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怎麼教育好小朋友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一個家長有一個答案,每一個家長的「教育理念」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家長主張說教、鼓勵,而有的家長則認為嚴厲的「棍棒」式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沒有哪個方式是絕對正確的,用什麼方法來教育小朋友還是因人而異。但是,不管怎樣,家長們都最好不要總是對孩子大吼大叫。伴隨著父母大吼大叫長大的孩子,這三個性格缺點是改都改不掉的,家長們可千萬別不信。
網友小巧就有這樣的親身經歷:她和丈夫一向都認為對孩子不能「手軟」,口頭上也要硬氣,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更小朋友立規矩,孩子才更容易成才。可是,最近學校老師的一番話讓夫妻倆都開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那天老師告訴她「我發現你家孩子有些『奇怪』,每一次分小組活動的時候都沒有人和她一組,即便是分好組了,她也很快就又被『單』出來了。後來我和班裡的小朋友了解後才知道,大家都說她總是因為很小的時候就對別的孩子大吼,孩子們都覺得有些害怕,不願意和她玩。」聽了這話以後,小巧突然意識到,可能是自己和丈夫平時總是吼孩子,不知不覺地影響了孩子,這讓小巧後悔不已。看到這,肯定有很多家長在回憶自己有沒有經常對小朋友大喊大叫,各位家長確實要好好地想一下,因為孩子長期處於被吼的環境里,後果還是很嚴重的。
雖然很多家長「吼孩子」的初衷是為了讓孩子長記性,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如果家長用吼的方式來教育,會使孩子覺得自己犯了很大的錯誤。以後只要有人吼,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不對,孩子都會覺得是自己做錯了。時間長了小朋友會非常自卑,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所以,家長們還是要多考慮一下小朋友的心理,不要因為自己不當的語言傷害了孩子,這影響的可是小朋友的一生。
就像前面小巧跟我們分享的經歷一樣,如果家長們平時在家總是對孩子大喊大叫,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是用「吼」來解決。那麼時間長了,孩子也就只會用「吼」來解決問題。所以當孩子面對其他人的時候,如果對方做了讓自己不滿意的事情,那麼孩子一定會對這個人吼,因為他不知道用什麼其他的方式來表達此刻的情緒。
而且經常被吼的孩子性格也會出現問題。正常的家庭氛圍應該是家庭成員是平等的,遇到問題是可以交流溝通的。而家長經常對孩子喊的話,會使孩子覺得自己會「低」一級,會非常的懦弱。即便是離開家、離開父母,這種感覺是仍然存在的。甚至面對別人的欺負,孩子也不會反抗,只會默默地忍受。在他們的意識里,自己永遠都是被「吼」的。因此,家長們不要總是對孩子大聲說話,這樣不僅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社交,重要的時候會染給孩子變得非常軟弱。
伴隨著家長的「喊」、「吼」成長的孩子,一部分性格會變得越來越弱,而另一部分則會變得非常的叛逆。「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對於孩子來說,在他們的意識里自己和父母相處的模式不應該是這樣的,當他們感到了父母的「不友善」時,他們會用自己的方式向家長抗議,大部分孩子選擇的方式是「和家長反著來」,家長讓做什麼就偏不做什麼。而且他們並不能意識到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父母每天都是這樣對自己的。因此,當家長們發現孩子非常不聽話的時候,先不要急著批評、指責孩子,先想想自己有沒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影響到了孩子。
小編認為,教育小朋友的方式有很多種,家長們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去選擇。但是,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都不能對孩子大吼大叫,不能採取過於「專政」、「應試」的方法。要站在小朋友的角度,選擇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否則,不僅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會害了孩子一輩子。大家平時會對小朋友喊麼?都是什麼原因呢?一起來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