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87.8公里!這條途經中山的鐵路明年通車

2019-07-30   中山家園網


最新進展!途經中山的南沙港鐵路、跨洪奇瀝水道特大橋進入合攏期,壯觀航拍圖片、視頻為你送上!


有「亞洲第一跨」之稱的南沙港鐵路跨洪奇瀝水道特大橋於近日啟動合攏。南沙港鐵路為國家一級貨運(預留客運)雙線鐵路,是大灣區交通發展的重要項目之一,線路途經江門鶴山、順德均安、中山小欖、東鳳、南頭、黃圃、廣州萬頃沙至南沙港,全長87.8公里,預計明年通車。

小編探營施工現場看到,一條藍色「巨龍」橫臥在洪奇瀝水道上,採用懸拼法施工的大橋全橋設置了2個合攏口,率先啟動合攏的是靠近大橋西端的合攏口,西合攏口成功「對接」後,將隨即啟動東合攏口施工,預計8月20日前可完成大橋整體合攏,完成橋面拼裝進入下一工序。

作為國家重點鐵路項目廣州南沙港鐵路的控制性工程,洪奇瀝水道特大橋主橋總長996米,採用連續兩跨360米的鋼桁梁柔性拱技術,建成後將超過京滬高鐵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成為國內同類型橋樑最大跨度,同時也是亞洲同類型最大跨度橋樑。

調整大橋「姿態」

確保合攏精度達到毫米級

起鉤、平移、轉向、連接、安裝、松鉤,這是一根鋼桁梁杆件從地面到空中的全流程。7月24日下午,一根長3.5米、寬1.2米、重35噸的上弦杆正由吊機操控著,緩緩從地面升起,它的「終點站」位於水上45米的半空中。


在施工現場可以看到,正在進行合攏的西側合攏口距離長約9米、寬15米,將由24根鋼桁梁杆件連接而成。24根鋼桁梁杆件包含了主杆件和附屬杆件,其中主杆件有10根。目前該合攏口已經完成了下弦杆、直腹杆和斜腹杆的安裝,正在進行上弦杆和其餘附屬杆件的安裝,7月底將全部完成。

小編留意到,現場僅起鉤這一環節,就需要20分鐘左右的時間。中鐵六局施工負責人陳世玉解釋道,合攏的過程中,大橋的「姿態」是在不斷發生變化的,而每根杆件的安裝都要求非常精準,這對於施工環節來說,是個非常大的挑戰。



為此,施工方在橋面與墩柱連接處設置了千斤頂和縱橫移裝置,在合攏過程中不斷調整合攏口鋼桁梁杆件對接的位置,使橋樑形成上弧形的最優姿態,再將杆件調整至合適的位置和方向,確保杆件位置在標高、里程、軸線等方面沒有誤差後,用高強螺栓進行連接,使其誤差控制在3毫米之內,精度達到毫米級,全過程大約需要3-4個小時。

新型橋面設計

鋪設軌枕板全橋自重可減17%

「與傳統鐵路建設不同,我們採用了板式軌枕縱橫樑橋面系的設計,這在國內鐵路橋中比較少見。由下至上可以看到,兩道橫樑加四道縱梁組成了橋面,待橋面合攏後,在縱樑上鋪上軌枕板,就可以直接鋪軌了。」陳世玉指著底部開放式設計的橋面表示,傳統的橋面底部大多為封閉式設計,底部鋪鋼板,再鋪上道砟,最後鋪設軌道。「採用這種設計,最大的優勢就是能夠減輕橋樑自重,相比有砟橋面,其橋面鋪裝層將減輕6.5噸/延米,全橋自重減少約17%,造價節省9000餘萬元,性價比大大提高。

鋼桁梁柔性拱橋跨越能力強、施工方法靈活等特點使其近年來在我國鐵路橋樑中迅速發展。鋼桁梁橋面架設是鋼桁柔性拱橋施工的第一步,今年8月中旬完成兩個合攏口施工後,將啟動上部柔性拱的施工,柔性拱架設時,在鋼桁樑上弦設置拱肋支架體系,從跨中向兩側退步分段吊裝,單跨拱兩側前3個節間採用原位支架架設,中間部分15個節段採用樑上臥拼,後進行大節段整體提升,單跨提升重量為1950噸,提升到位後進行柔性拱高空合攏,再進行柔性拱吊杆的安裝和張拉施工,完成結構體系轉換,拆除所有臨時設施和吊裝設備。該施工技術保障了航道原有的通行能力,橋樑建成後,主橋通航凈高24米,航道寬度為300米,能夠保留原有的通航等級。


南沙港鐵路知多D

南沙港鐵路自廣珠鐵路線上新建鶴山南站接軌引出,途經江門市、佛山市、中山市、廣州市萬頃沙至南沙港站,向南延伸至南沙港區南部車場,全線長約87.8公里。

鐵路建成後,將增強南沙港口競爭力,成為腹地參與經濟全球化和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保障和能源及重要原材料運輸的重要支撐,強化中南、西南地區出海通道,服務中南、西南地區對外經貿交流,對廣東新一輪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期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