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明天我們怎麼辦?——陝西中青年作家暢談《主角》獲獎啟示④

2019-08-27     文學陝軍

茅盾文學獎是我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近40年來一直深受文學界的重視和全社會的關注,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也成為我國長篇小說創作成就的重要標誌。《主角》榮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是「文學陝軍」又一次問鼎中國長篇小說最高獎,是具有史詩性質,具有陝派文學氣象的重要成果。

陳彥摘得本屆茅獎是文學陝軍再進軍的新收穫,振奮陝西文壇。近日,文學陝軍特別採訪陝西中青年代表作家,暢談對「文學陝軍再進軍、陝西經驗、陝西文學傳承」的深度思考,以饗讀者。

周公度

塑造榮耀與傳統的人

如果我們概括一個國家或區域的文化特徵,這個地方的傑出作家、詩人是最好的標識。

我們陝西有四位中國長篇小說最高榮譽的獲得者,恰好體現了陝西文化的不同特徵。更重要的是,他們的作品都是當屆茅獎最暢銷的。也就是說,是最受大眾認可的。這非常不容易。

我們把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陳彥,放在一起看,就是一個飽滿的、立體的古典中國與現代中國相遇的典型形象。就像一部偉大小說的組成,謹言的結構、精神的向度、敏銳的智慧、解決衝突的能力;我覺得這就是我們陝西人的文化性格。

感慨很多。具體而言,有四點。

首先,一個作家必須寫自己熟悉的領域。陳彥老師堪稱典範。所有的作品均與他從事的戲劇有關。其次,小說的本質是呈現作家對人的理解,讀過《裝台》再讀《主角》,對小說中的角色命運,無不感同身受。第三,對人的理解,基於作家對愛的體悟深度,思考的廣度。他愛戲中的每個角色,關心每個角色的命運,才會驅動讀者內心的波瀾。第四,一個作家的作品史,就是他個人性格與思想的變遷史。無論是《西京故事》,還是《裝台》《主角》,都關係到個體的命運,都是研究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奮爭與潛在的榮耀。但格局不一樣。幾年前讀《裝台》,很驚訝他的角度,作為一位資深的戲劇家,他居然寫的是一群被大家忽視的人。文風也是如此,謹言、踏實、樸素。那是一個傑出作家的巨大的善意與關懷。

到了《主角》,宏大的格局就出來了。那是來自我們柳青、路遙的優秀傳統。來自斯特林堡、蕭伯納、尤金·奧尼爾、田納西·威廉斯和《安娜·卡列尼娜》《日瓦戈醫生》的非凡心靈。成為塑造榮耀與傳統的人,多麼令人讚嘆。

祝賀陳彥老師!向您學習。

作家簡介

周公度,詩人、作家。出版有詩集《夏日雜誌》《夢之國》《食缽與星宇》、隨筆集《機器貓史話》、詩論《銀杏種植——中國新詩二十四論》、小說集《從八歲來》《鯨魚來信》《老土豆》等十幾種。譯有《鮑勃·迪倫詩選》《旋轉的月亮——葉芝的詩與童話》等。近年來,致力於中國古籍註疏,作品暢銷百萬冊。兒童文學作品曾獲中宣部2017年度「優秀出版工程獎」、中國出版協會2018年度桂冠童書獎,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2018年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的百優圖書。

王曉一

文學是歷史的肌膚

歷史呈現的是時代、事件、人物,儘管其間也隱含著記錄者的情感,但隨著世事滄桑的沉澱,那隱隱含藏的情感也終將被洇干,從而使得歷史的體質石化,成為延綿、蒼莽的石壁。雖然石壁上的紋絡交錯縱橫,看得很清晰,可卻難以看到一個個逝去的時代中的市井風貌、黎民生活、煙火風塵。

然而,文學作品卻可以反映出它所書寫的那個時代下的社會生活,尤其是優秀的作品,甚至能夠展現出一個歷史階段中的世間百態。這是因為,作家的情感與史家的迥異不同,因而形成了各自的視野。史家關注的是江山社稷、朝代興衰,而作家觀照的則是百姓心緒、蒼生命運。

其實,百姓心緒、蒼生命運是歷史發展的因緣和推動,所形成的「果」則被史家記錄為歷史事件,故而,體察百姓生活的作家便與史家產生了密切的關聯。

這種關聯,就使得文學因由細膩的情節、飽滿的情感、活脫脫的形象而成為了歷史的肌膚,從而令後人在回望一個個時代時,不僅能夠看到聳立的骨架,還可以觸摸到肌膚,甚至能夠看清它身上的毛孔、疤痕。如此一來,歷史便有了溫度。

柳青的《創業史》、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的《秦腔》、陳彥的《主角》,正是可以成為一段歷史肌膚的優秀作品,它們無不描摹般地記錄著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社會情態、百姓生活,從而組成了一個歷史跨度下的鮮活的集體記憶。

這種記憶不像史書留給人們的那般刻板,而是細膩的、生動的,並且緣由作品所飽含的炙熱的情致,使得記憶具有了鐫刻的力度。這力度首先緣於這些作家紮根人民的深度、書寫人民的情懷。

紮根意味著專注,專注才能深入地書寫。上述這些優秀、宏大的作品都有各自專注的區域,因而,才書寫出了濃郁的地域生活、人文特色。地域性往往能夠體現出民族性,而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可以延展出陝西文化具有著充足的民族性,一定會與世界產生深徹的牽涉。

《主角》作為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再次撲展出文學陝軍的秦人身姿、唱響了文學陝軍的秦人腔調——紮根人民、書寫時代!這種現實主義寫作,不僅是一種創作的方向,更是一種作家與現實建立關係的能力,亦即,將人民的生活、百姓的命運、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革用藝術為歷史呈現肌膚,從而涌動出黎民百姓的喜怒哀樂、時代社會的困惑痛楚、以及掙扎、奮進的洪流。

《主角》展現的舞台生活、社會生活是當代故事,但是所牽涉的劇種則是古老的。秦腔作為「梆子戲」的鼻祖,誕生於陝西關中,千百年來為陝西關中乃至於大西北地區的人民所深深喜愛,堪為苦也唱、樂也唱、悲也唱、喜也唱、生也唱、死也唱。秦腔以其慷慨激昂的唱腔、蒼涼豪邁的聲腔,將家國情懷寓於兒女情事、家長里短、世事民風之中,這與文學陝軍的整體特質異曲同工。

文學陝軍一直在出發——從視野走入記憶,從記憶走入視野,總能踏出一個個巨大的腳步!

作家簡介

王曉一,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近期新作有:中篇小說《白狐》、《絕唱》、《馬道》、《要讓我娃上名校》、《天馬》;系列長篇校園小說《班級奇人》(1-4部)、《班級奇事》(1、2部),共計6部長篇小說,均由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新近作品有動物小說集《白狐 大雕和狼》(未來出版社)等。短篇小說《狼》獲《兒童文學》1986年優秀作品獎;短篇小說《賣木耳》獲江蘇《少年文藝》1988年優秀作品獎;長篇小說《班級奇事(2)我不漂亮 我無敵》獲2017年冰心兒童圖書獎。

黃朴

向經典出發

陳彥攜《主角》給陝西乃至中國文壇,製造了巨大的轟動,其由戲劇跨界小說,甫一出手,便摘取了茅盾文學獎的桂冠,讓陝西文學又一次驚艷於天下。以此為標誌,陳彥先生當之無愧地成為文學陝軍第四代的領軍人物,成為繼賈平凹之後陝西文學的扛鼎之人。

觀皇皇七十萬言,陳彥先生以戲入文,以文寫戲,其深厚的生活積澱,豐厚的藝術修為,磅礴的藝術雄心,豐贍的藝術學養,盡呈於憶秦蛾胡三元等一眾獨特的人物塑造上。他占有著一個獨特的寶庫,浸淫秦腔數十載,自身與這個行當血肉交融,靈魂沉澱其間,身體浸泡其中,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因之,《主角》非橫空出世,而是陳彥藝術與生活累積日久的必然噴發。

與《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秦腔》一脈相承,《主角》依然秉承著秦地文學純正的現實主義品格,超強的寫實,綿密的敘事,獨特的人物,平易的語言,快節奏的故事推進,不斷勾連的衝突和懸念,使得其成為一部獨具中國古典小說韻致的長篇巨構。

百科全書式的長篇小說被稱為一個民族的秘史。它最考驗一個作家的綜合實力。才情、生活、思想、發現、結構、敘事、人物,其是作家競技的大舞台。與豐厚的陝西文化相比,與三秦大地斑斕的生活相比,與西安城日新月異的歷史相比,我們還欠這片文脈浩蕩的土地一部百科全書式的長篇巨作。它應該是小說藝術的集大成者,既具有卓越的藝術品質,又具有深厚的人間情懷;它既是無邊的現實主義,又是這個數字化智能化時代的產兒,它打破了諸多的邊界,融合中國氣派中國韻味,將小說藝術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陝西新一代作家是到了該出大作品的時候了。徐則臣問鼎茅獎,葛亮進入前十,這兩位七零後作家,一個以一條大河鋪陳百年中國史,一個以家族浮沉映射近現代家國興衰。他們獨特的文本,讓我們為之慚愧和汗顏。70後作家,與改革開放共同成長起來的這一批作家,這千百年未有之變局,這波瀾壯闊滄海桑田的四十年,這一代人的奮鬥與歌哭,這一個民族的崛起與復興,這一代人的心靈史,這個大時代的宏偉的史記,正等著有志向的作家,這歷史的機遇,將會把這劃時代的作品交與誰手呢?

是的。陳彥先生為我們這些後來者又樹立了一座燈塔和標杆。作為商洛籍的同鄉,我從他和賈平凹身上獲得了某種榮光和滋養。商山洛水孕育了兩位大家,正是他們這些前輩的召喚和影響,商洛籍作家正以各自的姿態,在文學的天幕上,閃爍著自己的光。不僅僅是天賦,不僅僅是才情,不僅僅是生活,僅就對文學的執著,僅就是勤奮與毫不懈怠,我們還虧欠許多。

作家不僅僅是時代的書記員,更應是時代的勘探者發掘者思想者批評者。他不能成為聚光燈下的主角。不能汲汲於一點屑小的名聲,更不能戚戚於一時之得失。正如孫梨先生當年對年輕的平凹說,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經受得清苦和寂寞,經受得汙衊和凌辱。要之,在這條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熱也能處得,風裡也來得,雨里也去得。在歷史上,到頭來退卻的,或者說是銷聲斂跡的,常常不是堅定的戰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

當年的平凹已長成巨人,已成為眾神殿的大神。置身於時代的喧譁與騷動,孫犁先生之言猶有警世之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學,一個時代有與之相適應的文學,我們及眾多的後來者,以筆為旗,在大師的照耀下,去努力著迸發自己的光和亮吧。

作家簡介

黃朴,副編審,中國作協會員,陝西文學院簽約作家,入選「陝西百名優秀中青年作家扶持計劃」。小說作品主要見於《鐘山》《中國作家》《當代》《山花》《芳草》《青年文學》《江南》等刊。有作品被選載或收入年選。出版有隨筆集《向著辛福前進。即將出版小說集《新生》,長篇小說《驚蟄》。曾獲路遙青年文學獎、陝西省作協年度優秀文學作品獎。現任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報刊社總編輯。

李東

願文學帶給更多人溫暖和光亮

看到本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結果時,並不感到意外,因為在申報階段,就和朋友「預測」了五部獲獎作品,5月15日申報作品公示後,發現預測作品中有一部沒有申報,便從申報作品中另選了一部預測,就這樣眼看著預測的五部作品一直走到最後。

作為一個詩歌寫作者去談茅盾文學獎,似乎並不那麼有說服力。但作為陝西青年寫作者,作為一個編者、一個讀者,我覺得還是可以談一點自己的想法。

坦白講,五位獲獎作家的作品我都有不同程度涉獵,之所以遊戲式地「預測」,除了題材、主題思想等因素考慮之外,基於這樣一個判斷:優秀的作家,作品中會透露出某種氣象,作品也會在某個高度之上。

《主角》獲「茅獎」,確實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這不僅是作者陳彥老師的榮光,也是陝西文學的驕傲,更是「文學陝軍再進軍」的重要收穫。很長一段時間內,談及陝西文學總會聽到 「後繼乏力」的聲音,這一方面說明了陝西文學曾經非常輝煌,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對陝西文學未來的擔憂。近年來,陝西青年作家頻頻在國內重要文學獎項、文學期刊中嶄露頭角,不斷將「後繼乏力」的論斷打破,這次《主角》獲獎無疑又是陝西文學的一個高峰。

陝西有著優秀的文學傳統,也有著優越的文學創作環境,作為青年寫作者,我們能深刻感受到前輩作家們身上那種遠大的文學抱負和對文學的執著信念,也能切身感受到陝西對文學的重視。正是如此,誕生了許多重要作品。《主角》獲獎對陝西作家的鼓舞是不言而喻的,必將引發更多青年作家重新審視自己的寫作。

任何評獎都有其規則和標準,作為我國長篇小說類的最高榮譽,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至少是一個時期內的優秀作品。但因為獲獎作品數量的限制,一些作品並未獲獎,我們依然要看到其價值所在。

對於青年作家而言,我們應該在前輩作家們文學精神的感召下,在優秀作品養分的滋養中,繼續潛心作文,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帶給更多人溫暖和光亮。

作家簡介

李東,1988年生於陝西洋縣,現居西安。作品見《中國作家》《詩刊》《星星》等多家報刊及選本。著有詩集《時間迷津》,文化訪談錄《思想之魅》。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陝西省作協會員、陝西省青聯委員。曾獲第三屆中國青年詩人新銳獎。

【投稿說明】

投稿請發郵件至:

[email protected]

愛文學愛生活,歡迎投稿!

【關注我們】

文學陝軍新媒體聯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uL41WwBJleJMoPMW0M_.html





你好,柞水!

2019-10-18






你好,長武

2019-10-12


你好,閻良

2019-10-10







你好,鎮安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