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50歲女人和她的50條狗

2019-07-25   極晝plus

楊迪坐在順義的院子裡喂狗。

文章摘要:因為心愛的寵物狗離世,為了填補心中的缺憾,楊迪從2012年起,不斷收養流浪狗。她曾和20多隻狗住在北京國貿的房子裡,狗豐富了她的生活,也撕爛了她的鞋子和包包;後來,她乾脆在順義租了一個14畝的院子,專心養狗。現在,她擁有50隻狗,每天,她的工作就是照顧這些狗的飲食和健康。


圖 | 呂萌

文 | 蔡家欣

編輯 | 林鵬

凌晨三點的京承高速上,沒有了白天時的車水馬龍。

黃色的車燈晃過,一隻狗躺在路中央。楊迪下車查探,「被撞死了,身體有點發硬」。她用黑色的塑料袋把屍體裝了起來,放進後備箱。

鐵鍬、塑料袋,楊迪的後備箱裡常年備著這些東西。死去的狗,她沒辦法帶回家。家裡收養了50多條狗,「擔心病菌傳染」。接近家的時候,天朦朦亮了,楊迪在路邊找了一塊有土的地兒,用手挖了幾捧土,蓋在了那隻狗身上。

這是楊迪生活中經常碰見的一幕。2012年,寵物狗去世後,她就持續救助流浪狗。在路上看見病狗,能救的,她會帶回家,咽氣的,出於不忍,也找個地方埋了。

全部的生活也都搭進去了。她辭了職,在順義租了一個14畝的院子,那裡有綠油油的大草坪,種著170多株果樹,50多隻狗在草地上、樹下奔跑、追逐。每天,她的工作就是照顧這些狗的飲食和健康。

流浪狗在這裡得到了庇護。但在楊迪的觀念中,圍牆對狗來說仍是一種禁錮。她認為,在大自然里自由地奔跑,才是狗的天性,「不要覺得,給它們幾口飯吃,對它們來說就是恩賜。」

01

為了養狗,一年以前,楊迪從國貿搬到了這個14畝大的院子裡。院子東北邊有六間紅磚平房——那是楊迪和狗的臥室。

天下起小雨,楊迪收養的狗回到屋子中避雨,在床、地板和桌子上留下了泥濘的腳印。

深藍色的床單上,會有黃色的液體暈染開來,還有一坨發黑的狗屎。楊迪不介意睡覺的床被弄髒,「等會又要換洗床單了」,她指了指被弄髒的床,搖搖頭。

50歲的她,獨自一人在這裡伺候50多條狗。平時,她習慣穿一條緊身褲和肥大的T恤,把頭髮向後梳成一個髻。


吃飯的時候,50多隻狗會迅速湊到楊迪身旁,撲上去與她搶奪食物,楊迪通常都是站著將飯迅速吃完。


面對這群「毛孩子」,楊迪就像個老母親。每天忙著清掃大院子,喂狗,帶狗上醫院……在院子裡,她渾身都是灰撲撲的,T恤上儘是狗印子。


對於院子裡的每一隻狗,楊迪都了解它們各自的性格和特點。

「在我家,狗就是第一位的。」楊迪說。3間起居室的門隨時敞開,天黑了,50多條狗隨意挑選喜歡的房間、位置吃喝拉撒;楊迪端來半個西瓜,自己吃兩片,幾隻狗立馬蹦上桌,瓜分剩下的部分。


每到中午,狗會在院子的陰涼處,房間的地板和床上睡覺。這也是這個小院一天裡難得的安靜時刻。


每天晚上,楊迪儘量摟著更多的狗睡覺,「我一人養50隻狗,它們需要爭寵,很沒有安全感。」

她的目標是每隻狗最後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成為家庭成員後,它們才會有真正的安全感。」

但她對領養人的選擇很「苛刻」。比如,農村殺狗的現象更常見,拆遷戶為了住高樓拋棄狗,這兩類人她一概不同意。「領養走再送回來,我養得起,但是對小狗們傷害很大,它們知道自己被拋棄了,性格會變得很古怪。」楊迪說。


為了防止夜裡50多隻狗在院子裡吵到周圍的鄰居,每天睡前楊迪都要把狗帶到屋子裡和她睡在一起。


除了50多隻狗外,和楊迪一起生活的,還有一隻叫「美麗」的母雞,它也是楊迪的小夥伴。


02

楊迪有著令人艷羨的前半生,用她自己的話來形容就是「腳底不沾土」。

她出生在一個幹部家庭,有兩個哥哥,家人寵愛,出門有汽車接送。大學畢業後,她進入天津一家五星級酒店工作,物資不豐富的年代裡,她就見慣了紅酒、巧克力、鮮花……2000年,楊迪進入房地產公司SOHO中國,跑金融業務。


楊迪帶著豆豆在建外SOHO附近的公園中休息,這個公園也是楊迪最開始幫助流浪狗的地點之一。


在中國房地產事業騰飛的黃金時代,她積累了房產等財富,這也成為她現階段的生活來源。每年,楊迪所在的部門要完成上百億的貸款業務,「當時腦子裡全是報表」。應酬填滿了她的業餘時間,見大客戶前,她需要提前一周做發頭、指甲,搭配衣服,「不能在氣場上輸給別人」。她做古董生意,凌晨四點鐘,跟人到黑市上跑貨。有時候,她還會跟朋友成群結隊上酒吧、迪廳放鬆。日子過得喧鬧不止。

楊迪年輕時的照片。


高強度的工作給楊迪的身體帶來了傷害。好幾次在公眾場合,她犯心絞痛,「感覺自己差點窒息」。她形容自己性格堅硬,遇到事情了,「不會跟任何人訴苦」,「只跟小動物說」。


在建外SOHO的房子裡,至今還有兩隻狗生活於此,楊迪每隔幾天會從順義開車過來給它倆喂食、收拾房間。


相依為命的,是一隻叫球球的狗。

那是一隻黑白毛髮相間的日本狆,兩個眼珠子又黑又大,它是楊迪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隻寵物。年輕的時候,楊迪躺在沙發上流淚,球球會湊上來,舔她的淚水。她不善於和家人交流感情,「一關上門,連父母都關在門外,只有它和我」。


在建外SOHO的家裡,楊迪正在翻閱曾經的照片,「柜子里還有好多以前的衣服,都收起來,現在不怎麼穿了」


他們倆一起住在北京繁華的CBD國貿附近,那是一套200平米的房子,鋪著白色木地板,牆上塗暗紅色漆。逛街上餐廳,楊迪都帶著它。外出旅遊,為了不讓球球落單,楊迪就儘量選擇北京周邊可以自駕游的地方。「我人生中最風光的時候,都是它和我一起經歷的」。


球球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2010年,為了陪伴父母和球球,楊迪辭職。2012年12月12日,球球病逝。用了半年,楊迪才緩過勁來。樓下的小區里藏著20多隻流浪狗。「如果狗有來世,球球在外頭流浪,怎麼辦?」她把那20多隻狗領回了家,找到了填補傷痕的方式。


「老大」和「老二」是楊迪給它們起的名字。它倆性格孤僻,愛打架,就臨時放在了建外SOHO的房間裡。


被狗咬壞的高檔鞋子。


房子在辦公區,楊迪晝伏夜出。白天白領上班,她大門緊閉,和20多隻狗在房子裡靜悄悄待著。狗不懂事,在那些漢白玉石柱上撒尿,撕咬她的名牌鞋、包。晚上9點鐘以後,上班族陸續離開了,她牽著狗狗們出來散心,來回三四趟。



自從在順義養狗,楊迪已經很少有時間和機會帶著狗去公園中散步。城市中曾經的生活楊迪不是不喜歡,而是覺得如今救助更多的狗是最重要的事情。

03

搬到順義後,楊迪徹底離開了以前的生活。

她至今單身。小時候父母經常吵架,讓她在選擇伴侶時極度謹慎,「寧缺毋濫」。挑挑選選,年輕的時光很快溜走了。

漸漸地,她乾脆把精力全放在了狗身上。她已經不能習慣沒有狗的生活了。有時在城裡過夜,早上醒來,身邊一片空蕩蕩,撈不著狗狗,她瞬間「嚇清醒了」。她為狗也耗盡了積蓄。每個月600斤狗糧,還有巨額醫藥費,現在,她需要為狗狗們每個月上萬塊的生活費發愁。


在回家的路上,楊迪在路邊的一片空地埋葬了在高速上撿到的、被撞死的流浪狗。


她依然沒有跨過球球死去的那道坎。球球走後第七天,她夢到自己的身體被強烈地撕扯著,一頭是球球,拉著她「跟我走」,另一頭是楊迪自己的遲疑,「我跟父母道個別」。

球球消失了。「我再也沒夢見它,不知道是不是生氣了。」

還有一個過不去的坎是「心太軟」。她看不得狗在外得病受苦,被人追殺端上餐桌。一遇上,就忍不住出手相助。


每當楊迪躺在床上休息,都會有幾隻狗撲倒在她的身上,將她團團圍住。


生生死死的場面她還沒見慣。院子裡有隻小狗被另一隻大狗咬斷了脖子。楊迪執意花30萬做克隆。失敗後,她一直到處搜羅長得和那隻小狗相像的狗。

「真的只是(想)再見它一面。」

一隻剛被救助的泰迪狗,在醫院搶救後被楊迪帶回家裡。


楊迪經常會帶狗狗去醫院看病、做檢查,這些都是不菲的開銷。


在寵物醫院,有時因為照顧狗,楊迪經常會在這裡過夜。


現在,楊迪逐漸脫離了之前的朋友圈,「成天忙狗的事情。住在北方農村,鄰居看她「糟蹋錢」,當她「冤大頭」。村民撿到一隻泰迪,她擔心狗被轉手賣出,甚至被殺,花500塊買下了,對方說:「你知道這種狗市面上好幾千,我就只要你500元。」


每當楊迪開車回家,狗都會跟著追上來。她的汽車也為狗狗進行了改造,平時出門,副駕、后座上經常坐著狗狗。

順義靠近機場。每天都有好幾架飛機從頭頂飛過。「轟,轟……」飛機一響,一群狗就追著狂吠。天一黑,狗狗們進屋睡覺。院子霎時安靜下來。沒有了日光和狗,祥和寧靜的氛圍一下遁去,清冷包圍她的心頭。

她花了半生的時間,想要「把流浪的生活穩定下來」,到頭來發現自己做不到,病了還是要自己扛,「扛得過就過,不行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