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姐姐旅行敦煌,游神秘莫高窟,在鳴沙山露營,賞大漠無垠星空

2019-09-28     十分鐘游世界

文/七月

說起敦煌,我的印象還停留在小時候看過的,一些武俠電影中的景象,漫天黃沙,濃濃的西域風情,還有蒼涼的戈壁沙灘。儘管敦煌的閃耀已經漸漸的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但這裡曾經的輝煌依然有跡可循。

「敦煌」的寓意是「盛大」,這個詞足以讓我們想像到這裡曾有的顯赫過往。它位於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名城重鎮。在歷史上,它是從中原通往西域,甚至是歐洲的唯一通道,這裡充滿了異域風情,也深藏了很多古老的傳說。

塵封在歷史中的莫高窟,被稱為「沙漠中的美術館」,是大多數旅行者來敦煌的直接理由。它是目前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聖地,這裡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和非常高的藝術成就,被很多人譽為「一生一定要來一次」的地方。

如果大家問我此次西北之行想要二次打卡的地方是哪?我一定會說:鳴沙山!鳴沙也叫響沙,它是一種奇特的,卻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現象,在沙漠中,由於各種氣候和地理因素的影響,造成以石英為主的細沙粒。

因風吹震動,沙粒在氣流中旋轉,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應發生嗡嗡響聲的地方稱為鳴沙地,在我國西部地區,鳴沙地主要是沙漠,這些沙丘堆成山狀,因此被稱為鳴沙山。鳴沙山的滑沙真的是非常刺激,非常好玩,如果大家旅行的時間充足,建議大家二進鳴沙山,而且鳴沙山的門票第二天再去是可以免費二進的。

因為風沙大,走在大漠中竟然還覺得一身俠氣呢,爬到最高坡,然後往下滑,那感覺絕對爽!作為沒見過沙漠的中原人,來來回回玩了好幾次,很過癮。

滑到半山腰的時候,可以停下來,一邊吹著大漠的風,一邊哼著《月牙泉》,望著那一湖碧綠的泉水,可以靜靜去等待天黑,感受大漠獨有的風情。

鳴沙山已經形成3000多年了,關於鳴沙的記載也由來已久。在東漢時期的《辛氏三秦記》中有提到:「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於石山,其沙粒粗色黃,有如干躇。」這裡所說的沙角山就是現在的敦煌鳴沙山。

關於鳴沙山和月牙泉也有一個美麗的由來。相傳從前,這裡沒有鳴沙山也沒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的4月初八,寺里舉行一年一度的浴佛節,很多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燒香敬佛,頂禮膜拜。當佛事活動進行到「灑聖水」時,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傳的聖水,放在寺廟門前。

忽聽一位術士大聲挑戰,要與住持方丈鬥法。只見術士揮劍作法,口中念念有詞,霎時間,天昏地暗,狂風大作,黃沙鋪天蓋地而來,把雷音寺埋在沙底。

奇怪的是寺廟門前那碗聖水卻安然無恙,還放在原地,術士又使出渾身法術往碗內填沙,但任憑妖術多厲害,碗內始終不進一顆沙粒。直至碗周圍形成一座沙山,聖水還是安然無恙。術士無奈,只好悻悻離去。剛走了幾步,忽聽轟隆一聲,那碗聖水半邊傾斜變化成一彎清泉,術士變成一塊黑色頑石。

原來這碗聖水本是佛祖釋迦牟尼賜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傳,專為人們消病除災的。由於術士作孽殘害生靈,佛祖便顯靈懲罰,使碗傾泉涌,便形成了月牙泉。

敦煌的鳴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的一對孿生姐妹,自古有「山以靈而故鳴,水以神而益秀」的美譽。多少來甘肅的遊人無論是從鳴沙山的山頂鳥瞰月牙泉,還是在泉邊暢遊,都會遐思神往,產生「鳴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的感懷。

鳴沙這種自然現象在世界上分布很廣,並且沙子發出來的聲音也是多種多樣,從敦煌的鳴沙山上滾下來,會發出像打雷一樣的轟隆聲。

其實在美國的長島,英國的諾森伯蘭海岸,丹麥的波恩賀爾姆島,波蘭的科爾堡,還有我國蒙古的戈壁灘、沙烏地阿拉伯的一些沙灘和沙漠,都會發出奇特的聲響。據說,世界上已經發現了100多種類似的沙灘和沙漠,有機會的話,大家可以去看看。

在這裡我建議大家可以計劃2~3天的時間遊玩,第一天走東線,先去莫高窟,差不多一個上午就能逛完,下午去鳴沙山,晚上可以去沙洲夜市品嘗當地的美食。

敦煌是典型的旅遊城市,所以在淡季和旺季的價格有很大的差異,一般旺季是5月~10月,淡季是11月~下一年的4月,在敦煌旅遊是以包車為主,按天包車,大家可以按自己的行程計劃需要包幾天車。

對於我們這些常年待在城市裡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說,去趟西北大漠,感受那份遠離城市喧囂的寧靜和愜意,為就要枯竭的心靈充充電,不管是身體還是內心,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QqYgG0BMH2_cNUglL_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