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北京城裡的流氓,還真不「流氓」

2019-08-24   老北京故事

一提起流氓二字,估計不少人都嗤之以鼻,腦海里對這類人的印象也不太好。可咱今兒說的這些一點都不「流氓」!



「不一般的北京流氓」

現在的流氓,指的是不務正業,為非作歹的人。白天也不上班,一到晚上就出來在大街上偷摸拐騙的人。更有像小說里最常見的那種:「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



古代的土匪

這樣的流氓不光讓人看不起,背後不罵上幾句都不解氣。但是北京的流氓就不一樣了。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正是北京鬧流氓的時候,但過去的北京流氓可真不像現在的流氓。



那時候的流氓可跟現在的「土匪、痞子、騙子」完全不一樣,甚至這麼一比您還覺得北京流氓都沒資格加上「流氓」二字。不是說那時的北京流氓是好人,只是他們光打架,不幹別的。



半個北京城的孩子都打過大張偉

要說這幫北京流氓,就像某位老師說的有那麼幾個特徵。「一、年輕氣盛;二、腎上腺素分泌峰期;三、多餘能量無處釋放;四、沒正事干,閒的五脊六獸。」



另外半個北京城的孩子都認識九龍一鳳

別看那時的流氓歲數小,名聲可大著呢,「小混蛋」、「菜刀隊」、「九龍一鳳」...尤其是這「九龍一鳳」,都快成傳說了。一時間北京孩子嘴裡流傳著上百條龍和幾十隻鳳,隔上幾條胡同就能換個版本!



「北京流氓講規矩!」

以前的北京流氓相互之間想要打起來也容易,「照」、「叫忿兒」、「遞葛」...等手段來「找茬兒」。說白了就是倆人看著不順眼,相互「不忿兒」就找茬兒打一架。



但打亦有道,不是出來玩兒的絕對不能碰,現在所謂校園霸凌在以前壓根兒就沒有。那些不守規矩的流氓也玩不起來,以後在胡同里也抬不起頭來。



就算真要打起來,也得事先約法三章。首先定好了能打哪些部位,一般下三路沒人碰。其次再說是單練還是帶人,那時候講究雙方人數差不多,以多欺少那就是「玩兒不局氣的」了。



最後雙方還得說好帶不帶傢伙。過去只要是鐵器,就算是兇器。帶著兇器的話可是要蹲炮局的。您別看那時候有「菜刀隊」、「鞭子王」這樣的名號,可一般就是拿出來比劃比劃,真用了這事兒就大了。



動兇器您就裡邊請吧

不過大部分的也打不起來,只要兩邊一盤道,那這架就歇了。鬥鬥嘴、亮亮份兒,找個台階一下這事兒就算過去了。找個地方吃頓飯,再一握手言和,這就能玩兒到一塊去了。要是不盤道的那可就是真打的了。



實在不行,提九龍一鳳也就沒事兒了

真打起來也不是瞎打,有摔跤跟玩拳。套上褡褳倆人就能摔起來。要說北京人摔跤那可真不比別地差,就說咱北京摔跤隊,學生、無業游民、工人...什麼人都有,愣是能在國內外贏得過近百枚金牌,您說這是瞎打嗎?



北京敢自稱跤爺的也沒幾位

那會兒的北京流氓局氣,出來玩兒講規矩。要是碰到大人或是家長也絕對停手,胡同里的大媽喊一嗓子都能給這幫孩子喊散了。那時的流氓也不鬥心眼,也是真實誠。打贏了也不會四處張羅,讓別人沒面子。



哪像現在的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開打,對方要是不玩的孩子更是蹬鼻子上臉。一點規矩沒有,叫人瞧不起,這才是真流氓!



「北京流氓的江湖黑話」

犯照:挑釁的眼光留在對方身上一會兒。

遞葛:用動作挑釁對方。

炮兒局:原指炮局胡同的拘留所,後統指公安局、看守所。

拔份兒:高人一籌,出風頭。

放份兒:有點飄,不把對手當回事兒。

份兒:同面子,跌份兒也就是丟臉。

戳份兒:有撐腰,靠山的意思。



不忿:不服氣的意思。

拂爺:指小偷。

雷子:指的是警察。

嘬雷:給自己找麻煩。

打漂兒:沒有工作,在社會上四處閒逛。

逗秧子:鬥嘴。

拽:拿勁的樣子。



號:監獄和看守所的別稱。

花了:打出血的意思。

封丫眼:攻擊對方的眼睛,打個烏眼青也就老實了。

睖:斜眼瞪。

洗:有偷和搶的意思。



最後小編也給您總結了一些當年的北京江湖黑話,由於篇幅有限,還有些詞就不一一講解了。您看看您還記得嗎?順便咱也回憶一下那個年輕氣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