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增長近三成,是寧德「時代」的頂峰還是開幕?

2020-03-02     汽車頭條

2月27日晚,寧德時代發布2019年業績快報,實現營業收入455.46億元,同比增長53.81%,凈利潤43.56億元,同比增長28.61%。

在此之前,2月26日晚,寧德時代接連拋出定增方案以及投資公告,涉及資金總額約300億元;2月3日,寧德時代官宣進入特斯拉「朋友圈」,擬將向特斯拉供應鋰離子動力電池產品。

這段時間,寧德時代大有當紅辣子雞的味道,輿論密集發聲,大多誇讚肆意宣揚,「高光」「頂峰」言論層出不窮,「真棒」二字更是全文核心。不由得引令人思索,這種種跡象是在預示著其「頂峰」來臨?還是破開迷霧後的萬里長征第一步?

向前看,是「頂峰」

「只為讓您隨『芯』所欲」,這是寧德時代給合作夥伴的承諾。

在過去的九年時光里,「芯」所關聯的並不僅只是寧德時代的飛馳速度,同樣也是身處車市裡的每一家車企的發展軌跡。2011年12月16日,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登記成立;201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搶占近八成市場份額;2017年,寧德時代動力電池裝機量位列世界第一;2018年,寧德時代在深交所成功上市;2019年,寧德時代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榜」。

從鼻祖級別的LG、松下,到最近十幾年的在電池方面不斷探索和實踐的各大車企,為什麼會通通敗給一個「9歲小兒」?寧德時代的殺手鐧,CTP電池技術上的突破。CTP電池包體積利用率提高15%-20%,電池包零部件數量減少40%,生產效率提升50%,預估成本降低20%-30%。

網絡上的新聞記錄了寧德時代的成長路徑。從「寶馬集團牽手寧德時代」的一炮而紅,到成為「特斯拉偏房」的震驚四座,在快速技術超車的背後,在新能源呼高呼「沖呀」的風口,是「寧德電池」為各家車企按下了發展的快捷鍵,成為節省成本利器。

事實上,在技術的加持下,為別人按快捷鍵的寧德時代也給自己裝好了「飛升」的直梯。短短几年時間,其合計配套國內車企達120家,配套超過1GWh以上的客戶達9家;連續三年電池銷量位居全球第一位,2019年市場份額高達50.57%;營收由2016年的148.79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55.46億元,直接暴漲3倍...

高光之下,必有陰影。自帶光環的數字似乎也暴露出寧德時代強大表象下的另一面,未來能夠持續大幅增長的空間在減少。

作為媒體人,我們都喜歡說,要從長遠來看。在2020年之前,我們看到的對電池行業影響最大的是補貼退坡,會減少消費者對新能源的熱度,但也能因此進行重新洗牌,優勝劣汰,深入人心的產品和體驗依舊會引導流量,進一步向下個階段的品牌專屬感轉化,有產品,有實力的寧德時代想來肯定會繼續快跑前進。

一切都裝在一個大前提里,「如果一切順利」。不可否認,疫情的突襲給所有的憧憬都打下了一個問號。畢竟,就連電池界元老級別的LG都不幸中槍,難逃供應不足而停工停產的局面,合作眾多又準備花300億的寧德時代還剩多少錢?難以預知的市場情況,難以摸透的產能效率,難以擴大的發展空間,「巔峰」似乎依舊是山高水遠,道阻且長。

向後看,是「開幕」

儘管作為最近當紅辣子雞,寧德時代的表現依然低於市場的預期。截至2月28日收盤,寧德時代股價為135.67元,下跌9.24%,很可惜,未能獲得資本市場給出積極的反饋。

原因幾何?有人將其歸結為資本市場恐慌的影響;有人認為是數額龐大的融資和產能擴張計劃,一方面顯示出寧德時代對未來市場的極度樂觀預期,另一方面則是對於純電市場的擔憂,未來寧德時代是否會面臨吃力不討好的局面也難成定論。

其實令人爭論不休的根結一直都存在:毛利率持續下滑。自2016至2018年,寧德時代的毛利率就開始以43.7%、36.29%、32.79%的態勢持續下滑,到今年 1-9 月僅為 29.08%。

於寧德時代而言,這顯然並不是一個好兆頭。不論是因原材料價格的非理性暴漲而導致了營業收入的成長未能追上成本增加的速度,還是因為業績沒有往年好,致使盈利持續性不強,都透露出寧德時代的盈利能力在逐年走下坡路。

這種兆頭,到了今天就更加明顯。一汽豐田85億籌建新能源工廠,或投產基於比亞迪e平台技術車型;特斯拉懸念滿滿的「無鈷」電池;比亞迪揮舞「刀片電池」進場。市場的高預期和競爭形式的愈發嚴峻,各家都在鉚足勁想要分得一杯羹,留給寧德時代的是滿路難跨的絆腳石。

不可否認的是,就以目前寧德時代的市值來說,其「獨角獸」的位置難以撼動。實際上,除了補貼退坡、外資湧進、缺乏資金支持這些一貫的困難之外,面臨的危機更多的是來自企業自身的產品力不足和電池技術的難以疊代。

沒有一家是可以僅憑藉一個技術優勢或者一個產品就能夠獲得固若金湯的終極地位。不論未來幾何,都會有更低成本,更高容量,更小體積的產品出現,進而不斷淘汰前一代產品。換句話說,寧德時代的對手從來都不是這芸芸動力電池企業,反而是在「溫水」里呆的時間過久的自己。

此時,反過來再看寧德時代300億的計劃就好理解多了。3年內擴建鋰離子電池產能52GWh,就是為了更好的跳出「溫水」,利用規模優勢降低成本、增厚利潤,增強產品競爭力,緊建設產能以搶奪市場。

回歸到本文最開始提出的問題,是輝煌「頂峰」還是開場「序幕」?想必各位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寧德時代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新的大魚吃小魚遊戲也已經開始了。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s8HgmnABjYh_GJGV8fR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