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粉絲官宣退出微博打榜,「流量大戰」之後大家都清醒了

2019-07-23     果醬音樂

7月21時晚上23點左右,周杰倫超話影響力破億。

至此,「周杰倫、蔡徐坤流量之爭」——這場可能是中國娛樂史上再無第二的「藝人流量競賽」算是告一段落。

過去的三天裡,以微博超話為主要陣地的網際網路仿佛掀起了一場「競賽式狂歡」

蔡徐坤和周杰倫的粉絲紛紛舉起「流量大旗」,為自家愛豆搖旗助威。

在這場狂歡里,有人在回憶,有人想證明,有人圖宣洩,有人看熱鬧,有人占便宜。

本來以為「周杰倫超話影響力」破億已經是這件事的最後結果,但沒想到還有後續。

今天蔡徐坤粉絲團的官微發出了這樣一個聲明:

「蔡徐坤粉絲聯合聲明退出微博各項數據榜單的競爭。」

「未來,我們將會把重心放在關注藝人的作品和舞台,數據重心轉移至舞台、音樂、時尚、品牌等。」

這個聲明發得猝不及防,果醬君差點被驚掉下巴:

蔡徐坤粉絲這麼輸不起嗎?

長期高居各項榜單之首的蔡徐坤,說不做數據不做數據了?粉絲們真捨得?

懷著不敢相信的心情,果醬君點開了蔡徐坤粉絲團官微的這條微博。

仔細看了幾眼之後,才發現並不是果醬君理解的那樣。

「退出榜單競爭不代表不做數據。」

「數據正常做,只是不花錢了,比如不送花了。」

「不送花了,互動、發帖帶人名、閱讀還是正常做。」

劃重點:仍然做數據,但是不花錢了。

本來以為蔡徐坤粉絲受不了愛豆屈居第二,才怒而退榜,原來,他們是和新浪乾上了。

在這場崑崙大戰中,不吹不黑,其實蔡徐坤的粉絲處在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

贏了,會被說粉絲力量強大,捨得花錢做數據;

輸了,則會被嘲「蔡徐坤果然不行,周杰倫就是周杰倫。」

說白了,就是兩面不是人。

更何況,花錢做出來的數據,很可能並不能真實體現出來——因為新浪。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這場周杰倫粉絲與蔡徐坤粉絲在超話的戰爭,最開心的估計就是新浪微博了。

在這場大戰中,粉絲們為各家愛豆沖數據的一個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送鮮花,而1朵花=2元人民幣。

蔡徐坤在微博上的勢力榜顯示,蔡徐坤共收到鮮花5197533朵鮮花,也就是說,蔡徐坤粉絲們為新浪貢獻了一千多萬人民幣。

如果這些花錢做出來的數據能夠被新浪真實地反映出來,倒也無妨,畢竟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但現在蔡徐坤的粉絲開始懷疑新浪壓數據了!

原因是今天疑似新浪微博老總王高飛@來去之間在群內的發言。

這些悄然流出的「內部發言」,是否真是王高飛所言無從查證,但這很可能就是蔡徐坤粉絲們聲明退出打榜的重要原因。

拿了粉絲的錢,還瞧不起粉絲,還要壓數據。

如果這波操作屬實,那蔡徐坤的粉絲髮怒也不奇怪。

除了宣布不再花錢打榜,很多粉絲還拋出了和新浪的「分手宣言」,一個比一個精彩:

甚至有人問新浪開發票。

「新浪一年勢力榜收入一億,蔡徐坤粉絲就送了一千萬。」

如果蔡徐坤粉絲們真的放棄花錢為蔡徐坤打榜,那新浪無疑是受損失最大的一方,典型的「吃飽之後被反噬」。

但作為網際網路巨頭,新浪很明顯不會受什麼太大影響,畢竟韭菜一大堆,少了一個「蔡徐坤」,還有千千萬萬個「蔡徐坤」。

即使真受到了影響,既然敢做,就要敢承擔風險。

再回到蔡徐坤粉絲的這波聲明,不可謂不明智。

除了不用給有去無回的新浪白送錢,還避免了後面更多的「隱藏戰爭」:

這波周杰倫的夕陽紅粉絲團倒是退下了,萬一林俊傑的夕陽紅粉絲團又來了呢?

萬一陳奕迅的夕陽紅粉絲團又來了呢?萬一張學友的夕陽紅粉絲團又來了呢?

先不說干不幹得過,錢包肯定受不了啊!

另外這波聲明,也讓我們不得不正視這個虛假的「流量時代」。

「流量」——網際網路環境下衡量藝人商業價值和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也是品牌方和資本們尋找代言人的重要依據。

一般來說,藝人的流量與藝人的商業價值成正比。

如果流量越高,則意味著藝人的商業價值越高,在娛樂圈的腳跟就站得更穩,也難怪很多粉絲擠破了頭嘔心瀝血為愛豆送鮮花、打榜、做數據。

但如果以「流量」作為衡量藝人的唯一標準,就很容易陷入一種惡性競爭與循環里。

人們不再以作品和業務能力作為評價藝人的標準,而只關注所謂「數據」,長此以往,市場上只剩下虛假繁榮的數據,而再無真正有實力的藝人。

相信這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局面。

|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三天的狂歡,數不清的財力投入。

在這場空前的「流量狂歡」里,蔡徐坤粉絲驀然發出的這波聲明,像一抹不同尋常的冷靜色,像是醉酒後被冷雨拍打在臉上之後的驟然清醒。

果醬君不知道,是不是這個聲明之後,蔡徐坤的粉絲真的就能夠從此退出微博各項榜單的數據競爭。

畢竟頂級流量的位置不太可能輕易讓給別人,但從這份聲明看,至少蔡徐坤粉絲們的想法可嘉。

這場轟動全網的「流量大戰」能夠以這種清醒的方式結局,果醬君覺得是好事。

一時的流量帶來的只是商業價值的飆升,永恆的流量則意味著被時代鐫刻進了脈絡。

希望藝人們都能把虛妄的流量放一放,畢竟憑業務能力做出來的「流量」才是永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PSjHmwBmyVoG_1ZYQp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