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2020-01-10     洛陽攝影網

作者:巴圖

2019年12月1日,農曆冬月初六,星期天,天氣睛朗,風和日麗。應洛邑炎弟之邀,到洛陽老城鼓樓東側的東大街186號喬家院參觀。喬家院屬典型的三進院,很長,也很破,但頗具歷史的蒼桑感,目前還有三戶居住。

上午11時,名聞全國的愛國擁軍模範「兵媽媽」喬文娟和喬氏宗親及親朋好友齊聚東大街,共同見證洛城喬家的揭匾慶典。

拍了些圖片,作為記錄。期待喬家院得到及時修葺,得到有效保護。

鼓樓,大青磚砌成,高逾三丈,左右各有三尺台階登樓道,中有拱券門洞通行,寬一丈五,高二丈,東西券門上各嵌一陰刻石匾,東書「就日」,西寫「瞻雲」。鼓樓過去白天報時,夜間報更,傳說與洛陽著名的八景之馬寺鐘聲遙相呼應,互相共鳴,頗為神奇。

山西的喬家大院聞名四海,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咱洛陽老城也有一座喬家大院,並有家譜為證——洛陽喬家與山西喬家為同宗。洛陽喬家也多以經商為業,在百年風雨中曾盛極一時,也曾變賣家產。在家族大起大落的曲折故事裡,洛陽喬家與山西喬家有如出一轍的生意經。

洛陽老城本身就是個存滿故事的匣子,如果您經過東大街,路過鼓樓時,不妨留心一下路北側的一座庭院,青磚木門,盡顯古樸。門柱上的裂痕里,滿是塵土,如同時間的封條。只有一塊「東大街186號」的門牌在提醒人們,這座宅子中還有生活氣息,這兒,就是洛陽的喬家大院,雖不及山西喬家大院恢宏大氣,但從裡面透出的炊煙,讓這裡有著另一種味道。

10點左右,到了喬家院。先進去參觀一下。

左側這間像個客廳,但過去曾是一家人的住處。

走過狹窄的走廊。走廊最窄處不足1米,這和入門處厚實的木柱、石墩以及走廊里寬大的青石地板形成了鮮明對比。據說,以前院子的走廊很寬,後來有人又壘了一道牆,把走廊分出一部分蓋房子了。目測這院子南北縱深有70多米,西邊挨著鼓樓,東邊挨著喬家胡同(現大中街)。

喬姓,當今中國第96大姓,橋氏之衍也,源出姬姓,是遠古黃帝後裔。史載,黃帝逝葬於橋山之巔。橋山,在今陝西延安黃陵縣境內,山豐土厚,沮水環繞,狀若沮水之橋,因名橋山。黃帝子孫有守陵看寢者,後以山名為氏,稱橋氏。大約南北朝之北魏後期,橋氏之橋勤因故隨孝武帝投西魏,後為強權所迫,將橋姓去「木」為喬,流傳至今。此後,喬橋一脈相承。

史載,山西喬家大院位於祁縣喬家堡村,始建於公元1756年,即清乾隆二十一年,規模宏大,被譽為「北方民居建築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洛陽鼓樓東喬家院雖不及祁縣的壯麗宏偉,卻建於清順治年間,時間無疑早了許多,且至今仍有人脈。

喬家院由並排三個主宅院和西廂房組成,東北被今大中街環抱,西傍鼓樓,南臨東大街。三個宅院和西廂房自成體系,每院內開一門四方相連互通。有趣的是三宅院臨街屋頂不一般齊,而是從東向西次第減低,以區分長幼。城派三門11世傳人喬志高說,過去講究東為尊,所以長門住東院,二門住中間,三門住西院。

喬家三宅院內部結構一致,屬於典型的三進四合深宅大院,南北縱深約有百米,加上西廂房東西總寬約80多米,包括臨街房、二道門、對廈、過廳、廂房、上房組群,環環相扣。組群由南而北逐次增高,寓意步步高。三個宅院寬度也分長幼,長門、二門略寬,三門稍窄。

據老城喬家院繼承人之一喬志高講:最多時院裡住了16戶,後來多在外邊置有房產搬出,現在只有3戶,1戶還經常不回來。

碰見這小伙子,小導遊。

過廳是老房,很有特點。

後院

返回

院東側這間還住著兩口人

老家俱

院西側,上二樓,喬志高住處

洛陽著名寫手,過客老師在採訪

喬家家譜。喬氏始祖,原為軒轅黃帝的守陵者,因黃帝陵位處橋山,所以喬氏先人便以「橋」為姓,到了東漢時期,改「橋」為「喬」。隨著時間的推移,喬氏又轉移到山西,其中一支進而輾轉到武陟,後再次分家來到洛陽。

趙志強乃洛陽著名婚慶司儀,身貌近於演藝明星潘長江,言談舉止也頗多神似,人稱洛陽「潘長江」,是本次揭牌儀式的主持人。

喬家名人,喬文娟,女,中共黨員,河南柴油機集團退休職工,中國擁軍網站站長。先後榮獲全國愛國擁軍模範、中國十大傑出母親、世界人民友好使者、全國情系國防十佳家庭、河南省「三八紅旗手」等90多項榮譽稱號。

一塊兒參觀老宅

這阿姨曾在這院子西側的兩間房生活過。

室內地窖。本想下去參觀。阿姨說下邊又暗又髒,沒啥看。

給曾經生活在這院子的這幾位喬家人合張影。

再仔細轉轉、看看。

老房,有二百年歷史了吧!

喬姓城派始祖創業時,宵衣旰食嘔心瀝血,置辦規劃安排房產井井有條,無微不至,可謂為後代打下了良好基礎,無非期望家族薪火相傳,永遠興旺發達。

洛陽老城喬家後人不負眾望不辱使命,為官經商幹事創業代有才俊,家業不斷發揚光大。其時,喬家堪為書香門第,商賈世家。

隨著家族人丁增多,城派三世再置宅院,長門、二門有子侄自老宅分支而出,長遷西關萬安街,次遷老集大關廟,當時只有三門人都在老宅,再動也是以後的事了。

喬家剛到洛陽時,靠賣糯米酒為生,並靠此掘得第一桶金,後來生意越做越大,買了宅子,又開了戲衣店。「我們在洛陽發家後,生意如日中天。當時家裡年輕人多,在不多的娛樂項目里,聽戲算是最受歡迎的了。後來,喬家人聽著聽著乾脆自己做起了戲衣生意。」


喬家戲衣店的創始人叫喬成功,早年在清朝任五品官,清末棄官返鄉,在洛陽東大街鼓樓一帶領家人專營戲衣。這是洛陽自古以來開設的第一個戲衣店,距今已有百年歷史。經營範圍由原來的洛陽周邊發展到焦作、濟源甚至湖北、陝西、山西、青海等地。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馬金鳳和曾廣蘭,都是喬家戲衣店的常客。

當年,創始人喬成功病故後,四個兒子子承父業,分別開了三個店面,各自經營,長子文斌負責金鐘樓,次子榮先招呼榮興祥,三子位亭打理祥泰,四子雙祿(榮祿)因年幼協助三哥開店。當時,三門店緊連,相協互補,生意興隆。

人常說「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此話或真有一定道理。任何家族繁衍到一定規模,總有離經叛道之人忘了祖訓,為所欲為,喬家也然。喬家歷經幾百年風風雨雨變遷,早已物是人非。

鼓樓旁,慶典即將開始

上午11時,喬文娟和喬氏宗親及親朋好友齊聚東大街,共同見證洛城喬家的揭匾慶典。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城派喬家三門第11世喬志高致歡迎詞。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喬文娟致賀辭,並贈送自畫牡丹一幅。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來賓致辭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嘉賓及攝影師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喬志高和二門10世喬學謙共同揭匾。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客居洛陽的書法家王光林題寫的「喬家」匾額,正懸於喬家老三門門楣,筆力蒼勁有力,字跡古樸渾厚,似乎正詮釋著喬家百年風雨歷程。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掛匾儀式簡潔高效。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入鏡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2008年5月,喬家戲衣店上榜首批公布的「河南省老字號」名單。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據喬志高說,把「喬家」匾掛起是第一步,現在一邊整理家譜,一邊整理家裡遺留的有價值的戲衣,爭取把喬家歷史和文化傳承下去。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衷心祝願洛陽老城喬家院得到有效保護和有力開發,讓更多的人了解洛陽喬家,讓洛陽喬家走向更加廣闊的世界!

老城鼓樓喬家大院揭匾慶典,喬氏家族在洛陽曆經300年滄桑

洛陽攝影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9VERHABgx9BqZZIOLV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