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玉的旗袍,梁朝偉的煙,是一段「蝕骨」的花樣年華

2019-06-30     週遊世界電影

三十歲出頭的周遊君已經不記得是在什麼時間開始迷戀上了王家衛,只是模糊的意識到,曾經在王家衛的光影中,周遊君總能感受到,關於舊時光,關於美好年華流逝之後,那種可以撩動心弦的悸動。有很多人說王家衛的電影很難懂,其實不然,更多的是因為在他的光影空間裡,關於情緒的部分經常會遮住故事主線的細節,以至於觀眾被王家衛用光影和配樂營造的情緒的漩渦,吸引去了所有的注意力。

王家衛導演這個當今華語影壇藝術電影的代表,他不像同行張藝謀、李安、陳可辛等熱衷於時代的大背景。相對的是,王家衛更喜歡讓他的電影鏡頭戴著放大鏡甚至是顯微鏡(當然他本人更喜歡戴墨鏡)向觀眾展示,在時代的背景下,主角情緒的細微變化,並通過這種細微的變化,讓觀眾在他銀幕上營造的空間裡,走入到主角的內心情感迷宮之中。在主角情緒的變化里,結構人物的情感邏輯,並用情感的滋味和色彩,在觀眾的內心,刻印下,那段舊時光的精彩和餘暉。

在2000年的時候,上映了一部王家衛導演的,梁朝偉和張曼玉主演的愛情電影《花樣年華》。這部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王家衛將鏡頭對準了街角巷口的一對愛情中失意的男女。梁朝偉飾演的周慕雲和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是一對剛剛搬家到一起的鄰居,兩個人各有家室。王家衛用精緻的布景,恰到好處的光影,再現了那段舊時光中的各色人物。

影片中並沒有一個關於周慕雲的妻子和蘇麗珍丈夫的鏡頭,但是他們兩個人的故事卻是整部作品情緒的源泉。王家衛用幾個恰到好處的鏡頭,寥寥數語的對話,便向觀眾交代了兩人出軌的實情。而在幾個場景中穿插的,是起初仍被蒙在鼓裡的周慕雲和蘇麗珍孤寂單調的生活畫面。王家衛的影片幾乎很少有關於道德上對錯的討論,他影片中主角的情緒雖然是一種浮游的狀態,但向觀眾表達的故事劇情,卻總是一種確鑿的,冷酷的現實。本片亦是如此,在周慕雲和蘇麗珍確定了各自的伴侶相互出軌之後,他們仍然用一種克制的,冷靜的情緒去處理當下的生活。

在表現周慕雲和蘇麗珍這兩個人物情緒的變化上,影片時而採用一個悠長緩慢的長鏡頭,時而是將鏡頭對準兩個人在街角巷口,含蓄的擦肩而過。這其中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身上幾乎沒有一件重複的旗袍,這些變化多端的旗袍,映襯著的,是一個幽怨,絕美的蘇麗珍。而梁朝偉飾演的周慕雲,則是通過他的煙雲來表達自己的孤寂。

兩個人伴侶出軌的事情漸漸明朗之後,周慕雲和蘇麗珍的情感卻進入了一個含蓄模糊的狀態。他們伴侶的相互出軌,以及兩個人共同愛好的武俠小說,成了他們一次次接觸的藉口。這個時候兩個人相遇的場景,從最初的街角巷口,慢慢的發展到密閉的房間內部。但是兩人卻極為克制各自的情感,他們可能是為了保持各自在道德上的制高點,保持一種對伴侶審判和盤問的權利,同時也可能是保持各自對於美好情感的期望。

影片中除了精緻的布景,和畫面中處理的恰到好處的光影之外。梁朝偉和張曼玉的表演功不可沒,兩個人都是天分極高,擁有天然氣質的明星。在影片中,大多數的時候,兩個演員用一種克制的,隱忍不發的表情,表達著各自情感中的愛恨和幽怨。而在情緒的高潮部分,兩個人又在情緒的略微推進之後,深深的感染到了觀眾。

影片中有幾個重要的橋段,導演都刻意用一種緩慢的方式,悠然,慵懶的推進著故事的劇情。而在刻意放慢的光影中,主角的內心情緒和情感的變化,卻在銀幕之上,被無限的放大,並深深的刻印在了觀眾的內心裡。

一次周慕雲約蘇麗珍到自己家裡探討武俠小說,卻不料房東意外的,比平時早回家,為了不讓鄰居們發現端倪,蘇麗珍被困在了周慕雲的家中。兩個人嘴上說著我們沒有做見不得人的事情,但是他們的躲閃行為,卻出賣了他們的內心。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們之間已經有了一種超越正常關係的情愫,後來房東和老闆都仿佛發現了蘇麗珍不正常的地方,而且房東孫太太(由潘迪華飾演)還告誡蘇麗珍,以家庭為重。

在這個場景里,蘇麗珍在周慕雲的家裡,在這個狹小的空間裡。兩個人,用細膩的,文縐縐的對話,分析著各自內心的情感邏輯,他們盡力的避免著自己走入情感的所謂「誤區」。

在周慕雲決定離開香港到新加坡發展之後,周慕雲和蘇麗珍在巷口又有了一次經典的情感對峙。這個場景讓周遊君想起了《廊橋遺夢》中的那個紅燈,只是這個橋段,結構了比那個紅燈更為複雜的情感邏輯線。《廊橋遺夢》中是男女主角單方面的出軌,而《花樣年華》中的主角們,則是面對情侶出軌之後,在犯錯者和被傷害者的雙重身份中掙扎。但是最後蘇麗珍的情緒失控,將周慕雲和蘇麗珍之間的這場「被動的」婚外情,第一次推向了高潮。

​在感情失控之後,周慕雲和蘇麗珍來到了那個著名的2046房間。很多觀眾討論過關於在2046房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周遊君覺得故事的情節還是交代的很清晰的,這不能算是導演的留白,這只能是導演為了保持影片的整體風格,而故意跳過的一個情節。所以在《花樣年華》這部影片中的2046里,沒有秘密。裡面發生了,周慕雲和蘇麗珍所有該發生的故事。

影片結尾的時候,周慕雲和蘇麗珍在空間和時間的不巧合下,相互的又錯過了對方。周慕雲在柬埔寨的一個寺廟裡,對著一個石頭牆上的洞,說出了他心中埋藏的,無處傾訴的故事和情愫。導演用周慕雲對著石頭牆傾訴的畫面,反襯出了,銀幕前那些遊走在繁華都市中的一個個孤寂的現代觀眾。

整部影片,導演故意放緩了故事的節奏,在一個個細緻精巧的鏡頭裡,在絢麗多彩的旗袍包裹之下,在煙雲繚繞的神情之中。影片用兩個主演殿堂級的演技,向觀眾傳遞了那種欲言又止,含而不發的情感力量。那一套套色彩瑰麗的旗袍,那一個個懸浮在空中的煙圈,何嘗不是現代觀眾內心孤寂氛圍的寫照。我們也無法回答「如果多一張船票,你願不願意和我一起走?」這道關於情感終極拷問的問題。

當我們用盡手段,將自己的外表裝飾的光鮮亮麗的時候,我們卻無力去追逐心中那段塵封的往事,無法去面對塵封往事中,那個在我們生命里演繹了濃烈情感的人。如影片中的周慕雲和蘇麗珍,如影片中那兩個未曾露面的男女。愛而不得,恨而不能,是一種情感狀態,在這部影片中,被導演化為了一種衝擊觀眾心靈的力量,在那種孤寂感的共鳴中,觀眾們隨著導演幻化出的光影,配上富有年代感的音樂,又走入了屬於主角,也屬於所有人的那段風情蝕骨的花樣年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IevuGwBvvf6VcSZLd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