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再添「綠肺」,讓生態底色更濃。
占地面積不過3萬平方米、投資僅有3000多萬元,建成投入使用還不到一年,輻射周邊六七個大型居民區,豐富了數萬人的日常生活……尖草坪區新村公園正以自己獨有的方式,逐漸成為城北地區居民的「新歡」。
北部長廊的「小珍珠」
新村公園用「袖珍」來形容更為貼切,從位於攝樂街的南門進入,以慢慢「溜達」的速度走到緊挨著龍康街的北門,也不過十分鐘的時間。45米的寬度,遊客也能將公園步行道兩側的景色盡收眼底。
「這個公園不大,是一個南北走向的帶狀公園。與那些面積大、功能多的綜合性公園相比,我們更願意把新村公園看作是一個社區公園。」尖草坪區城鄉管理局公園科的薛科長介紹:「公園裡都是一些比較常見的植物,有槐樹、西府海棠、櫻花、山桃、銀杏、紫薇、連翹等,南門入口兩側種了十棵白玉蘭,開花的時候特別漂亮。從南門進入經過景觀樹陣和疏林草地,就來到了運動活動區,這塊區域有兩塊籃球場地和四塊羽毛球場地,基本能夠滿足大家的需求。再往北走一點,就是兒童活動區與特色廊架,這個區域修建了一個半圓形的圍擋,裡面會放置細沙,孩子可以在這裡盡情玩耍。公園靠近北門的一邊,有幾塊鋪裝活動廣場,區域劃分很整齊,跳廣場舞的人可以分開進行,互不影響,也不會出現爭搶場地的情況。」
記者在公園內看到,不時會有坐著輪椅的遊客獨自或者在家人的陪伴下,或緩慢前行,或靜坐賞景。「公園內的無障礙設施齊全,進出公園的通道,還有衛生間,都為行動不便的遊客考慮到了。」薛科長指著公園兩側的高層居民樓說,「你看,公園兩側都是30層的高層住宅,可以為公園遮擋一部分夏日強光。形成的通風走廊,在有點微風的情況下,就能使公園的遊客感到陣陣清涼。」
居民眼中的「大寶貝」
炎炎夏日,上午10時的氣溫已不算低,但是五十五中的學生小王正和幾位同學在公園的籃球場上進行「三對三」的比賽。「我們都是五十五中的學生,今年畢業,參加完高考後,我們幾乎每天都來這裡打球。」小王一邊擦著汗一邊興奮地對記者說,「就是我們高三備考期間,也會抽空來打兩場球放鬆放鬆。我們班很多同學都在附近住,以前沒有公園的時候,我們只能到林場或者其他地方打。公園開放以後,我們就不去別的地方了,這裡的場地又好,離家又近,還不收費,同學們都特別喜歡。」
在靠近公園南門的一塊空地上,安女士正和十幾位好友跳著廣場舞。安女士是恆大御景灣小區的業主,去年5月入住後,就每天在自家的陽台上盯著新村公園的施工進度。「你是不知道啊,我們小區不能跳廣場舞,音樂聲會擾民的,一起跳舞的姐妹們希望能有一塊合適的場地。」盼星星、盼月亮,經過3個月的「煎熬」,安女士終於迎來了新村公園正式開放的日子。「在我們眼中,公園和這片綠地真的是難得的寶貝,我們不僅喜歡這裡,也很珍惜這裡。」安女士還告訴記者,「我和公園的管理人員提了建議,看看能不能再加強一下我們跳舞場地的照明,晚上也能多跳一會兒。」
新村公園的張園長表示,從公園投入使用至今,各項功能特別是休閒健身的功能,被充分利用起來,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周邊居民無處可去的窘境。除了附近居民日常自行前來外,周邊幾個社區、單位還會和公園協商,組織開展一些有一定規模的籃球賽、羽毛球賽等,深受大家的歡迎。
新村公園雖然離恆大御景灣最近,但附近還有青年城、濱河城、龍康苑等多個小區,居民有好幾萬人。公園的建成,贏得了大家的一致稱讚:「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別看新村公園不大,但是文化休閒、健身娛樂、凈化空氣、美化環境,該起的作用都起到了。盛夏時分,能有這樣一個地方避避暑,解解悶,再也不用羨慕別人家門口有公園啦!」
新村公園為兒童遊樂園地
追求宜居從未止步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早在七八年前,尖草坪區就有政協委員連續4年在區「兩會」上提出,加大公園和綠地的建設力度。近年來,尖草坪區提出要打造「人文生態休閒區、創新轉型產業區和現代宜居都市區」,作為「宜居」大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公園和綠地建設也迎來了難得的機遇。
「我們把新村公園看成是一個社區公園,是因為她以簡潔、開放和生態化的綠地形態,滲透到了居住區。附近的居民每天都能看到她,觸碰她,這就是一個社區公園價值的最大體現。」薛科長對記者說。
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環境品質日益受到關注。尖草坪區城鄉管理局副局長李二寶告訴記者,小廣場、小公園和街道兩旁的綠地等,建設初衷是為了提升城市景觀,增加城市綠化率。但是由於社區公園數量不足,許多市民只能選擇就近在這些點狀公園綠地進行著強度較高的活動。多建一些社區公園,廣大市民不但能出門見「綠」,而且能就近獲得適宜的日常交流活動場所。
生態就是優勢,綠色就是發展。在這種理念的支撐下,尖草坪區大力推進公園建設項目,不僅小東流公園、新村公園、金橋公園相繼在去年對市民開放,其他區域的建設成果也令人欣喜。
新村公園的建成,只是尖草坪區近年來大力推進公園、綠地建設的一個縮影。李二寶表示,與中心城區相比,尖草坪區能夠拓展的空間更大,能夠利用的土地更多,這些都為今後公園和綠地建設創造了優勢條件。目前,大同路公園、迎新公園、汾西公園、體育公園、南寨公園二期等項目,都已完成了規劃。在未來3到5年內,不管是通過財政投入也好,企業認領認捐也好,我們力爭把這些項目逐一落實,讓尖草坪區成為現代宜居都市區。
記者手記 讓宜居離百姓更近一點
宜居,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一部分。與社會文明、經濟富裕、生活便宜、公共安全等相比,出門可見綠草如茵、抬頭可望藍天白雲,空氣清新宜人、鳥語伴隨花香,可能才是百姓對「宜居」的初步體驗和最低要求,有了這些,就有了百姓門前的綠水青山。
《太原市園林綠化「十三五」(2016—2020年)規劃》中提出,太原市在五年內,重點實施公園建設項目35項。新村公園在這些項目中,規模並不算大。在全長不過980米的步道走下來,記者不僅感受到建設者的辛勤付出、管理者的認真敬業,更多的是這個「小不點」帶給周邊居民的怡情悅性、笑逐顏開。
時光荏苒,每一天都是「交作業」的日子。認真答題,才能讓宜居離百姓更近一點。
來源:太原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