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報南京10月24日電(記者王廣祿)10月20日,第二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高層論壇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在思政課中的運用」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為高校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院長郭廣銀表示,應當完善課程體系,努力把思政課建成引領新人成長、深受學生喜愛的一流「金課」,不斷探索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育的新模式,形成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格局。
「推動思政課建設的內涵式發展是新時代高校思政課教育改革創新的使命和責任,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使思想性、理論性具有親和力、針對性,而非離開思想性、理論性另搞親和力、針對性。」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陳錫喜提出,要優選「食材」,增強思政課教學內容的優質理論供給;優化「配方」,完善思政課課程體系和教材體系;完善「工藝」,以培養理論思維和價值判斷能力為要點建構教學體系;適度「包裝」,整合已有教學方法成果,更好地為教學內容服務。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張曉萌提出,運用好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推動思政教育改革創新,應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與思政課顯性功能的認識,明確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性轉化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雙向轉化的辯證關係,真正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江蘇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陳延斌提出,當前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著力點要放在優秀民族精神教育、傳統價值理念教育、傳統美德教育和傳統家風文化教育上。
論壇由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等單位主辦,東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王廣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