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沒房,我還嫁嗎?

2019-07-13     懷左同學

家,應該是一種感覺

13

2019.7

by: 懷左

文/懷左

01

之前在駕校練車時,我和二胖認識了一個小夥伴。能聊的人總是自來熟,中午吃飯時,兩個女孩子已經聊到了一起,買衣服、化妝……都是一些我沒法插話的事情。

後來聊到了結婚,二胖說我們兩人在為買房奮鬥,準備買房以後就結婚。這也是我們商量好的,經常放在心上,自然而然就聊出來了。

聽到買房,對方也談起了她的事情。

她說和男朋友已經處了三年了,但是男方家條件一般,現在沒有條件在武漢買房,所以自己家裡人死活不同意。說起這個,她也有點煩,說自己也沒有什麼主見,現在不知道該怎麼辦。

「沒有房子,不能嫁,跟過去就是受罪。

這是她家裡人的原話,我聽時也設身處地換位思考了一下。如果這句話說給我,我肯定也不好受。

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我們歡天喜地,怎麼樣開心怎麼樣來。

一到結婚,家人就都摻和進來了,他們有他們的評判標準。我們之前想到的,在他們那裡都不算數。

我們兩試著給她提了一些建議,不過說了也幫不上什麼忙,婚姻大事,到最後拿主意的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自己。

很多人把決定權交給了父母,也有人把決定權交給了媒人,後來過得不好時,才想起來其實自己才應該是拿主意的人。

我說:「房子很重要,車子很重要,但日子長的很,其實最重要的還是那個人

這是我所認知的第一標準。

02

在大多數人們的心裡,房子代表的是安全感。在一個城市裡有一個自己的小屋,洗衣做飯,看書休閒,沒事養養花,在陽台伸個懶腰,這確實是一件讓人覺得幸福的事情。

但有了房子,也不一定就會有十足的安全感。

一紙婚姻,也不代表著會有一個幸福溫馨的家。

和我一起長大的同學,已經有很多人結婚了,但近些年,也有三四對選擇了離婚。新聞里說中國的離婚率在升高,我沒有感覺,也只有當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邊時,我才能切切實實地意識到。

和一個已經離婚的同學打電話時,他說:「婚前覺得兩人怎麼樣都好,婚後大事小事還有各種生活習慣,天天吵。最後誰都忍不了了,就分開了。」

他們兩人我都認識,也是我們當時都看好的金童玉女。兩人從學校里就好上了,在我們市裡也早早買了房子,誰也沒想到剛結婚不到兩年就離婚了。

看到了人來人往,我心裡的一些東西崩塌了,但另外一些信念也在重建。

後來我突然發現,成家不應該是在別人的催促下完成的,而應該是我們內心最真實的訴求。家不只是一個房子,而是在兩人的內心深處。

和真心愛的那個人在一起時,會有家的感覺。

家,應該是一種感覺。

03

我有一個女同學,在結婚前和她男朋友商量,先一人買一套房子,然後再結婚。問她為什麼這樣做時,她說:「我有能力可以讓自己過好,我希望和他首先都是獨立的個體,然後再共同經營生活,這樣就能避免很多麻煩了。」

先讓自己優秀,然後再大方擁有。

好的婚姻,兩個人在一起前一定都是獨立的個體,這裡的獨立不僅包括經濟獨立,還包括精神獨立。我一個人很好,和你在一起我們更好。

一加一,大於二,或者至少是等於二。

這才是一段健康、有擔當,並且是慎重考慮之後的婚姻。

反觀現在社會的結婚率越來越低,很多時候,人們不是拒絕婚姻,而是拒絕把婚姻生活過得更糟。作家楊昌溢說:「很多人沒結婚,不是因為覺得婚姻不重要,而是婚姻很重要。」

從情感方面說,很多人的家庭是缺愛的,他們害怕結婚,也是害怕變成婚後變成父母那般。在生活中他們有很多單身的朋友,一個人過得照樣很好。見過結婚後的朋友,但婚後的雞毛蒜皮讓他們更加害怕。

從現實角度來看,手頭的工作,讓他們疲於奔命;可憐的收入與超高的房價,讓他們愁思滿腹;再想想婚後的支出、生孩子、教育等問題,那更是不堪重負。

只應付當下已經讓他們有心無力了,哪裡還有心思考慮結婚?

在很多人的心裡,結婚已經不再是必選項,而成了可選項。這並不是說現在的年輕人缺乏擔當與責任感,恰恰相反,正是有這種擔當與責任,才使他們對結婚更為慎重。

婚姻不是在別人的催促下著急忙慌完成的一項任務,不是為了湊數,而是懷著期盼做好準備之後的慎重選擇,是為了讓生活可以更好。

誰也不想急吼吼進去,過些年又急吼吼出來。

是吧?

-作者介紹-

懷左,文藝學碩士,簡書籤約作者,新媒體寫作講師,一個愛讀書的普通人。新書《你越強大,世界越公平》正在熱銷中。個人微信:dapang1006

讀書 | 行動 | 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P0OLGwBmyVoG_1ZU6x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