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小湯館改善「環境衛生」是時間的問題

2019-06-20     洛陽車人

你見過城管隊員幫「湯館」老闆收拾小桌子,小凳子的嗎?我見過,在洛陽的瀍河區的「下園口、啟明西路、啟明東路」等都看到過,女城管隊員為了照顧小館子的生意,與賣湯老闆協商:九點以後必須扯掉人行道上的餐具…這也是多少年「摩擦」出現的…和諧效果。

上級有要求,馬路邊不許擺放,可大家要吃早餐,小店餐廳又很小,裡面還太熱……使用人行道乃必然,商榷後的:到「點兒」啦,城管隊員幫助你收拾,這也是沒辦法的無奈作為…

還有一種現象是:老城很多小店黑黢黢的,也不收拾裝修,不講究…哎…反正生意也不賴,有人吃飯,小老闆也就這樣了,大家也習慣啦…髒就髒唄,也有人說:平民百姓吃飯就該是這樣的環境,擔心裝修豪華了,早餐漲價。

我曾提議:有條件的,自己已經賺錢的小老闆,適當的改善一下環境…這個建議是否得到讚許?不好說,但通過幾個月的走訪我發現:縣、鄉街道上的小飯店倒是挺乾淨,可能是新街、新店的緣故吧?

洛陽人吃飯有個與山西人一模一樣的習慣:蹲著吃。在山西有句話叫:蹲著不飽,站起正好…歷史的緣故吧,洛陽很多先輩來自山西,生活習慣一模樣也就不奇怪啦。咱個別洛陽人說:蹲著吃飯這是傳統…哈哈,這就待商榷啦。

過去,咱是窮,飲食簡單,以吃飽為主,哪有錢講究啊。如今:家裡裝修很豪華,你都有了大餐桌了,還蹲著吃飯嗎?外面的小飯店,有下崗職工有農民開的,這咱都能理解,但絕不是永遠不講究永遠不改善的理由吧?實際上很多人到了一定的年齡,「蹲功夫」已經退化,沒凳子吃不成飯了…

值得慶幸的是:洛陽人喜歡喝湯,已經把「湯」裝進去了「文化框」,這是良好的開端,很多老闆已經把自己的館子裝扮的很乾凈、典雅,門外喝湯人自己也進餐廳了,又乾淨又有空調,誰還樂意坐在外面曬太陽呀……

通過走訪,可以看到:就算官方不強求改善環境,很多老闆已經提前行動了,這難道不是好的事兒嗎?

飯店餐廳的環境衛生實際都有硬性的規定要求,不過…這麼多年了,我們都不太細究,檢查也是稀里糊塗,這就給大家一個習慣印象:小飯店嗎就是這樣兒啦……小吃店還能幹凈到哪裡去…?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人不在乎,啥環境都可大快朵頤。有人在意,不幹凈了就立刻走人…想要生意好,是不是兩者都得伺候,都得讓人家滿意?

伴隨著老房子的拆遷,新街道的呈現,這些老、小店也必然逐漸消失,新開店哪有不裝修的?

巨變或快改變是不現實的,逐漸改觀…我們已經看到了,乾淨與講究的人,必然帶動「不講究」人的生活習慣,「蹲在馬路邊」吃飯你習慣會慢慢消失,洛陽湯館的環境衛生改變也指日可待,時間問題吧,我們走著看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8-2ymwBJleJMoPM4j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