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市博物館,遊客正在講解員的引導下參觀「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教育展。 (記者王暢彤攝)
新疆網訊(記者王暢彤 饒俊華)今天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
5月17日,新疆博物館內,工作人員正在為「5·18國際博物館日」恢復開館進行最後的籌備。
米東區居民林明華在家中點開新疆博物館在線觀展連結,進入VR全景模式觀展。
「線上+線下」,奉上文化餐
打開新疆博物館線上展覽,映入眼帘的是博物館院內廣場,跟著箭頭的指引,首先來到新疆博物館的「西域歷史的記憶」展廳。
林明華點擊滑鼠,調整遠近距離,多角度欣賞著精品文物。
「不但可以看清精品文物的每個細節,還能通過語音講解,了解文物背後的故事,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林明華說。
記者注意到,林明華打開頁面時,左上角顯示已有6.33萬人觀看,當林明華觀看結束時,觀看人數為6.34萬人。
新疆博物館資料信息中心主任、副研究館員張遠華介紹,這個數字是「雲」觀展上線後的總人數。這個線上展覽,是去年初在國家文物局部署下,採集先進技術給公眾打造的線上服務,被國家文物局作為首批博物館網上展覽資源推送。新疆博物館館藏文物6萬餘件,歷史展廳展出全疆各地出土精品文物近千件,只需在電腦或手機上登錄新疆博物館在線觀展連結(720yun.com/t/fdvkuw8mspe),便可隨時隨地觀展。
參觀完新疆博物館,再進入網上毛澤民故居、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總支隊紀念館緬懷學習。
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場館將講解員講解、展品介紹、場館展覽通過數字化技術濃縮到一個二維碼上,打開手機掃碼,就能無死角地遊覽各紅色革命場館。
全疆六地博物館聯動邀「雲遊」
5月16日至18日,「新疆是個好地方」全媒體平台展開覆蓋阿勒泰、阿克蘇、巴州、哈密、和田、吐魯番六地博物館的聯動直播活動。
直播以主持人探館體驗、館長引導講解內容相結合的形式展開,通過「雲端」為大家分享一件件文物。觀眾除了可以通過直播欣賞到六地博物館的各類文物外,六地博物館館長還將親自講述博物館珍藏文物及歷史故事。
記者「走進」和田博物館,這裡的工作人員通過三維掃描建模、全景深高清照片貼附等技術,為館裡110件文物建立了720°立體數字照片,參觀者登錄該館微信公眾號,就能零距離「把玩」這些千年文物。
流動博物館讓歷史活起來
從4月21日到5月12日,新疆博物館打造的2021年「流動博物館」走進景區、社區、學校、機關等場所,在全市已經開展了70場巡展,目前巡展仍在繼續進行中。
新疆博物館為「流動博物館」打造了全新活動:包括「新疆四史流動展」的鄉村版和中小學生版,《尼雅、考古、故事》流動展,以及用「館校牽手」方式開展的「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研學游」「郵驛研學游」和「國寶守護人」「文物講新疆」「文物知識競猜」等。
烏魯木齊市博物館、毛澤民故居、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總支隊紀念館也在今年持續開展流動博物館巡展,把黨的歷史、新疆發展史「搬上」巡展車。沿著巡展行進線路,人們可以了解毛澤民故居、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總支隊紀念館等紅色場館背後的故事,感悟百年來黨的輝煌歷程。
「西域古代歷史的記憶」展廳中近千件文物以圖文形式製成展板,並通過三維和VR技術製成VR虛擬展覽,讓歷史和文物活了起來。平時「高冷」「嚴肅」的珍貴文物,通過流動博物館,呈現在街頭、社區、校園,讓市民近距離觀賞「觸摸」。
「這個VR虛擬展覽很神奇,通過操作儀器的手柄,不僅可以漫步在博物館各個展區,還能把展櫃中的文物『抓』在手中,放大或者縮小,旋轉觀看。」一位遊客讚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