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中謀變,廣汽職業經理人開闢自主春天路

2020-04-07   汽車頭條

作為「國家隊」的一員,一直以來廣汽都立於一個榜樣的位置,在疫情席捲而來的當下,不論是積極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還是自製口罩助力醫療物資,亦或是在確保員工健康前提下的復工復產,廣汽均體現出了其國企的擔當。

3月30日,廣汽集團又與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建「呼吸感染防控工程技術中心」及呼吸感染防控技術相關產品生產基地。與此同時,廣州呼研院也將協助廣汽集團合作開發應對疫情防護的汽車產品及工廠消殺防護裝置,生產呼吸感染防控系列產品。

另一方面,在車市寒冬的當下,廣汽的表現也十分平穩,根據其財報數據來看,報告期內連同合營、聯營公司共實現營業總收入約3550.90億元,合併營業總收入約597.04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66.18億元,實現每股收益約0.65元,全年累計向全體股東派發股息總額約20.48億元的成績,讓廣汽集團在報告單上大大地打上了「經營穩健」四個字。

誠然,2019年對於整個汽車行業來說都是異常艱難的一年,對於廣汽集團而言則是苦練內功、繼往開來的一年,其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其中就包括職業經理人制度。

去年是廣汽集團實施職業經理人改革的第一年,完成 2 名空缺副總經理職業經理人選聘,推進選取試點投資企業開展職業經理人改革。這種市場化的選人用人機制和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也進一步實現了廣汽集團的高質量發展。

可以說,不論是經營的發展,還是職業經理人改革的推進,廣汽集團都以一個「穩」字鑄造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成績。

「砸掉鐵飯碗」,職業經理人制度推到台前

近些年,職業經理人作為國有企業的操盤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關注。

國企職業經理人發展期的起點或許應該要追溯到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正式提出了「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的目標和要求。

此後,2015年印發的《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建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分類分層管理制度,推行職業經理人制度。新一輪國企改革就此開始,而國企經理人也迎來了新的機遇。

之所以如此,實際也來自於國家層面的良苦用心。為了讓國企高管真正成為企業家,國企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斷奶」就是一個必經的過程,讓國企「一把手」更多從市場中產生,以職業經理人的制度來解決國企高管的應聘問題,從而打造出一批「有志實業、無意仕途」的國企高管。

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和實驗區,在新一輪的國企改革中自然也要扛起「先鋒者」的氣質,而廣汽集團則成為了走在最前沿的「舉旗人」。

事實上,早在2017年,曾慶洪就在「2017 首屆中國創新大會」上表達了廣汽集團積極跟隨國家和廣東省市國資國企改革精神以及職業經理人試點方案的這一決心。

此後在這年8月,廣汽集團就發布了一則董事會人員變更公告,馮興亞、袁仲榮、姚一鳴、吳松這四位高管辭去董事會、監事會職務,而他們所涉及的業務板塊幾乎涵蓋了廣汽的方方面面,如此之大的人事動盪瞬間引起了外界不小的關注。

但事實上,這幾位高管在公司擔任的其他職位並未改變,「請辭」只為董事會瘦身,至此各業務線的主要負責人更加明確,與廣汽構想的「讓管理層和董事會」分開相一致。而此次人事調動也給廣汽集團後續引入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做了鋪墊。

2018年12月,廣汽集團正式實施了職業經理人改革,集團除董事長、專職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和工會主席外,領導班子成員全部轉為職業經理人。至此,廣汽集團也成為了廣州首家完成職業經理人改革的國企。

「砸掉鐵飯碗」,幹部主動走上市場迎接挑戰,這無疑需要一定的魄力,對此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也曾表示,要報名參與聘任職業經理人的幹部,需要自己寫申請,主動表明放棄市管幹部身份,而這無疑也是一個表決心的過程。

車企改革「排頭兵」

值得注意的是,在車企之中,職業經理人實際也並非是一個陌生的面孔。

2017年5月,上汽集團就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對中高管等核心人員2017-2020年實施《公司激勵基金計劃》,並實施職業經理人考核薪酬辦法。

2018年東風公司也印發了相關《指導意見》,公開選聘職業經理人;同時北汽也將職業經理人市場化招聘列在了改革範圍內,且已獲批覆。

只是目前企業管理人員去行政化以及職業經理人改革進展還是較為緩慢,特別是車企,宣布正式實施職業經理人改革的屈指可數,廣汽集團就是其中之一。

曾慶洪(前排左二)

作為廣汽集團的「一把手」,以及國企改革路上的先行者,曾慶洪對「國企改革」這個受到廣泛社會關注的問題自然也是頗有心得。

在2018年的兩會上,已經連續兩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的曾慶洪就結合目前國企普遍的實際情況和廣汽集團的成功經驗,提交了關於「鼓勵國有企業員工持股」和「加快推進國有企業職業經理人改革」的建議。

曾慶洪的這一建議也顯然是恰逢其時,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上「建立職業經理人制度」就被首次納入了報告,以加快國資國企的改革,因而國企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建設也成為了國企改革重點突破的方向之一。

眾所周知,這一年也是廣汽集團實施職業經理人改革的第一年,因而說成是廣汽的行動和政策之間的裡應外合也並不為過。

根據廣汽集團實施的職業經理人方案,去年有7位高層轉聘為廣汽集團職業經理人,在曾慶洪看來,廣汽職業經理人制度已經為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撕開了一道口子,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目標更近了一步。

「人」定勝天,混改加速

如今,經歷了一年的改革,其所帶來的成效也在車市寒冬中有所顯現。

據數據顯示,在國內汽車行業銷量同比下降8.23%的嚴峻形勢下,廣汽集團全年汽車銷量為206.22萬輛,同比下降3.99%,優於車市整體表現,汽車銷量位列全國前五,市場占有率同比提升約0.35%。

目前,廣汽集團職業經理人體系也已較為完整,設置了任職條件、規範了選聘程序,建立健全了職業經理人退出、監管機制。

根據內部落實的新方案,廣汽職業經理人制度將通過內部轉聘、公開招聘、市場尋聘三種方式選聘,經理人任期為三年,實行任期制、契約化管理。

同時董事會與經營層的分工也進一步清晰,目前廣汽集團董事會11名成員中有4名為公司內部董事、7名為外部股東代表董事及獨立董事。

據悉,目前廣汽集團混合所有制經濟主要為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資經營企業、與民企合資經營企業3種類型企業共計96戶,約占全集團投資企業的資產總額、營收收入、利潤總額、繳納稅收的比例分別為67%、80%、105%和88%。

下一步,廣汽集團將積極落實「雙百行動」任務要求,以資本為紐帶,探索通過股權轉讓、增資擴股、股權收購等多種形式,篩選引進戰略投資者,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移動出行等領域的「二次混改」。

探索誠可貴,落地價更高,廣汽集團在國企混改中謀變,在職業經理人制度的探索中所獲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

當然,國企混改也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實現的,近些年儘管汽車圈都在提混改,但頗有成效的卻也是屈指可數。

國企職業經理人究竟扮演著一個怎樣的角色?職業經理人能否在國企中發揮最大的價值?國企又該如何利用好這些好不容易聚集起來的人才?這都成為了外界畫出的一個問號,而今隨著廣汽集團的職業經理人改革的靴子落地,人們離這個答案或許也將更進一步。

就如國家社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大管院教授辛宇所說:「大型國企改革由於具有極強的示範性和引領性,而且體量巨大,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力和影響力很強。」

因而,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國企改革就是一種榜樣力量,廣汽集團的成功經驗也必然會對廣東其他國企以及與其互動較多的民營企業產生非常良性的外溢效應。

正所謂「更上一層樓」,對於廣汽而言,2019年是實施職業經理人制度的第一年,也給其帶來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在進行了一系列人事調整之後,2020年也將成為這些上崗的職業經理人們真正發力的第一年,是他們人人盡其事的「元年」。

探索創新,以世所罕見的挑戰開局,亦必將以出人意料的成績收尾,在這動盪的車市中為自主品牌搏得春天。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