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許三多版「哪吒」,才知道是戲路成就了這幫老戲骨

2019-07-24   新片場

本文授權轉載自北戴河桃罐頭廠電影修士會(ID:beitao666)

戲路太窄。

這樣的四字評價,對於一個演員來說殺傷力是巨大的。

尤其是好演員。

當一個好演員已經對自己的演技充滿自信時,聽到這四個字,無異於中年男子完事兒後,心滿意足地抽著煙,卻聽到女伴淡淡地說:

太快了。

因此,很多好演員都熱衷於嘗試各種各樣不同類型的角色。

恨不得早上是陳佩斯,下午就是朱時茂,自己跟自己搶戲玩。

可演員畢竟不是孫悟空。

演員們苦練七十二變,並不是就一定能笑對八十一難。

變得多了,難免走樣。

比如《夜宴》里的葛優葛大爺。

馮小剛拍過太多喜劇片,但讓我笑的最開心暢快的一部,恰恰是這部毫無喜劇元素的《夜宴》。

沒辦法,看著葛優扮高冷演皇帝,我實在是忍不住哈哈大笑。

葛優自己都笑了

他在影片中就像是個隨時準備講冷笑話的段子手,時刻緊繃著自己的表情,力求達到最佳喜劇效果。

他不用說任何台詞,站在那裡,我的笑點就開始期待被觸碰。

他對著吳彥祖說出「可愛的侄兒」這樣的翻譯腔台詞時,我就完全憋不住了。

是什麼讓葛優在《夜宴》里活像是一隻愚蠢的土撥鼠呢?

當然不是演技。

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葛優在《夜宴》中的表演其實是沒有太大問題的。

拿腔拿調,是角色身份使然。

要說葛優有什麼錯,那就是拿錯了角色。

高冷奸詐城府深的皇帝,陳道明能演,陳寶國能演,葛優卻不能演。

葛優演皇帝的話,只能演貧苦出身和大臣們打成一片的皇帝,絕對演不了貴族出身還有些藝術氣息的皇帝。

根本原因很簡單,葛大爺長了張小人物的臉。

葛優的小眼睛裡,天然就帶著一種中國小農小市民特有的智慧與狡黠,所以觀眾怎麼看他怎麼覺得親切。

讓他演二混子,一流,你看《我愛我家》里的季春生。

讓他演小知識分子,頂級,你看《手機》里的嚴守一

讓他演小農,沒話說,你看《活著》里的福貴。

他當然是好演員,但局限於氣質,他演《夜宴》里的皇帝,怎麼都彆扭

所以說演員要突破自我,嘗試多種類型的角色,也得有邊際。

一切沒有邊際的自由都是胡搞瞎搞

演員應該清楚自己的氣質適合什麼樣的角色

什麼臉演什麼人,可以多元,但不能差太遠。

比如說我國的中年男演員們,其實長得各有各的特點,每個人的氣質都不相同。

陳道明,就適合演知識分子和霸道總裁

同樣是小眼睛,葛優的小眼睛看著就圓滑,陳道明的小眼睛則顯得清冷孤高。

陳道明的五官組合在一起,就透著一股子書卷氣和貴氣,演方鴻漸和康熙皇帝,再合適不過。

《楚漢傳奇》里讓他演劉邦這種市井出身的草根皇帝,就已經不那麼合適。

試想,讓陳道明演吳孟達慣常演的那些幫閒角色,會是什麼樣子?

不堪設想。

王志文和陳道明的長相有幾分相似,但王志文的書卷氣更足,貴氣則弱了一些。

王志文的臉上,要比陳道明多出幾分商人的狡詐氣息。

所以他能演反派也能演正派,但演的最好的,往往是反派

如果是亦正亦邪且有文化的商人形象,就最適合他了,比如《天道》里的丁元英

說到亦正亦邪,陳寶國的臉也是代表。

陳寶國濃眉大眼,霸氣十足,本該是絕對的偉光正形象專用臉,但他嘴角略略向下,很多時候比董小姐美得還厲害,就生出幾分邪氣。

他演的最好的,是有幾分痞氣的傳奇人物白景琦,以及性格頗為不羈的一代雄主漢武帝。

讓他演一本正經的公安局長,就有些浪費。

同樣以霸氣著稱的還有姜文。

姜文適合那種霸道中有幾分可愛的角色,因為他身上有種至陽至剛和至陰至柔結合起來的邪氣,看他微笑,我總能想到馬天宇的代表作,溫柔,但是比較狠,是該死的溫柔

姜文那點陰柔,演田壯壯的《大太監李蓮英》是足夠的,因為李蓮英是有權有勢的人物,姜文的陽剛其實有用武之地。

但他確實演不了自己心心念念的程蝶衣。

程蝶衣的陰柔,有媚氣和雅氣,這都是姜文臉上寫不出的味道。

我們能接受賈志國給程蝶衣配音,卻絕對接受不了姜文替代張國榮。

誰都知道,這不挨著。

這種「不挨著」,不是演員演技的問題,單純就是 看 臉

在演戲這件事兒上,看臉絕不是玄學,而是科學

如果每個演員都能研究這種科學,就會避免很多尷尬症患者的突然死亡。

我至今仍無法忘記看到王寶強版哪吒的那個夜晚

那是2006年,一部叫做《傳奇幻想殷商》的電視劇橫空出世,具體劇情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但我清晰地記得王寶強在這部劇里演了哪吒。

我媽看到後邊笑邊說:

許三多成仙了。」

演哪吒,要麼得可愛,比如小時候的曹駿。

要麼得夠帥氣夠有英氣,比如年輕的陳浩民。

讓王寶強演哪吒,就有種農民工子弟上神仙學校進修的感覺。我這裡完全沒有看不起農民工的意思,而是說王寶強演農民工一定出彩,演草頭小兵也非常出色,但他演哪吒,就只能成為笑柄。

好比讓《士兵突擊》全員去演《創世紀》,看許三多和高連長商戰,誰認真的起來?

其實導演們選演員,往往是了解面相和氣質的重要性的。

文藝片大導如婁燁,就喜歡選擇臉型比較消瘦比較有文藝氣息的演員

比如秦昊,比如郭曉冬,比如新戲裡的井柏然。

馮小剛拍賀歲片,知道自己的市民喜劇得接地氣才有人愛看,所以他選的演員,不是膀大腰圓長相憨厚,如傅彪英達范德彪,就是機靈市儈不太好看的,如葛優何冰他自己

他喜歡用的張國立,雖然演皇帝也是好手,但確實平民氣多於貴氣,演小市民就好過皇帝,演皇帝也得微服私訪才看著順眼。

各大獎項的評委也懂這個道理。

陳建斌演過許多大人物,如《喬家大院》里的喬致庸,《三國》里的曹操,《甄嬛傳》中的雍正皇帝,但有褒有貶,罵聲比誇讚聲多。

到了演自己的《一個勺子》,一個窩窩囊囊的小人物角色,一下子就拿到了金馬影帝

金馬獎評委其實是在告訴陳建斌;老陳,你更適合演小人物

是什麼更適合?

演技嗎?

其實還是 面 相 和 氣 質

陳建斌也有霸氣,但是蠻氣多過霸氣,他有英氣,但憨直的氣質多過英氣。

讓他演《一個勺子》演《無名之輩》,再好不過,自然流暢,信手拈來,演曹操雍正,就難免讓人覺得做作。

最後,再舉一個例子。

徐崢是去年金馬影帝的獲獎者,也是公認的好演員。

年輕時的他,面相可愛,演豬哥哥,適合。

中年之後,徐崢的臉上寫滿了精明和滄桑,再演天真爛漫的角色,就一定失敗。

所以他現在演的,大都是有點危機的中產階級,再不濟,也是個小老闆。

你讓他演最底層的小人物,也不合適。

哪有吃不飽飯的人,還能做到臉那麼圓?

說到頭來,好演員理應明確自己的定位。

能演什麼不能演什麼,自己心裡得有桿秤

雞湯里喜歡倡導「走出舒適區」,對於演員這個行當,我恰恰認為「舒適」是很重要的事情。

一個真正的好演員,該懂得自己的「舒適區」在哪裡,在舒適區里發揮到極致,自己舒服,觀眾看得也舒服。

有人要說了,那不就都變得戲路極窄,演什麼都一個樣了嗎?

不會。

每個演員本身都是複雜的,氣質上細微的變化,都可以造就各異的好角色。

但變化不能出圈,撞到「禁區」。

什麼是禁區?

請重溫許三多版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