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是艾倫·里克曼(Alan Rickman)的74歲生日。如果他還在的話。
在2007年,《娛樂周刊》將他列為流行文化中最被喜愛的人物之一,認為在《哈利.波特》電影中,「他在銀幕上的時間可能並不長——但他擁有每一分鐘」。
2009年,他被電影雜誌《帝國》評選為「百位性感影星」第8名。
《連線》雜誌評價他:「不論是嚴肅還是諷喻,他出眾的演藝才華和現象級系列電影無縫結合,同時還保有極具穿透力的情感衝擊。」
在艾倫·里克曼因癌症去世後,較少關注電影圈的《經濟學人》在2016年1月14日引用了里克曼的話,以表悼念:「我把自己的工作很當回事,要做到這一點,就得不把自己太當回事。」
在離世四年多後,他的誕辰再度到來,許多影迷也意識到自己從未忘記。
《紐約客》曾為艾倫·里克曼畫過一幅漫畫:在一個小酒吧里,哈利·波特 和約翰·麥卡倫舉杯慶祝,配文是「讓我們為最好的反派舉杯」。
這幅漫畫暗指了里克曼兩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反派」角色,分別是《虎膽龍威》里的漢斯·格魯伯和《哈利·波特》系列中的西弗利斯·斯內普教授。
而在出演《虎膽龍威》前,里克曼已經在演藝圈闖蕩了許久。
里克曼初入大學時,學的是平面設計專業。在意識到表演在呼喚自己時,他去面試了皇家藝術學院的戲劇表演專業。
在1985年,里克曼在《危險關係》中飾演男主角凡爾蒙子爵 ——「優雅而無情的感情騙子」,為他贏得第一個托尼獎提名。
那時的里克曼,一心只想在舞台上演出。當《虎膽龍威》找上門時,他並不想出演:
「這是什麼鬼東西? 我又不是拍動作片的。」
但他後來還是被劇本吸引了。
「這部電影中的每一個黑人角色都是積極的、高智商的。 在28年前,這是相當革命性的。」他後來說。
就這樣,漢斯 · 格魯伯成了里克曼的第一個電影角色。
他曾開玩笑說,製片人找他這麼一個默默無聞的演員,是因為他們把所有的錢都花在布魯斯·威利斯(男主角約翰·麥卡倫)身上了。
為了塑造好這個角色,里克曼做了很多的功課。他與製片人爭論不休,覺得他扮演的格魯伯應該穿西裝,而不是恐怖分子的裝備。
可以想像,如果沒有里克曼,格魯伯將完全是另一個樣子。
而且,里克曼獨特的天鵝絨聲線也很為角色加分,業內人士評價道,「他的聲音如絲般流暢,但是當中隱藏著危險,即使他說的是最簡單的一句話,你都能感覺到威脅」。
在出演《虎膽龍威》之後,他獨特的聲線也成為了他的標誌,為他簇擁了很多「聲控」粉絲。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個角色大獲成功,曾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電影史上「100位最佳英雄或惡棍」的第46位。
「我不是在扮演反派,」里克曼曾經說過,「我只是在扮演一個想要生活中某些東西,做出某些選擇,並追求它們的人。」
雖然對角色理解如此深刻,生活中的里克曼卻和「惡棍」完全搭不上邊。正如《虎膽龍威》的導演所說: 「對於一個扮演我們這個時代最出色壞蛋的人來說,他其實是個如此溫和的人。」
1991年的《俠盜羅賓漢》中,里克曼扮演了邪惡的諾丁漢警長,並憑藉此角色獲得了第45屆英國電影學院獎的最佳男配角獎。
對銀幕上反派角色的塑造讓里克曼得到了很多認可,但也促使他尋求轉變,不想沉溺於「演技舒適區」。
1991年的愛情電影《未了陰陽情》也為他贏得了好評。
《未了陰陽情》劇照
1995年,他與艾瑪 · 湯普森及凱特·溫斯萊特一起出演了李安導演的《理智與情感》。
里克曼雖不是主角,但他將布蘭登上校塑造得溫暖而微妙,打破了大家對他總演反派角色的「慣性偏見」。
艾瑪·湯普森表示,她很欣賞里克曼能夠表現出「布蘭登本性中超凡脫俗的甜蜜」 ,而他此前扮演的多是「馬基雅維利式的角色」(註:為目的不擇手段的實用主義者)。
里克曼後來又因在《拉斯普廷》(Rasputin) 中的表演贏得了金球獎和艾美獎。
除此之外,里克曼從來沒有停下對話劇的熱愛,一直到生命最後,始終在舞台上錘鍊演技。
2011年特蕾莎 · 雷貝克 (Theresa Rebeck) 的喜劇《研討會》(Seminar)中,里克曼扮演一位小說家和寫作指導員
里克曼還「演而優則導」:先後執導了《冬天的訪客》 和《小混亂》。
他描述自己拿起導筒的經歷說:「我對電影行業一無所知......我以前從未執導過電影,但我的好處就是一點也不貴。」
2016年,艾倫·里克曼主演的最後一部電影《天空之眼》上映,他在片中飾演英軍的一名指揮官本森將軍。
但沒有等到電影上映,他便因癌症去世了。
要聊起里克曼的作品,繞不過《哈利·波特》。這個被一些人認定是「兒童題材」的作品,其實是很多英國演員的「意難平」。
《模仿遊戲》和《單身男子》的主角馬修·古德(Matthew Goode),說自己沒演過。
奧斯卡影帝「小雀斑」艾迪·雷德梅恩自認有得天獨厚的外貌優勢,沒演過。
和「福爾摩斯」搭檔的華生,也調侃自己沒演過《哈利·波特》,「像孤兒一樣眼巴巴盼著」。
「英國演員只有兩種,分別是演過和沒演過《哈利·波特》的」。
差一點點,里克曼也要加入「孤兒群體」,跟《哈利·波特》擦肩而過。
當時,工作室本來希望蒂姆·羅斯來演斯內普教授,但J·K·羅琳在心裡覺得,里克曼更適合這個角色,最後還是因為羅斯的退出,才成就了里克曼版的教授形象。
差點成為斯內普教授的蒂姆·羅斯
為了營造出斯內普那種「我知道你們不知道的事情」的神秘感,J·K·羅琳在系列還未完結的時候,就將斯內普教授的結局透露給了里克曼。
憑藉這個「知曉天機的優勢」,里克曼塑造了那個看起來喜怒無常、還有點冷冰冰的形象。
很多《哈利·波特》粉絲認為,電影版的斯內普比起文字版,給了我們更多歡笑和揪心的理由,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里克曼,他能夠把斯內普不討人喜歡的氛圍表現得淋漓盡致,但同時又不至於太討人厭。
在斯內普教授善惡兩面之間的微妙界限里,里克曼完美平衡了這個角色。
當故事來到最後,我們知道了真相時,再回憶過往情節,一切仿佛像是拼圖一樣完美貼合,這歸功於里克曼細緻入微的表演功力。
里克曼從未向別人透露過自己提前知道的劇情,直到2011年《哈利波特》系列全部完結時,里克曼才在採訪中說:「提前知道這些信息對我來說很重要,它讓我沿著這一條路走下去,而不是選擇其他的道路」。
製作人大衛·海曼說,里克曼十分嚴謹,有時導演告訴他畫面該如何呈現時,他會說:「不,我不能這麼做,我已經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了,但你還不知道。」
里克曼曾經在劇組寫過一張便條,認為斯內普在劇中是個無足輕重的角色,他也因此感到難過:「這個角色對青少年來說,並不重要。」
但顯然,他是錯的。
作為哈利·波特的魔藥和黑魔法防禦課老師,他對哈利並未明說的模糊情感,和亦正亦邪的走向,為整個系列埋下了最精彩的伏筆。
里克曼和導演大衛·葉茨
聽聞他過世的消息時,影迷聚集在國王十字車站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悼念。
擔任該系列前兩部的導演克里斯·哥倫布評價里克曼:「當我第一次見到艾倫·里克曼時,他簡直太嚇人了,因為你會想:天哪,這是《虎膽龍威》里的那個傢伙啊。事實上,如果他心情很凝重,他就會像地獄般令人生畏。但我和他第一次共進晚餐談論他的角色,他突然間微笑時,就成了世界上最溫暖、最善良的人。他也是一個很有幽默感的人,和他一起工作我非常開心。」
圖為導演克里斯·哥倫布,他本人還執導過《小鬼當家》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談及里克曼時,毫不吝惜讚美:「他無疑是我共事過最偉大的演員之一。」
「他非常善良、慷慨、自謙、風趣。無論是在片場,還是在拍完哈利波特之後的歲月里,他都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他專程來看我在倫敦和紐約的舞台上的表演,其實他沒必要這麼做。 很多他的老朋友都說『如果你給艾倫·里克曼打電話,不管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不管他有多忙,他都會在一天之內給你回復』。作為一個演員,他是第一個把我當成同齡人而不是小孩子看待的成年人。」
飾演「韋斯萊雙胞胎之一」喬治的奧利弗·菲爾普斯則這樣回憶:
「只要你忽略斯內普的假髮,他是一個非常平易近人的人,尤其是在我們問『你會怎麼做?』或者『我這樣做對嗎?』的時候,他真的非常友好。看著他在上一分鐘還是斯內普教授,而下一分鐘就變成艾倫·里克曼,真的很有趣。他就是翩翩君子。」
韋斯萊雙胞胎
在《理智與情感》中與他搭檔的凱特·溫斯萊特說:「如果有一個詞可以用來形容艾倫,那就是仁慈。 」
好友艾瑪·湯普森的悼念,更為私人:
「他能用一個眼神打動你,用一句話就鼓勵你。 他的不妥協使他成為了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他那不可言喻和憤世嫉俗的智慧,他對大多數事物 (包括我在內) 的洞察力,以及他樂於分享的精神使我受益。在生活、藝術和政治方面,我完全信任他。最重要的是,他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我們再也見不到他這樣的人了。」
艾瑪·湯普森和艾倫·里克曼在《真愛至上》中扮演夫妻
再無斯內普教授,再無艾倫·里克曼。
《哈利·波特》的巨大影響力,經典作品《虎膽龍威》的多次重播,以及每逢聖誕時節就會被全球觀眾翻牌的《真愛至上》,總讓我們產生他從未離開的錯覺。
《真愛至上》劇照
由粉絲運營的「斯內普教授」帳號,模仿斯內普的語言風格和「人設」,其中不少段子犀利有趣,在推特上更新著。
其中最受歡迎的推文,常常是來自《哈利·波特》當中的情節或台詞梗。
-情人節有什麼計劃嗎?
-我會待在我的房間裡,一聲不響,假裝自己不存在。
很多網友表示「有被這張圖冒犯到」
期末考試時的三種學生:
分別是:「這我知道」「我該複習的」「這什麼東西」
「我完全不在乎超級碗,因為上一個我在乎的重大體育賽事裡,伏地魔回歸,塞德里克·迪格里被殺。」
這個賽事指的是「巫師三強爭霸賽」
除此之外,也能看到很多關於《哈利·波特》的懷舊帖,比如:
「28年前的今天,哈利·比特第一次講蛇佬腔。」
「21年前的今天,哈利·波特和秋·張的史上最尷尬初吻。」
跳出哈利波特的世界,「斯內普教授」也說了不少或有趣或扎心的話。
「如果你正在讀這則推文,說明你已經開始迴避你的家人了。感恩節快樂。」
「今天到12月了。你又浪費了一整年。」
在科比去世後教授發了:「我們能重啟2020嗎?」
「4年前的今天,我們失去了艾倫·里克曼。他將被銘記。永遠。」
底下暗戳戳這句來自教授的「我想念你,艾倫」很戳淚點
今年《寄生蟲》在奧斯卡大放異彩,「斯內普教授」則發話:「友情提醒下,《哈利·波特》沒有拿過一個奧斯卡獎。顯然,能夠激勵整整一代人,也還不夠好。」
事實上,艾倫·里克曼本人也從沒有拿過奧斯卡獎(甚至沒有獲得過提名),在不少訪談中記者都會問到這件事,他說:
「拿獎的是角色,不是演員。」
他還補充道:「演員是助推變化的載體。一部電影,一段戲劇,一首樂曲,一本好書,都能帶來改變。都可以改變世界。」
圖為沃維克·戴維斯和艾倫·里克曼在片場
他或許沒有改變世界,但是很多和他打過交道的人都對其念念不忘,在《哈利·波特》中飾演弗立維教授的沃維克·戴維斯描述說:
「當艾倫穿著斯內普的長袍,戴著假髮走進大廳時,你幾乎可以聽到全場一片寂靜。他會坐在頭桌那裡。然後我記得有一天,我環顧四周,我看到了打破了他所有神秘感的東西。我看見,偷藏在他假髮後、塞進他的長袍里的,是iPod的白色耳機線。他只是靜靜地在聽著什麼。
然後我開始思考,斯內普教授在他的iPod上聽的是什麼呢?有聲書嗎?莎士比亞嗎?古典音樂嗎?歐洲流行樂嗎?電音舞曲嗎?我不知道。我從沒有問過他,但我希望我問過。我真的很想知道。」
但終究沒人知道答案了。
生日快樂。
主要參考資料:
https://www.theguardian.com/film/2016/jan/14/alan-rickman-giant-of-british-film-and-theatre-dies-at-69
https://m.weibo.cn/1655526104/4377609934375952
https://www.denofgeek.com/movies/die-hard/35040/alan-rickman-on-why-he-nearly-turned-die-hard-down
https://www.newyorker.com/culture/culture-desk/the-unforgettable-villainy-of-alan-rickman-in-die-hard
https://www.thevintagenews.com/2019/05/21/alan-rickman/
https://harrypotter.fandom.com/wiki/Alan_Rickman
https://www.ladbible.com/entertainment/film-and-tv-heres-why-alan-rickman-in-die-hard-is-the-best-movie-bad-guy-ever-20170203
https://www.vanityfair.com/style/2016/12/kate-winslet-alan-rickman-tribute
https://deadline.com/2018/05/alan-rickman-harry-potter-letters-frustrated-severus-snape-1202398897/
https://www.telegraph.co.uk/films/2018/05/27/harry-potter-papers-reveal-alan-rickman-frustrated-snape/
https://www.nytimes.com/2016/01/15/obituaries/alan-rickman-dies-at-69.html
https://www.cinemablend.com/new/5-Reasons-Alan-Rickman-Was-Perfect-Severus-Snape-Harry-Potter-105977.html
https://youtu.be/AHwP1En08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