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示是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在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公文文體。對職場人來講,既是入門課,也是基礎課,像吃飯、喝水一樣,再普通不過了。但同樣是請示領導,有的人總能「凡請必過」,每次都志得意滿,得勝而歸;有些人卻總要被呵斥得「翻來改去」,常常灰頭土臉地走出領導辦公室。這到底是為什麼?
世事洞明皆學問,工作中的常見小事也有自己的規律和秘訣。不深入思考、沒掌握技巧、缺實踐練習,明明能順利完成,結果卻往往「輸」得莫名其妙。
初來乍到的職場人,往往會想啥說啥、想啥寫啥,對領導能不能接受考慮的不多。其實,請示是種實用性、指向性、目的性很強的文體,如果自己都沒把事想清楚、想全面、想周到,怎能奢求得到領導的認可?
所以,別管書面請示還是當面請示,先別急著說「要錢、要人」,而要將請示事項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及有利性分別交代清楚。
請示工作是初入職場的人經常要做的一件事情,這關係到自己今後是否能有更多成長與發展的機會,也是免費學習方針政策,以及向上級學習的一個途徑。所以,一定要記住,請示的工作或事項,必須與大政方針政策相一致,與形勢發展趨勢相吻合,與領導批示指示精神相一致,也就是選對了方向。
方向對了,下一步就是要選對途徑。請示的工作或事項,必須能夠體現領導的工作意圖、工作重心和工作習慣,而且是貼得越緊越好,這才是選對了路徑。
前面鋪墊好了,後面再寫需要的款項、人員、機構等內容就變得順理成章。領導不僅會批准,沒準還會有意外驚喜。
有時,下級辛辛苦苦花了幾天幾夜的時間制定出來的方案,期待向上級提出時得到上級的讚揚和支持,但上級很可能只說了一句話:「這個方案不成熟,不能接受。」
這時候,作為下級心裡會感到有一些委屈,有一些氣餒。有的人會因此而生氣地說:「這麼好的方案你都不接受,你愛接受不接受,下次我不提了!」這樣做就失去了免費向領導學習的機會。
上級看問題的高度、廣度、深度和自己是有區別的,因此上級不同意會有他不同意的理由,而我們則可以從這個過程中學到上級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工作經驗。
有不少人寫完請示,送到領導手上就覺得大功告成,卻忘了自己的目的是要獲得領導的認可、同意和批准。這種應付的做法,會導致之前的辛苦全都白費。
重要的請示,一定要自己親自寫、親自送、親自找領導溝通彙報。即使你與領導級別相距甚遠,也要和他的秘書或服務他的工作人員,說明請示的背景和前因後果。往往秘書或服務他的工作人員的一句話,就能對你的請示起到莫大的推動作用。
如果你的級別能夠直接彙報,則一定要當面向領導彙報。除了提前構思好彙報要點、打好腹稿外,彙報時還要注意把握一些彙報技巧。
很多職場人到了領導辦公室後,一上來就彙報工作,彙報完事就立馬走人。這種請示方式較為生硬,會給領導心理帶來一定的緊迫感。
我一般不這樣做,而是根據提前了解和平時掌握的情況,從領導喜歡和關注的話題入手,花上幾分鐘和領導「嘮嘮嗑」,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氣氛。聊得投機、聊得滿意了,談正事的時機也就水到渠成了。這時你拿出精心撰寫的請示報告,把原因、目的及前景說清楚,成功的機率自然會很大。
當面請示時,不要上來先說「我這項工作需要多少錢,這項活動需要多少人員、設備」等等,這樣容易給領導壓力,甚至招致領導的反感。可以換個順序彙報,先向領導彙報請示工作或事項的重要意義。
古人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我們想把事情辦成辦好,同樣需要考慮客觀因素的影響。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做事考慮周全一點,才是脫穎而出的關鍵。
天有不測風雲,有時雖然已經盡了全力,但一個突發的小小意外就可能打得我們措手不及,這就是考驗大智慧的時刻。
比如你前面都做到位了,進門卻意外發現形勢有了新的變化,可能有了突發的困擾,這時如果再按原計劃彙報,很可能會撞得頭破血流。
一旦請示的工作或事項被領導否決後,以後想再啟動必然困難重重。但你也不能扭頭就走,不然領導覺得你沒事瞎串,你就可能會立馬化身送上門的出氣筒。這時,備用請示就成了你的救命稻草。
何謂「備用請示」?就是每當我去找領導彙報前,總會在文件夾中放上兩份請示,上面是準備呈報的重要請示,下面是可有可無的次要請示。
一旦發現批准機率不大,便順手拿出下面的次要請示請他批示。在此情況下,領導多數不會同意。但多準備一份「備用方案」,自然能使自己處於進退兩便之地。
有人說,職場人就是靠「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但在我看來,能「想」善「悟」更加重要。比如「請示工作」這件小事,用心寫好請示、了解領導近況、直接溝通彙報、常備次要請示是一個有序推進、層層遞進的流程。當你真正領悟其中的道理,把四個步驟走好,領導批示同意的成功機率會非常大。
請示工作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只有不斷的精進自己,才能為自身贏得發展的契機。藉此,推薦一款個人成長課程:涵蓋「思維提升、個人修煉、領導力培養、視野拓展」等,都是實用的工作方法和優秀經驗案例。
如果感興趣,歡迎點擊下方「了解更多」,提升人際交往能力、為人處事技巧、職場晉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