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陽
相比古城開封
它少了那點滄桑與落寞
骨子裡多了些時尚的氣質
相對比大氣厚重的西安
它又多了一份婉約與內斂
而比起鄭州這座繁華的古城
南陽,又多了靜謐的人文氣息
01
吳埡石頭村
吳埡石頭村是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岞曲鄉王井村的一個自然村,是河南省歷史文化名村,是中原地區極其罕見的傳統古民居建築群,它古老、原始,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據資料記載,吳埡石頭村始建於清乾隆八年,由吳氏始祖吳迪元創建,因全是吳姓人居住在石埡上,故得名吳埡。
走進吳埡,清一色的石牆青瓦,依勢而建,錯落有致:石板路,石板橋、石台階、石樓門、石窯、石盆、石槽、石桌……無不透漏著它的古樸與原始。
「石石有情,生生不息」,描述的就是吳埡石頭村。
除此之外,吳埡石頭村周邊森林茂密,古藤老樹遮天蔽日,與清一色的石牆青瓦,渾然天成,無不彰顯著新石器時代文化遺風,使人一置身於此地便流連忘返。
據資料顯示,吳埡村古建築面積5620平方米,保存較為完整的石頭建築群93座,現存房屋200餘間,傳統建築80%以上保存完好。
吳埡石頭村的古建築充分顯示了吳氏族人的聰明才智和偉大創造,他們以石灰岩、水泥灰岩、白雲岩為基本材料,石頭房順應自然,依山而建,隨地形和功能的需要,靈活布局,鱗次櫛比,高低錯落。有的視山坡的陡緩分層築台,在台地上建房;有的在地面不等高的空間,採取屋頂等高地面不等高的辦法建房;有的乾脆後牆靠著陡峭的崖壁,三邊以石頭砌牆建房。
吳埡是一個奇異的所在,僅僅與省道1公里之遙,她卻一塵不染,古老的建築、古樸的民風、悠遠的古樹、神奇的地貌、原始的農具,保持著原始的模樣。走進她,就仿佛進入了桃花源的世界,''雞犬相聞,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2006年吳埡石頭村被命名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河南省列為''首批古代暨近代民間建築保護名錄'',2008年被評為''河南省民間文化遺產'',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景觀村落'',河南省僅此一家。
02
石頭村
村中的房屋,從基石到屋頂,全部用當地的片石砌成,整座村子就像是一座青石堡壘。再加上茂林修竹、古藤老樹與小橋流水的互相點綴,更是顯得渾然天成、美麗異常!
最重要的是,這裡一直以來都不收門票,免費對外開放,再加上淳樸的民風,每年都會吸引不少遊客前往,是自駕游的絕佳好去處。
踏入村中,就仿佛踏入了一個石頭的世界:石板路、石樓門、石院牆,甚至是石制的生產生活用具,都無一不全。
目前,村中仍保存有42套上百年的石頭房屋,村民居住在石頭房子裡,冬暖夏涼。即便是在酷暑難耐的夏季,白日的石屋裡也格外清涼,而晚上睡覺更是要蓋上被子,防止著涼。
而除了這些獨特的石屋之外,石頭村的古樹名木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在一戶村民的家門口,大國槐、皂角樹之間,一棵巨蟒一樣的紫藤樹把兩棵古樹纏起來,10多條虯枝盤曲,藤蔓在兩棵樹之間彎曲打結、橫向連接、交錯纏繞,令人嘆為觀止!
村民們也將這三株古樹視為"神樹",有什麼願望,便來此祈福。樹枝上隨風飄蕩的祈福紅布,也為古老的村落增加了幾許神秘浪漫的氣息。
03
陳堰村
陳堰自然村,村落整體特徵系鄉土建築風格,一宅一院,布局較為合理。傳統建造的老房屋,以石牆磚瓦結構為主,多為石砌瓦房。
04
賈溝村
賈溝村地處淺山丘陵區,三面環山,東臨古河道,村子建在山溝較為寬闊的窪地。該村傳統民居大多是歷史原貌,保存完好,至今仍有人居住並發揮著應有的功能。多數家庭是老宅老院,老房屋以石牆磚瓦結構為主,多為石砌瓦房。瓦房建造古樸,傳統建築古色古香。
05
湯寨村
湯寨村位於方城縣城東10公里古莊店鄉境內,是仰韶、屈家嶺、龍山三期文化遺址,古城牆、護城河、「金湯寨」石刻匾額等遺址尚存。經多次戰亂,寨牆多處受損,至今存有牆基、寨壕、「金湯寨」石刻,寨內有清初興建的閆家大院、北宋時期的關帝廟。
06
磨溝村
淅川磨溝村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香嚴寺的所在地,村莊碧波流水、古木蔥蘢,建築青磚黛瓦、飛檐翹角,具有一定的保護價值。
圖源:搜狐網@萬小暄
村子整體區域位於河南省香嚴寺森林公園內,層巒疊嶂、風光秀麗、氣候宜人。
圖源:搜狐網@萬小暄
磨溝村歷史悠久、文化豐厚,具有古樹、古井、古水磨坊、石匠坊、古祠堂等標誌性農耕文明設施。
圖源:搜狐網@萬小暄
加上這裡自古就是中原通西南地區的咽喉要道、兵家文化傳播之地,再加之佛道文化的注入,造就了磨溝村濃厚的文化氛圍和淳樸的民風,具有鮮明的傳統村落民俗特徵。
圖源:搜狐網@萬小暄
「村落晴如畫,桑林晝起煙」,村裡的古民居、古樹等不但是見證村子存在幾百年的見證,還承載著載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
圖源:搜狐網@萬小暄
村子位於香嚴寺森林公園內,所以村裡人對香嚴寺也很熟悉。香嚴寺始建於唐玄宗年間,達1300年歷史。
古村記整理編輯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