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91歲妻子寫詩64年——96歲院士的「鑽石婚」閃閃發光

2019-10-22     黑龍江廣播電視報

「幽靜的妹妹,溫淑的愛人/我心裡永遠珍藏著你純潔的形象/如果沒有了你,我的生命/所剩下的只是一片空虛和荒涼……」這是1955年,南京大學物理系的青年教師馮端寫給在南京三女中當語文老師的未婚妻陳廉方的一首情詩,細膩的情感和筆觸,讓人很難想像是出自一位「理工男」之手。同年4月1日,兩人締結良緣。後來,丈夫成了蜚聲海內外的中科院院士,妻子則做了一輩子的家庭主婦。光陰流轉,兩人相守的日子已經超過了64年,寫詩的小伙子如今已經96歲,詩中的廉方也已是91歲高齡的老人。惟一不變的,是二人牽手微笑的溫暖,詩歌傳情的浪漫。

寫詩傳情俘獲佳人心

馮端1923年出生於蘇州市,著名教育家、南京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23歲那年,馮端從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並如願以償留校教書育人。陳廉方從南京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到南京第三女子中學任教,擔任語文教師。兩人是南京大學校友,只是不在相同的年份讀大學,加上他們是在兩個校區,因此在讀書期間是沒有見過面的。後來,經過共同的朋友王業寧介紹,陳廉方正式與馮端認識。隨後他們的關係逐漸密切起來。交往幾個月後,馮端買來兩本詩集《青銅騎士》《夜歌和白天的歌》送給她,他們的來往增添了詩意的浪漫。

隨後,兩人去棲霞山上、玄武湖邊遊覽,從而有了更多的交流。1954年秋天,南京大學物理系組織游棲霞山,大家在棲霞寺里喝茶。坐了一會兒,馮端約陳廉方出去走走。棲霞山滿山紅葉,陳廉方想要采一片鮮艷的,無奈夠不著,馮端便縱身一跳,摘下了一片紅葉。兩人在山中隨意漫步,走到一個池塘邊,陳廉方看到水中枯荷梗上,棲息著一隻翠鳥。兩人悄悄地走近幾步,想要再仔細看看,誰知,翠鳥十分警覺,藍光一閃,展翅飛走了,只留下一抹絢麗的倩影。「棲霞紅葉艷」「清溪翠鳥鳴」,馮端把那隻藍色的翠鳥當成了兩人愛情的吉祥物,在隨後的歲月中,這隻翠鳥在書信和詩句中不斷被提及。

相戀第一年的冬天,南京格外的冷,氣溫創下了最低紀錄,滴水成冰。陳廉方到馮端的單身宿舍去看他。「有一段時間沒有見面了,他提出來,去玄武湖玩玩吧。」那天下了大雪,玄武湖也結了厚厚的冰,白茫茫一片。兩人便在玄武湖旁的櫻洲長廊上聊天、休憩。冬遊玄武湖不久,馮端就寫出了「休雲後湖三尺雪,深情能融百丈冰」(後湖即玄武湖)的詩句,戀人間熾熱的感情,噴薄而出。

一次,兩人又去玄武湖邊遊玩,當地的環境特別優美,可惜陳廉方的心裡,竟然無緣無故地煩悶。陳廉方的神情,馮端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下午分別後返回宿舍,馮端總是想著陳廉方,便提起筆給她寫詩:為什麼又讓憂鬱的思念/重染上你這顆素樸的心?/為什麼對於我們幸福的遠景/還有些懷疑,不敢完全相信……馮端細膩的情感和筆觸,讓陳廉方的心中格外溫暖,認為他是值得終身依賴的人。

一段時間之後,他們終於締結良緣。婚禮很簡單,沒有隆重的儀式,僅有兩桌酒席,只邀請了南京大學物理系的同事、南京市第三女子中學的同事來做客。結婚以後,馮端依然喜歡寫情詩,陳廉方買來一隻精緻的紅色長方形小皮箱,特意將他寫的詩放在裡面,精心收藏著。

情詩一直寫到鑽石婚

結婚後,每逢重要的節日,馮端都要寫詩慶賀。一年的夏天,陳廉方帶兩個女兒到北京小住。馮端和二女兒留在南京。白天二女兒到工廠上班,只有馮端一人在家,不免感到寂寞,因而用文言文翻譯了許多國外詩歌,涉及英文、法文、德文的詩歌。因為工作的需要,馮端出國訪問,為了表達自己對妻子的相思之情而寫出的詩句就更多了。一次在美國訪問期間,思鄉情濃,便寫下了「異域風雨夜,客枕相思涌。遂令閨中婦,潛入遊子夢。」65年里,文學造詣頗高的馮端給太太寫下了不計其數的情詩,在生活中不拘小節的馮端,為妻子寫詩時卻格外講究,如果覺得寫得不好,馮端會一遍遍重寫,挑最好的一首寄出。陳廉方則用一隻大紅色的小皮箱,完好地保存了先生的所有作品。

後來為了照顧家庭,陳廉方自己主動提出要求,從南京市第三女子中學離職。告別教師崗位後,陳廉方覺得應該為馮端做力所能及的事,首先挑起全家七口人的生活重擔。三年困難時期,物質匱乏,買糧食需要糧票,買布需要布票。陳廉方天不亮就要起床,拖著虛弱的身體去買菜,給全家人做飯。馮端撰寫《金屬物理》時,陳廉方提著筆為他謄稿畫圖,馮端寫著作非常嚴謹,往往幾次三番修改稿子,她也需要反覆地謄抄。

陳廉方在南京要照顧兩位老人和三個女兒,馮端考慮到她肯定會擔心自己,只能絞盡腦汁寫趣事安慰她,希望她每天都過得開心。1978年知道陳廉方患子宮癌後,馮端連忙寫信對她說,她的病還是早期,肯定有辦法治療。在農場幹活之餘,馮端到處找人打聽治療癌症的辦法,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終於讓陳廉方的手術取得成功,身體逐步恢復健康。付出取得實效,馮端無比高興,連續寫了10首情詩送給妻子,讓她收藏著做紀念。

結婚時馮端和她舉行簡樸的婚禮儀式,沒有給她任何貴重物品。在結婚後的漫長歲月中,馮端想給妻子買鑽石戒指,她堅定不移地拒絕。臨近鑽石婚紀念日的時候,兩位老人合作寫出詩歌《鑽石頌》,當作獻給自己的特殊禮物。「平倉巷內偶邂逅,白雪冰晶後湖游。秋賞紅葉漫棲霞,翠鳥驚艷荷枝頭。更喜人間四月天,梁園酒家結良緣。放眼太湖碧波淼,一樹櫻花照清漣。六十春秋恩愛篤,雙雙執手難關渡。而今白髮同偕老,朝朝暮暮永相濡。」

書香門第的「業餘」詩人

馮端是中國科學史上著名的紹興馮氏家族的成員之一。馮端深厚的文學功底源自他自小受家庭氛圍的影響。馮端的父親馮祖培,是一位文人,詩、詞、書法都很好。大哥馮煥(1915-2006),畢業於民國時期國立中央大學,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電機學博士,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工程師;二哥馮康(1920-1993),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有限元法創始人、計算數學研究的奠基人和開拓者。與陳省身、華羅庚齊名,被稱作「二十世紀華人數學三駕馬車」;大姐馮慧(1917-2017),畢業於國立浙江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理學碩士,中國昆蟲生物化學的奠基人之一;大姐夫葉篤正(1916-2013),畢業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理學博士,中國現代氣象學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國大氣物理學創始人、全球氣候變化研究的開拓者,2005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而馮端是他們的小弟,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被稱為凝聚態物理研究一代宗師。有妻子在背後默默奉獻,馮端在研究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貢獻,最終成為蜚聲海內外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天文台用他的名字,正式為國際編號為187709的小行星命名。

鑽石般閃閃發光的婚姻

本報記者了解到,自從2018年10月開始,二人開始在南京市一家養老院生活,這裡有專門的人負責照顧兩位老人的生活起居和醫療保障。而在住進養老院之前,一直是陳廉方和家裡的阿姨負責照顧馮端的日常生活,因為已經96歲高齡的馮端院士,身體有很多毛病。早晨吃第一口飯的時候,就要吃降血糖藥,然後是保健品。馮先生聽力下降,每天都要佩戴助聽器,下樓要坐輪椅。陳廉方說,他白天要人陪著他,我就等他睡覺後,給他清理助聽器,清洗假牙,藥要每星期配一次,提前配好,省得服用的時候手忙腳亂。天氣冷了,兩人就很少下樓活動了,等天氣暖和了,陳廉方就會陪馮端到南大校園裡轉轉,帶點報紙和書,在校園裡曬曬太陽。現在住進了養老院,有很多人看護二位老人,但陳廉方仍舊事無巨細地照顧著丈夫,每隔一小時,陳廉方就讓馮端站起來,在房間裡走一走。「他不想走,要我陪他才肯走。」陳廉方說,自己現在的生活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先馮先生起床而起床,後馮先生睡覺而睡覺。」

陳廉方說,夫妻二人都喜歡詩詞,也寫了一輩子詩歌,他倆最喜歡的節目是《中國詩詞大會》,看了其中的一期後,就欲罷不能,每期都要準時收看。看到武亦姝,一個16歲的中學生能掌握如此多的詩詞,很是驚訝。 「相看兩不厭」,這樣的詩句,也曾經出現在馮端寫給陳廉方的詩中。「有什麼好看的呢?」在陳廉方看來,自己身高1米47,馮端也不到1米7。但相處久了,就會發現,馮先生雖然貌不驚人、不善辭令,但外拙內慧,不露鋒芒,就像一塊「璞」,外表粗糙,內心卻是晶瑩剔透的美玉。「我覺得用這個字來形容馮先生是最恰當的。我不需要什麼鑽戒,他就是我的鑽石」。 本報記者 畢嘉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NnX9G0BMH2_cNUgwUI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