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賺足了眼淚,五一檔主旋律扎堆兒,你有多久沒在大銀幕上看一部真正的爽片了?
好在,它來了—— 《人之怒》。
導演 蓋·里奇,就是那位曾執導《兩桿大煙槍》《偷拐搶騙》等名片的英國大導,相信看過他電影的人一定對他的影像風格過目難忘。
這次在《人之怒》中,他延續了過往的諸多特色,包括多視角敘事、流暢的運鏡、凌厲的剪輯、搖滾樂般的節奏……且在此之上,他將影片刪繁就簡,去掉一切冗餘的情節,把《人之怒》拍成了一部徹頭徹尾的動作爽片。
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創作的降維,但在降維之中,又把「爽感」抬高了一個層次。
主演 傑森·斯坦森,就是外形酷似「郭達」的那位動作巨星。
這是他與蓋·里奇繼《兩桿大煙槍》《偷拐搶騙》《轉輪手槍》後時隔15年的第四度合作。
較之以往作品的黑色、喜劇基調,《人之怒》顯然還要更冷、更硬,於是傑森·斯坦森飾演的角色也比以往更添幾分冷峻。
你甚至可以把他看作是蝙蝠俠和小丑的某種合體,因為他身上兼具著「英雄」和「惡棍」的雙面性格。
說《人之怒》是一部標準爽片,究竟何為爽片?
簡單說, 一部爽片需要在各個維度上都踩准觀眾的節奏,滿足觀眾的期待。
下面我就給你講講,《人之怒》將會怎樣爽到你。
01 劇情爽
——每一章都是一部短片
《人之怒》講了個什麼故事?
還真不是一兩句能說清的。
影片一上來,鏡頭將觀眾置於一輛運鈔車上,只見正副駕駛的兩名安保人員正在輕鬆地交談。突然,一群蒙面人攔下車輛,車門被破壞,煙霧瀰漫,爆炸聲引起一陣耳鳴,緊接著槍聲響起。隨著一陣黑屏,序幕結束,正片開始。
如果單看這一序幕,甚至很像一部「 紀錄片」,它以一個車內視角,帶我們坐上運鈔車的后座,親歷一場搶劫案的發生。
序幕過後,影片以章回體結構展開了整個故事。前後共分為 四個章節。
你也許覺得,這種章節設置是一種結構上的討巧,用來遮蔽導演敘事上的不連貫。
其實不是的,蓋·里奇之所以選用這樣一種結構,是為了實現敘事上的野心。
仔細看這四個章節,不難發現, 每一章實際都是依據不同角色的視角展開的,更妙的是,每一章其實都可以視為一部小短片,每個短片又都是不同類型,並布下層層懸念,在不斷設套解套的過程里,將故事推向最終的高潮。
具體說,第一章叫「暗夜幽靈」,是以傑森·斯坦森飾演的H為主視角,講述他如何進入安保公司,成為一個「菜鳥」運鈔員,並逐漸展露真面目。
把這一章當短片看,是一部典型的「 職場片」。 儘管這個職場非常特殊,但從中我們還是能看到H從一個不被看好的實習生,與同事格格不入,到最終在任務中大顯身手成為眾人偶像的全過程。與此同時,一個懸念始終存在:神秘莫測的H,到底是誰?
由此進入第二章「 掘地三尺」,在這一章中,我們終於知道了H的真實身份,且影片迅速進入「 黑幫片」的敘事模式。我們跟隨H的視角,看他如何動用黑白勢力,尋找殺子仇人。與此同時,懸念也被置換為了:兇手是誰?
再來,進入第三章「 一群壞小子」,在這一章,兇手的身份得以揭露,隨之而來影片也切換成了「 盜匪片」的類型,講述一群惡徒如何策劃驚天劫案並最終得手。與此同時,它又留下一個扣子,即:安保公司有內鬼,究竟是誰?
最終,在第四章「 肝臟 肺 脾臟 心臟」中,內鬼終於暴露,這一章的視角也被全部打開,以上帝視角來呈現最終的決戰。要說類型的話,前半段是「 槍戰片」,全景呈現了金庫大戰的慘烈場面;後半段是「 孤膽英雄片」,講述了H替子尋仇,孤身犯險,並最終如願。
聽了上面的介紹,相信你一定明白了蓋·里奇的用心。
他的《人之怒》由一個強紀實風格開場,進入到類型雜糅的章回結構中,並以職場片、黑幫片、盜匪片、孤膽英雄片為跳板,輔之以層層嵌套遞進的懸念設置,勾連起整部電影。
這種結構非常新穎,也得以容納進更多的類型元素,更重要是, 它確保了影片始終在一個較高的「嗨點」上高歌猛進。
如此噱頭給足,節奏拉滿,不爽才怪。
02 人物爽
——這個殺手絕對「冷」
說完劇情,我們說人物。
如果說劇情爽是通過外在敘事的不斷加碼,烘托起爆燃的情緒,那麼 人物爽則完全來自於角色的內在魅力。
傑森·斯坦森扮演的H是個讓人捉摸不透的人物,他的魅力首先就在於 神秘。
影片從始至終都沒人知道H的真實姓名,也沒人知道他的前史過往。 他就像一個暗夜幽靈,降臨在這座罪惡之城,而神秘就是他的通行證。
他黑白通吃,遊走於法律與道德的邊緣;他喜怒無常,上一秒還和女同事做愛,下一秒就用槍指向對方;他被FBI通緝了25年,仍然可以逍遙法外;面對惡徒,他可以不費一槍一彈,單憑刷臉就嚇得對方抱頭鼠竄;與此同時,他還是一個秘密組織的首領,做著見不得光的勾當。
他是如此神秘,以致於你很難不對他產生興趣。
當然除了神秘以外, 他還身手不凡,具備超強的戰鬥力。
影片中,剛進入安保公司的H故意隱瞞實力,裝作菜雞,在一次運鈔途中,他護送的車遭遇劫匪,當同事驚慌失措時,H對他說:「你躲好,接下來交給我了。」隨後,他瀟洒轉身,上演以1敵6的殺戮戲碼,從容應對,槍槍爆頭,令旁觀者錯愕不已。
那時候你才明白,他的神秘是有實力打底的,那原本就是一種低調的華麗,只等機會,再一鳴驚人。
這就夠了嗎?
當然不。
光有神秘和實力只保證了H的酷,卻不保證他的可愛。
真正使得H這個人物變得可愛的,是他緊緊包裹在硬殼之下的柔情。
他不只是一個暗夜幽靈,一個冷麵殺手,他更是一位失去兒子的父親,一個傷心至極的男人。
為了找到仇人,他掘地三尺,血洗大小黑幫,幾乎把有嫌疑的惡徒一掃而凈;遍尋無果後,他混入安保公司,以期在運鈔途中與仇人再度相遇;為報殺子之仇,他險些把這座城市翻了個,最終,憑藉一己之力,他揪出內鬼,手刃仇人,之後遁入黑夜。整個過程里,他不委身於任何勢力,也不與任何人親近,與他一路相伴的只有對兒子的思念和對仇人的憤恨。
這個殺手雖然「冷」,冷到不擇手段,冷到不惜代價,但籠罩著這份「冷」的,卻是一股深情的「暖」。
這也是H這個人物令觀眾感覺「爽」的原因, 他如此孤獨,如此強悍,當他失去愛子——或許是這個世上唯一了解他的人——的時候,他決絕地踏上追兇之路,赴湯蹈火,大仇得報。
如此激越,如此快慰。
03 場面爽
——拳拳到肉,槍槍見血
經過前文對劇情和人物的梳理,你應該能想像,蓋·里奇一定會花很多心思在《人之怒》的場面營造上。
確實如此,沒有場面支撐,一切酷、燃、狠都成了空談。
那麼《人之怒》是如何營造視聽「爽感」的呢?
簡單說就是: 主觀鏡頭 + 快速剪輯 + 情緒配樂。
特別是在槍戰戲中,主觀鏡頭始終保持了第一人稱視角,使得觀眾與角色同呼吸、共命運;剪輯則不斷在不同人物間切換視點,構建起一個多維交互的火力場;配樂則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大提琴主旋律加躁動鼓點,一起點燃情緒。
而三者組合起來又形成極強的臨場感,將觀眾帶入槍火交織的修羅場,感受危機四伏、生死一線的槍戰體驗。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場戲,當然是最後的 「黑色星期五」金庫大戰。
這場戲足足有30分鐘,以H、劫匪、金庫保安三個視角交叉敘事。你能清晰地感受到,蓋·里奇如何用鏡頭帶你進入現場,置身於槍林彈雨之中,看著身邊的人被爆頭或重傷倒地,感受地獄般的窒息之感。
更有趣的是, 這場戲還在各支線里埋設了小反轉。比如劫匪這條線,呈現了這個團伙內部黑吃黑的內鬥,仿佛《蝙蝠俠之黑暗騎士》的開篇,看隱藏其中的小丑如何一個個幹掉同夥;再比如金庫保安的支線,兩個相對重要的配角德娜和戴維,本以為到影片結尾,這兩人將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蓋·里奇也確實對此有所鋪墊,但最終,他們並沒能如我們所願,特別是戴維這個膽小怕事的男人,在H英雄光環的感召下,他拿起槍,與悍匪對峙,但最終的結局告訴我們,現實是如此殘酷,並非人人都能做英雄。
除去槍戰戲碼,《人之怒》中還有近身肉搏、爆破、飆車、街頭亂斗等極具觀賞性的動作戲,以寫實筆觸呈現血腥與暴力齊飛的場面。
應該說,在近期院線片里,《人之怒》絕對是視聽體驗最強的一部。
04 暗線爽
——隱藏線索揭開腹黑敘事
如果你覺得以上這些還不夠爽,那麼不妨拋開表面故事,看看影片埋藏的暗線。
這條暗線藏得很深,只逗漏於隻言片語之中。
片中對壘的雙方,一方是劫匪,這群劫匪原本是一群登陸過阿富汗戰場的美國老兵,退役後,他們掙扎在社會底層,對現實極為不滿。最終為了錢,他們鋌而走險,並在不斷膨脹的慾望里一步步走向毀滅。說白了, 他們是一群被體制用完即拋的人,他們的犯罪一方面是利慾薰心,另一方面也帶有報復社會的心理動因。
而對壘的另一方H,他的理由很簡單,報殺子私仇。但與此同時,片中的一幕卻觸目驚心,只見車廂里,FBI的探員與H達成默契,准許他以私刑的方式復仇,並且半威脅、半利誘地說:「我給不了你太多時間,你最好快點搞定。」
如果把上面兩條線結合起來看,《人之怒》實際講的是 FBI利用一個喪子的殺手,以私刑方式解決掉了社會的不安因素。把這條暗線捋出來後,再去看這部電影,你會發現,它實際有著很暗黑的底色。
而這種「黑」帶來的是另一種心理層面的「爽」。它給我們看人性最幽暗的部分,並告訴我們, 最終所有人都不過是慾望和權力的犧牲品。
《人之怒》的海報上寫著這樣一句話:掘地三尺,不報不休。
這句話特別好地詮釋了這部影片的氣質: 冷酷、狠絕、一黑到底。它以極強的視聽體驗來烘托這種氣質,並把爽感最終留給觀眾。
在如今這個影院漸漸式微的年代,還有什麼電影能把觀眾帶回影院?
我想,《人之怒》這樣的標準爽片,應該是其中的一個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SHHVHkBrsvY2_UuKU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