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城堡,你會想到歐洲,想到英國,你可知,中國也有一座千年歷史的城堡,它是張壁古堡。
古堡位於山西介休的張壁,古堡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遺址、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戲台、明清民居等許多文物古蹟,世上罕見。
張壁古堡的面積僅為0.12平方千米,是一座袖珍小城,卻具備完備的城市形態,以及良好的軍事防禦功能。是中國唯一具有軍事、民用雙重用途的城堡遺址。
古堡建有南北兩座堡門,北堡門為磚砌,南堡門為石砌,兩座堡門之間由一條古老的紅順街相連,街道上有一棵神奇的樹,一半是柳樹一半是槐樹,當地人稱其為「古槐抱柳」,槐樹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街道兩旁有典雅的店鋪和古樸的民居,也有幾座流光溢彩的廟宇。
古堡內的明代空王佛行宮,建造在北門丁字門頂上,殿內塑有空王佛的佛像,牆壁繪有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畫。
殿頂明代三彩琉璃裝飾,刀工細膩,燒制精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行宮廊下的琉璃碑,實屬罕見。碑用琉璃製成,亮麗的瓦藍色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依然沒有褪色。碑額為青黃綠二龍戲珠,兩邊藍黑龍紋花卉裝飾圖案。
此外,堡內還保留著真武廟、三大士殿、呂祖閣、二郎廟、關帝廟、興隆寺、可汗王祠等古代建築。
堡西為峭壁陡坡,深達數十丈;堡東居高臨下,溝塹阻隔。獨特的地勢有「易守難攻,進退有路」的特點。
最為神奇的是,古堡的地下遍布地下通道,與古堡相連接。地道分為三層,高層距地面僅1米左右,中層距地面8—10米,底層距地面17—20米。彎曲迷離,如一座迷宮。
堡外溝中留有洞口,既可作為通往外界的大門,又可用作哨卡。地道的設計非常先進,不僅可以作為軍事要塞,還供人們生存,甚至能養牲畜。
地道內設計有氣孔,通於溝塹外,在裡面生活也不至於窒息。打水的水井,目前存有6眼,每眼井的井壁上均開有洞口或洞門。有洞口的可垂繩索系水桶汲水,供地道內人畜飲用;有洞門的搭木板跨過井筒可直接進入另一個通路。
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距離不等,是放置油燈的地方。高層有喂養牲畜的土槽;中層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可容二、三人棲身的哨位;底層有寬2—3米、長4—5米的深洞,是存糧的洞穴。如此龐大而複雜的地下工程,令人驚嘆不已。
堡內塑有劉武周和尉遲敬德之像,考古者推斷地道建於隋唐時期,是尉遲恭幫劉武周與李世民交戰守介休時所為,是「明築城堡、暗挖地道」時的遺物。但還沒有確鑿的證據,地道的修建時期依然是個未解之謎。
都說五百年的歷史看北京,五千年的歷史看山西。找個時間,到山西張壁走走,體味中國五千年的歷史。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