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