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孩子生病去醫院,碰到一位愁容滿面的媽媽,這位媽媽說他們家孩子8個多月了,以前挺健康的,但是最近不知道怎麼回事,飯吃的不少,卻總是拉肚子,看起來特別瘦弱,是不是缺乏營養了?醫生說,孩子脾胃不太好,可能是飲食不注意,吃了一些傷脾胃的食物。交談後才發現都是輔食不當惹的禍。
原來,這個孩子6個月開始添加的輔食,當時準備了一些迷糊、米粉,可能是因為孩子剛接觸輔食,暫時比較抗拒,所以一直吃的不多。可是孩子媽媽擔心孩子吃得太少,營養跟不上,就想方設法讓孩子吃輔食。後來聽信婆婆的話,以為孩子不愛吃輔食是嫌棄沒有味道,就在輔食里嘗試加一些調味品,比如鹽和糖,有時候還給孩子喝一些果汁。加了調味品以後,孩子的胃口確實變好了不少,每次輔食都吃得特別多,但是沒多久就發現孩子總是拉肚子,以為是肚子受涼了,也就沒怎麼當回事兒。誰知情況越來越嚴重,孩子越來越瘦小,只好來醫院檢查看看。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很多輔食是不可以給孩子吃的,尤其是下面這三種,已經被專家拉進了「黑名單」,孩子兩歲以前都不能吃,否則傷脾又傷身。
第一種:含糖高的食物
2019年7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調查報告稱,許多嬰兒食品均含有大量的糖分,這些糖分可能影響嬰兒的牙齒健康、導致肥胖或者讓孩子養成只愛吃甜食的習慣等。所以,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禁止生產商在3歲以下幼兒的食品添加糖分。
為了確保孩子的健康,家長在給孩子選擇米粉、餅乾的時候,應該儘量選擇無糖的。尤其是孩子一周歲以內,輔食必須要無糖的,大家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白砂糖、低聚果糖、葡萄糖、蔗糖、麥芽糖等都是含糖的意思,不要稀里糊塗買一些不適合孩子的輔食。
至於那些巧克力、糖果之類糖分特別高的,孩子2-3歲以內儘量別吃,非要吃的話可以少量食用,可以跟孩子約定一個日期,比如過年過節,重大節日的時候可以稍微吃一些解解饞。
第二種:含鹽高的食物
很多老人對孩子吃鹽的問題有個錯誤的認識,他們認為孩子吃了鹽才會有力氣,為此在孩子添加輔食的時候,會往輔食里放一些鹽。但是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在不適合的年齡給孩子吃鹽,不僅會加重孩子腸胃的負擔,還會讓孩子養成重口味的飲食習慣,不利於後期的飲食健康!
對於孩子對鹽的需求,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曾經做過調查,他們發現孩子在半歲以內,沒有必要攝入鹽,因為此時孩子對各種營養的需求都來自於母乳或者奶粉,既不需要攝入鹽也不需要添加輔食;孩子一周歲以內,對鹽的需求非常少,食物本身含有的鹽已經能夠滿足寶寶需求,所以也不需要額外添加鹽,如果額外添加,還可能會傷害孩子的脾胃;孩子一到三歲的時候,對鹽的需求有所增加,但是仍然比較少。
最新版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顯示,1-3歲的孩子每天需要鈉700毫克左右,相當於1.8克鹽。此時母乳、奶粉、食物中的鈉很難滿足寶寶的需求,所以需要適量的添加一些鹽,一般每天1克左右就足夠了。
所以說,孩子一周歲以內是不需要添加鹽的,1-3周內的時候,每天1克左右的鹽就能夠滿足需求了,如果孩子喜歡吃海帶、海苔、蝦皮的話,鹽量還可以稍微降低一些。
第三種:太過油膩的湯/湯泡飯
孩子添加輔食以後,有些家長特別喜歡給孩子喝湯,總感覺湯里比較有營養,其實不管是肉湯還是蔬菜湯,湯里的營養並不多,大多都在肉跟菜里。而且很多湯都比較油膩,孩子小的時候腸胃系統發育的還不成熟,這些湯很可能會讓孩子出現一些消化不良的情況,輕則腹瀉,重則影響脾胃的健康。
還有些家長特別喜歡給孩子用湯泡飯,比如饅頭沾著菜湯喂孩子吃,孩子吃的都特別香,這種行為也是不允許的,短時間可能沒有太大問題,但是時間久了也會傷害孩子的脾胃健康。
除了湯外,還有一些水果和果汁。水果寒性的比較多,給孩子吃水果時儘量選擇性溫的水果,因為寒性水果也會傷害孩子的健康;另外,給孩子吃水果的時候,儘量吃水果泥,水果條,不要榨汁,因為榨汁的過程中,水果中的纖維大部分都被破壞掉了,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糖分,孩子經常喝果汁不僅容易出現肥胖,還會影響牙齒的健康。
綜上所述,孩子吃這些輔食,傷脾又傷身!可是很多寶媽仍在繼續喂,趕緊改正吧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