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的春天,各種奇奇怪怪的野菜都上了餐桌!北方遊客大開眼界

2021-04-05     小漁的行旅日記

原標題:婺源的春天,各種奇奇怪怪的野菜都上了餐桌!北方遊客大開眼界

這是小漁的行旅日記,走走停停,和我一起看世界。

關注小漁的朋友,都知道上周我去了趟安徽、江西,開啟了一場為期九天的尋找古徽州之旅。春天的徽州,粉牆黛瓦馬頭牆、碧水青山油菜花,隨手一拍都是詩意畫卷。訪徽州古村、看徽州古建、賞徽州春色,讓我一路走走停停,總想把見到的美景都妥協的保存收藏起來,光是照片都拍了上萬張。

這趟徽州之旅,除了賞景之外,讓我這個北方妹子最驚奇的地方便是:見識到了各種奇奇怪怪、前所未聞的野菜。我在徽州、尤其是婺源吃到的新鮮野菜,味美且鮮,仿佛把整個春天都吃到了嘴裡。這才明白,為何南方人會有「吃春」這項傳統習俗了。

我這趟徽州之旅的味覺,是先被春筍啟發的。

北方當然也能吃到筍,但哪能吃到早晨剛剛從土裡挖出來的筍子呢?我們在黃山、婺源各個古村旅行時,正是新鮮春筍的時節。於是這一路邊逛邊吃,各種以春筍為主食材的美味也讓我嘗到了專屬春天的鮮美。

如果說筍是常見的食物,那更多的則是我從未見過和吃過的野菜了。在宏村裡我們吃到了新鮮的鴨掌菜(鴨腳菜),老闆娘說是她婆婆清晨剛從山上採摘的,配上香乾一起清炒,沒有肉也好吃到爆。

我們在婺源待的時間很長,也見識到了更多的野菜。第一天去婺源縣城逛超市時,就發現了菊花菜、苦麻、馬蘭殼、水芹等等沒有吃過的野菜。

當天晚飯就嘗到了水芹炒香乾,水芹吃起來有些芹菜的味道,不過或許是新鮮採摘的,所以味道更濃,也更嫩些。

婺源有種特色美食叫「蒸菜」,我們一直很想去嘗嘗。點菜時(徽州地區點菜沒有菜單,食客看著食材直接點菜)找到了「蒸野菜」,不過盤裡的野菜我們還真沒見過。一問之下才知道是蒲公英。在有這個北方妹子的眼裡,蒲公英就是用來觀賞的植物,誰知道也能吃!

後來經過許多朋友的科普,才知道其實國內有很多地方都是吃蒲公英的,但我第一次嘗蒲公英,則是在江西婺源。

我們吃的是婺源特色做法——蒸蒲公英。婺源號稱「無菜不蒸、無蔬不糊」,無論是肉、還是蔬菜,都喜歡用米粉包裹住食物後蒸著吃,據說這種獨特的飲食習慣和當地的地理環境有關。由於婺源山多地少,曾經產糧不夠,人們便把糧食精磨成粉,與食材一同烹制,既飽腹又能吃得更久。

婺源的蒸野菜,各種時令蔬菜都可以蒸著吃。我們去的這家館子剛好做的蒸蒲公英,於是便嘗了嘗鮮。或許是裹了米粉的緣故,倒沒有嘗到蒲公英有什麼特別的味道,只是覺得這道蒸野菜分量大、還很頂飽,兩個人點了兩道菜,愣是剩下了不少。

以前總聽說過南方有「吃春」的習俗,這趟春日的徽州之旅,讓我這個地道的北方人感受到了「吃春」的魅力。我們嘗到的每一種野菜,各有其位,但最大的感受還是——鮮。因為鮮,入口便感覺像嘗到了春天的氣息,這或許也正是「吃春」的來源吧。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春天來過徽州旅遊呢?除了美麗的徽州風景,是否也和我一樣,嘗到了各式各樣的野菜呢?南方還有哪些特色野菜值得推薦,也歡迎大家留言告訴我呀~

想了解更多冷門、好玩的旅遊地,歡迎大家關注「小漁的行旅日記」。和小漁一起發現世界更多美景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hRGq3gBrsvY2_UuDL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