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一出,《銀河》成「渣」,同樣講父愛,看看人家怎麼講的

2019-07-26     史塔克Sir

7月26號,《哪吒之魔童降世》橫空出世,在各大電影院上映,上映一個半小時,票房就已經超過了一億!在青黃不接,愁雲慘澹的暑期檔,以當天票房高於《銀河補習班》7倍的壓倒性優勢成為了暑期的一匹黑馬。

目前,豆瓣評分8.8分,貓眼,淘票票評分都在9.5分以上,可謂是口碑雙高的作品。

七月初,鄧超的《銀河補習班》上映之前的大規模點映,蠶食掉了《掃毒2》和《獅子王》的黃金場次。然而,用力過猛怎奈劇本粗糙,終究無法掩飾自身劇本不成熟的硬傷,邏輯混亂,節奏突兀,將一場「父愛」講成了「混沌」。

而如今,口碑和票房成績更為出色的《哪吒》則成為了更有力的王牌。你會點映,我也會!而且我的口碑比你要好。

主創們所做的絕不是一次簡單的翻新和改編,而是引領觀眾在更深的精神層面上,一起回味樸素的國粹神話,讓古老的深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一,中國電影當以好的劇本為主

其實說到國產動漫電影,我國基本上保持著每年一部的高頻率,以《大聖歸來》為主,歷時四年,這部電影以10億的票房稱霸了國漫影壇。

隨後,15年的《大聖歸來》,16年的《大雨海棠》,17年的《大護法》,18年的《風語咒》,19年的《白蛇緣起》…

在這些驚喜中,我們給予高評分多少摻雜著我們對於國漫的偏愛,不忍和寬容。

國產動畫雖然起步很早,然而成長卻慢,受制於表達空間,經歷過短暫的輝煌,也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斷層。

在2015年到2019年這幾年,中國的動畫處於一個青黃不接的時期,而《哪吒之魔童降世》要承擔的責任比大聖歸來要更加重,空間也更為遼闊。

在當今的華語動畫,技術已經得到了驗證,不再是衡量動畫的標準了,這就為我國動畫電影的崛起和發展減少了最大的阻礙,而衡量動畫的標準是什麼呢?

筆者認為是故事,和電影一樣,缺少專業成熟的劇本。

也就是說,只要故事好,劇本好,則很有可能會成為爆款。

而作為《大聖歸來》的繼承者,《哪吒之魔童降世》從故事情節到製作手筆,都是不可錯過的暑期好電影。

二,顛覆常規,卻足夠新穎

在我們小的時候,喜歡神話故事,在中國這樣一個仁義禮智信為主的國度,神話故事不僅是弘揚我國經典國粹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是反映國人精神風貌的娛樂形式。

《精衛填海》《三打白骨精》《哪吒鬧海》都是我國耳熟能詳的作品。而《大聖歸來》的成功,為我國動畫行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也為家喻戶曉的故事做了一個典型的藝術還原。

從小開始,小哪吒就是我們心中的英雄,他擁有三頭六臂的不滅之身,身戴混天綾,腳踩風火輪,對於他的故事瑣碎而不完整,很少有單獨的作品,而多存在於《西遊記》《封神榜》這樣的大型神話小說之中,可供挖掘的看藝術來源和靈感是異常豐富的。

哪吒是陳塘關總兵李靖之子,然而他沒有追隨父系家庭的姓名,最後和家庭進一步的決裂,走向成熟,成為英雄。

《哪吒》還將作為國內IMAX首部國產動畫電影上映,而這次的IMAX 3D版在視覺上更為清晰震撼。

改編和創新可以帶給電影行業新的血液和生命。然而,如果改編不當,那麼就會面臨著顛覆性的口碑風險。改編的嚴謹有創意則獨樹一幟;改編的不好,則口碑坍塌,毫無回天之力,如章金萊老師說的那句話了「改編不是胡編,細說不是瞎說」。

而在《哪吒》電影中,哪吒一反常態成為了一個小惡魔,顛覆了觀眾的認知,然而卻不出戲。這也得益於編劇和導演專業精湛的水準。

如果沒有入木三分的故事劇情作為支撐,那麼再怎麼演繹也逃不出「爛片」的範圍,然而,《哪吒》這次的驚艷,卻是不得不讓人佩服編劇對於人性把握的功底了。說到這裡不得不為編劇和導演餃子點一個贊了。

三,創作組的野心和不甘心

在這部電影中,埋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梗,比如頑童連環設計的獨木橋、眼鏡蛇、童子尿坑的童年時期的無敵惡作劇。在影片中,構建了一個立體的,自我意識和想像力爆棚的世界觀。

這麼多年,我們吹爆的良心動漫巨作,和國外相比,還是具有肉眼可見的差距。

而《哪吒》這一部電影,能夠明顯地感覺到,我國國漫工業技術日趨成熟的情況下,創作團隊積攢已久的野心和不認輸的拼搏精神,我們和國外的差距在慢慢縮小。

而故事中的三個彩蛋給觀眾多了一份期待,製片人的「野心」也彰顯出來,這一部《哪吒》僅僅是封神宇宙系列的一部作品,也許在以後的幾年內,我們也許還可以看到《姜子牙》,可以看到《楊戩》《雷震子》等,這正是中國動畫的不服輸精神。

如同劇中反覆強調的「人是為自己而活的,別人的看法都是狗屁,命運不公,那我們就和他斗到底!」

四,普世價值的演繹:親情,友情,成長

哪吒靈魂,來源於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龍族,妖魔,命運,不妥協,鳳凰涅槃,這些只屬於中國式的招牌詞彙和符號,在此處完美的綻放。

濃墨重彩的文化碎片,不是被隨意的堆砌,而是恰到好處的利用。

對於影片的情感傳遞,方方面面都是戲,圍繞著親情,友情和成長展開。

也正是這眾多的普世情感和價值,通過成人審美和兒童認知之間的磨合和互動,用搞笑的劇情為大家搭建了一座相互磨合和互補的橋樑。

也許,故事的隱喻充滿了無奈,有一定的悲劇色彩和苦難情懷;

但是,我們能夠在李靖和夫人身上,看到他們對哪吒殷勤而沉重的關懷;

也可以在哪吒身上,看到看對於命運不公的反抗精神和不甘於平庸的渴望,這樣的美學風格,似乎只屬於中國。

雖然它也有瑕疵,比如笑點尷尬,風格跳躍,但是我們更願意跳過這些瑕疵,去窺探它更為動人和美麗的一面,品味動畫的稀缺之處和敢於冒險拼搏的坦誠。

是的,若命運不公,我們就和它斗到底。這份獨特和難得的精神,始終是屬於我們內心深處都渴望和永不放棄的東西。

在我國動畫工業體系進步和發展的今天,有一部動畫迎難而上,在華麗外衣和人文內核上實現雙向躍進的動漫,正在以自己最好的方式來展現國漫的不甘心。

不認命,那就是哪吒的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dB7L2wB8g2yegNDT6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