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生六胎,唯一那個兒子,給你們養老了?」

2019-05-14   S的魔鏡

計劃生育期間,那些超生的人被罰款,被圍追堵截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略有耳聞。

在我國傳統觀念中,養兒才能防老,一個男娃,對家庭來說至關重要。

為了生個男娃,多少人丟了飯碗,甚至傾家蕩產。

文麗是一個比較前衛的女性,在六七十年代,已經有了男女平等的觀念。

和佟志結婚後,佟志的母親是一個比較封建的人,一直想要抱孫子。

可惜,文麗生了三個,都是女孩,面對身邊人的閒言碎語,文麗也暗自較勁,非要生個男孩不可。

第四胎,文麗終於得償所願生了個兒子。

家裡唯一的男孩,也得到了全家人的疼愛,但是,溺愛之下,小兒子性格乖張,自由散漫。

成年後,小兒子遊手好閒,跟別人開公司,挪用了公款,在父親佟志的幫助下,補上了虧空。

好景不長,小兒子一次出行,遭遇車禍,白髮人送黑髮人。

贍養老人的責任,落到了三個女兒身上,她們有出息,也孝順,最小的女兒還考上了博士。

這是很老的電視劇《金婚》里的情節,令人感慨。

01

在一些人心目中,女兒再好,終究也要成為別人家的人,兒子再不好,也是自己老來的依靠。

在這樣的觀念下,一大批女性接受著不公平的待遇。

村裡有個張大叔,年輕的時候,正趕上計劃生育國策。

連生了兩胎,都是女兒。

張大叔喝了一夜的酒,酒醒後,整個人都偏執了。

「無論如何,一定要生個兒子。」

半年後,妻子又懷孕了,張大叔得知,連夜收拾行囊,把兩個女兒託付給老人,帶著妻子遠走他鄉。

一去就是十年,再回到村裡的時候,帶著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

孩子都大了,村委會沒辦法阻止,但罰款還是得交。

本來就是家徒四壁的張大叔,這下更加拮据。

家裡剩下的所有資源,張大叔都花在兒子身上。

四個女兒,不讓上學,兒子也只能供養到高中,就沒再上了。

這個兒子,好吃懶做,說是外出打工,但幾乎每個月都要找張大叔拿錢。

每當家裡過不下去,張大叔只能找四個已經嫁人的女兒伸手。

久而久之,女兒們都不想搭理父親了。逼急了,張大叔還會向自己的女兒下跪乞求,沒有一絲尊嚴。

所謂養兒防老,碰上沒出息的不孝子,苦的也是父母。

說真的,一個好女兒不比十個壞兒子強百倍?

02

之前看過一條新聞,深圳海關攔下了一個小學生,發現她書包里,裝著一管管的血液,一共142支。

女孩今年12歲,她說,有人雇她把這些血帶出境,交給一個叔叔,就可以拿到錢了。

這些血液樣本,來自孕婦,而目的,就是為了去境外驗血,確定孩子的性別。

社會快速發展,女性都能競選美國總統的年代,竟然還有人對胎兒的性別如此在意。

現如今,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截止2018年,我國男性已經比女性整整多出3164萬人!

簡單講就是,這3164萬男性,很難找到對象了,所謂延續香火,說不定都沒有了可能。

因果報應,過去種的因,終究回報在自己身上。

不僅如此,為了生男孩,多少人生了一個又一個,把女兒的名字取叫招娣,再招,特招!

生了那麼多招,家境卻越來越貧寒。

特別是越偏遠的農村,重男輕女的觀念更深,本來就窮,再加上育兒成本,可謂是自作自受。

03

在我看來,這個世界上,除了道德和法律,沒有什麼觀念是非存在不可的。

就像審美,古人以豐滿唯美,如今又喜歡骨感。

就像姓氏,隨娘姓,隨父姓,自己取姓改名,早已是常事了。

我相信,如果我說,姓氏不重要,名字無所謂,一定會有人說我對不起祖宗。

那這麼說吧,古代買賣兒女那麼頻繁,你確定你往上倒幾代,還是這個姓?

家庭觀念一定要重,但不要重在這種沒必要的地方,好好對待自己的家人,不管是兒子還是女兒。

讓家人幸福,才是當家長的本分,我們的生活,才會越變越好。


S的魔鏡

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哦。

【今日話題】你覺得,姓氏重要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