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百花越劇場開羅,茅威濤18年「蝴蝶夢」與馬雲文化產業藍圖

2019-09-27     北青文娛

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團的天鵝劇院、雪梨的貝殼劇院、新加坡的榴槤劇院……以建築造型或周圍景觀命名的世界知名劇院群體中,如今又多了一座西湖邊的蝴蝶劇院——9月26日,由越劇名家茅威濤同馬雲、宋衛平等商界大佬共同布局的文化產業藍圖中的實體、浙江小百花越劇院的主場——小百花越劇場,在西湖景區內的寶石山麓啟幕開鑼,一出如夢如幻的《梁祝》,與觀眾一同入畫。

劇院的誕生比哪吒出世還難

炫目舞台上,57歲的茅威濤又一次飄逸登場,英氣逼人地唱起「我家有個小九妹」,《梁祝》作為這座造型宛若翩翩蝴蝶的現代化劇院的開台大戲,茅威濤為這一天等了整整18年,女兒也剛好成年。演出結束後,她戲稱劇院的誕生「歷經坎坷,比哪吒出世還難」。「上場前,我還是很激動,演出中,我和祝英台』老少配』的組合也讓我有很不一樣的感覺,特別是』樓台會』的對視突然多了一份內涵,因為是在自己的劇場裡,當時我們兩人眼淚就出來了,有神來之筆的感覺。」

據悉,劇場的開幕演出季將一直持續至10月6日,其間,《陸遊與唐琬》、《五女拜壽》、《春琴傳》、《寇流蘭與杜麗娘》等作品將接棒登台。而從11月起,一台名為《三笑》的越劇將在此駐演,茅威濤說,「老前輩們是跑碼頭、走江湖起家,但今天依然跑碼頭走江湖是否行得通?從心底總感覺岌岌可危,地方戲幾乎走不出自己的地域,如今越劇還算是能走出江浙,我們要嘗試倫敦西區、美國百老匯甚至韓國大學路的駐演方式,在馬雲、宋衛平等人的支持下,推動行業變革,滋生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同時打破劇場空間的單一功能,把小百花越劇場做成』都市會客廳』以及』都市創意空間』。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像過去的勾欄瓦舍、茶樓,以及李漁的芥子園一樣,讓人們重新回歸一種看戲方式。」

蝴蝶造型「問世間情為何物」

首演現場名流雲集,劇場運營的大股東之一宋衛平,蝴蝶劇院的締造者、台北101的設計師李祖原,中國作協副主席王安憶,著名編劇何冀平等人紛紛到場。王安憶說,「很多的地方戲中,越劇這麼興旺讓我很意外,她很有現代性,越劇格式和程式很嚴格,但無論是這齣《梁祝》,還是這座劇院,又都破了這個原有的格式。」舞台劇編劇出身的何冀平則表示,自己一直眷戀舞台,因此是來圓夢的。「很幸福,希望為茅威濤這樣的演員以及這座屬於戲劇的劇場盡我的責任。」

著名建築設計師李祖原專程從台灣趕來,當初,茅威濤借赴台灣演出的機會專程拜訪力邀其出任總設計師,李祖原先生欣然應允。談及蝴蝶造型的創意,李祖原稱,「舞台是表演者的藝術生命,藝術也好,建築也罷,如何發展自己的美學,首先要建立一個東方美學的符號。中國人遵循的是象形文字,圖形文化,而』梁祝』中的化蝶就是一個升華的意象,恰與中國以自然圖像做表達工具相吻合。正所謂』問世間情為何物』,藝術就是情的表達,蝴蝶作為符號無疑非常的合適。蝴蝶本身是從蛹升華的過程,劇場的蝴蝶造型就寓意內變化蝶,而房子則是借鑑了草台文化,劇場樓頂也是一個草台劇場,蝴蝶鏤空則是要見山,三個劇場也預示每天都在升華。」

"我的大股東們不指望我掙錢"

作為浙江「小百花」的主場,小百花越劇場的功能還是以傳統文化為主,但整個舞台設施在全國卻是獨一無二。據導演出身的藝術總監郭小男介紹,九宮格升降舞台能夠適應任何一台原版音樂劇的演出,極大地豐富了舞台的可能性。50多道吊杆以及樂池和台口的裝置讓舞台儼然一個巨大的魔盒,而碩大的地下空間則讓舞台能夠實現兩堂景的同時切換。

卸任浙江小百花團長後,茅威濤專注於「百越文化」的運營,「我在27、8歲時做的都是』出格』的事,有人說我欺師滅祖,後來這些年我常常不想說話,但是到了今天,我當年的一些做法反而逐漸被人認同。」轉型一年來,她形容自己極其痛苦,「直到今天,我的內心也沒有變化,仍然是歌唱舞蹈時最快樂。前不久馬雲退休,我很羨慕,當這個董事長我是逼上梁山,一直希望有人替代我,而我還專心做自己的演員。但為了公司,我也會去學習,術業有專攻,我的術是在表演藝術,一定要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不過我的大股東們對我也不太有要求,他們不指望我掙錢,我想實現的是一種觀念上的扭轉,以後來杭州就要看大蝴蝶,馬雲說阿里要做102年,而我們要成為另一個西泠印社。馬雲是我的大股東,未來他也會來這裡票越劇、唱京劇。」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郭佳 攝影/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曉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SHMdG0BJleJMoPMJ6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