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小腳夫人:靠小腳嫁人,常常洗腳疼痛難忍,卻不說怕丈夫厭棄

2020-02-05     史海觀復

纖妙須從掌上看

在故事開篇前,我們先了解一下「金蓮」這個詞,它在古代,是指纏足婦女的腳。

那麼「三寸金蓮」又是從何而來呢?故事發生在南唐時期,據說南唐李後主有個愛妃裊娘,她容貌傾城,琴棋書畫也是樣樣精通,但唯獨有一點不好,那就是性格比較孤僻,為了討她開心,李後主專門派人為她定製了一套專屬艷服在。

那畫滿金蓮花和葉子的地毯上,裊娘的三寸小腳配著那身服裝緩步輕移,只見風擺柳枝、裙裾阿挪,搖搖欲墜,金鈴叮鐺,步法奇美,令人陶醉!此後,各朝君王和大臣紛紛以小腳為美,這就應了那句「君主好細腰,宮中餓死人」的老話。

以前女子大多是依附男人而生,然而這世間的女子,並非都如裊娘一樣,有著那三寸小腳,那應該怎麼做呢?於是那些古人便想了一計,將女性從三四歲起就開始纏足,民間諺語說:"裹小腳一雙,流眼淚一缸"

可見其過程是如何痛苦不堪的,當時有很多女子在纏足的過程中話膿出血,根本無法站立,只能依靠爬行,折騰到一定程度後,骨骼被裹到定型,才把纏繞的布帶解開,難以想像那健全完美的雙腳被強行扭曲成一種不規則的三角形態,這其中的疼痛是多麼徹骨入髓呀,也這種畸形變態的審美,導致了纏足陋習的誕生。

小腳一裹,淚一缸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清朝,清太祖下令禁止婦女「束髮裹足」,順治帝規定纏足就是抗旨,然而卻還是阻止不了那些畸形的審美的腳步,在當時有一些酸腐文人喜歡以妓女的小腳鞋玩"行酒"遊戲,他們將探討小腳作為「學問」,以卑劣為樂趣,摧殘婦女身軀為美,導致「裹足」在那幫酸腐文人的推波助瀾達到了「高潮」

一直到民國時期,仍然存在著要以「三寸金蓮」為美的說法。民國,那是一個流行包辦婚姻的年代,是相夫教子與提倡女性獨立的年代,是守舊與創新的相互碰撞的年代。於是,民國的一件奇事發生了,國學大師胡適娶了小腳夫人江冬秀。一個新文化倡導者娶了一個守舊派的夫人?

三寸金蓮締姻緣

一開始胡適並沒有同意,一個提倡婚姻自由,戀愛自由的人怎麼會娶舊時代陋習的夫人?更何況江冬秀比胡適還大一歲,當時胡適家鄉的人都流行說寧願男的大十歲,也不要女的大一歲的說法,況且當時江家興旺,胡家中落,兩家人也是門不當戶不對。

但是,江母喜歡胡適,一心想要兩家結成親家,她的鍥而不捨精神讓胡母鬆了口,於是兩人便找算命合了一下八字,結果表示一切都很符合,不沖也不克,但即使這樣,胡母還是不放心,將所有提親的女孩子八字放一起丟進灶神爺面前的竹筒里,隨機抽取,也許是天意,胡母抽中的正是江冬秀的八字。

與其說是包辦婚姻,倒不如說是上天的安排,胡適是個孝順的人,無奈只能同意父母,同意了這門親事。江冬秀雖然出身於名門望族,但是越大的家族,封建禮教的束縛越難以割捨,所有她只上了幾年的私塾,還受舊封建的陋習,裹起了雙足。

兩人結婚後,胡適對江冬秀裹至變形的雙腳異常嫌棄,為了迎合胡適,江冬秀做出了放足的措施,但是這已經無法改變她因纏足導致骨骼變形的事實,可江冬秀是堅強的,雖然她常常在洗腳的時候疼痛難忍,但為了不讓自己丈夫更加厭棄自己,她都獨自默默的忍受著。自己挺過去,就這樣,兩人的婚姻一直持續到雙方離世。

其實在當時,也很多人都嘲笑胡適,笑稱:「胡適大名垂宇宙,夫人小腳亦隨之」其實我們聽到這話還是挺心疼江冬秀,按照我們現代女性,或者男性來講,裹足這一行為都是過分的,但即使江冬秀也不願意裹足,但能不能拒絕,不是她說了算了,出生在那樣的一個世家,她沒有權利說不

我們現在看那些古裝大戲,都會發現那些娘娘們走路都是奴婢太監攙扶著行走,其實除去她們尊貴的身份地位,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們那「三寸金蓮」畸形的雙腳使得她們根本無法像正常人那樣走路,似乎風再颳得大一點她們就會跌倒了,但正是這樣,才會讓那些男子對她們的「楚楚可憐」態心生疼愛。

其實在民國時期還有很多的包辦婚姻例子,我們所熟知的才子裡面,徐志摩的張幼儀,與江冬秀被摧殘的肢體相比,那些夫人是幸福的,至少她們沒有感受到「裹足」之痛。

取千年之精華

古言道:容貌和身材再美也只是半截美人,但腳小卻能遮三分丑,女子之足斷筋裂骨為三寸金蓮,這畸形的三寸之金蓮審美心理直接造就了扭曲心態,一雙金蓮顯露了古代女子柔弱與風情。

讓女子行動不變,失去自食其力的生存能力,只能依附男人,在男子面前自覺卑賤,並將那露足定為失貞,遵循那三從四德,灌輸傳宗接代,取悅男人,就是一個女人生來該盡的義務思想。

更令人覺得悲哀的是纏足的興起,還在一定程度上象徵了社會地位,甚至是女子尊貴的一種象徵,讓人不自覺的產生纖足女子的志滿意得與大腳女子的羞愧自卑。我們現在翻開那些三寸金蓮的圖片,無一不感到震撼,兩足殘缺,步履艱難何以為美?

但幸好,如今的我們三觀越來越正,審美也越來越正常,那些所謂「裹足」之後產生的「柔弱美」早已被拋棄,但那些陋習讓當時女子痛不欲生的記憶,在千年的篇章里還是留下了一筆濃濃的黑色。女子本弱,但也需強,生為新時代的女性,更應當為自己而活,綻放出屬於女性獨特的魅力美。

文/史海觀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a1sHXAB3uTiws8KIp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