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後頂穴

2020-01-01     每天學一點醫學知識

後頂穴歸屬督脈,有緩解治療頭痛、脫髮、目眩、失眠、健忘、癲癇等作用,後頂穴的位置:後髮際正中直上5.5寸,詳見本文圖解後頂穴的準確位置圖及穴位療法。

【後頂穴的位置】位於人體頭部,當後髮際正中直上5.5寸(腦戶穴上3寸)。或當前、後髮際連線中點向後0.5寸取穴。

【後頂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督脈。別名:交沖穴。穴在頭頂,當百會穴之後。故名。

【穴位含義】督脈的上行氣血中滯重水濕在此冷縮下行。

(1)後頂。後,指本穴所處之位為頭之後部。頂,擠頂也。後頂名意指督脈的上行陽氣中滯重水濕在此冷縮下行。本穴物質為強間穴傳來的陽熱風氣,在運行至本穴的過程中是散熱吸濕,至本穴後,滯重的水濕冷縮並循督脈下行,本穴如同有擠頂督脈氣血上行的作用,故名後頂。

(2)交沖。交,交會也。沖,衝撞也。交沖名意指督脈氣血在此交會並相互衝撞。本穴物質為強間穴傳來的水濕風氣,至本穴後,水濕風氣不能全部循督脈上行,上行至本穴的氣血如同在穴內相互衝撞一般,故名交沖。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溫性水氣。

【運行規律】大部分散熱冷縮後循督脈下行,少部分則循督脈上行。

【功能作用】降濁升清。

【主治病症】風眩、目眩、顱上痛、癲疾、瘛瘲、狂走,項直頸痛等。

【作用功效】祛風、明目。

【古代記述】風眩、目眩、顱上痛、癲疾、瘛瘲、狂走,項直頸痛。

【近人報道】脫髮、健忘、失眠、癔病、精神分裂症。

【穴位配伍】後頂穴配玉枕穴、頷厭穴治風眩;後頂穴配風池穴治脫髮;後頂穴配率谷穴、太陽穴治偏頭痛;後頂穴配百會穴、合谷穴治頭頂劇痛。

【配合方例】1、風眩:後頂、玉枕、頷厭。2、頸項痛、惡風寒:後頂、外丘。3、頂心痛:後頂、湧泉。4、脫髮、後頂、風池、大椎、頭維。

【穴位療法及注意事項】

【針刺方法】後頂穴,沿皮刺0.5-0.8寸。

【艾灸方法】後頂穴,艾條灸5-10分鐘。

【按摩手法】用中指指腹按揉後頂穴並做環狀運動,注意按壓時力度要適中,每次按摩2分鐘或者根據需要而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6UBEnAB3uTiws8Khlj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