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爬後走的寶寶,比不爬就走的寶寶更聰明?真相實際是...

2020-08-26   孕媽學堂

原標題:先爬後走的寶寶,比不爬就走的寶寶更聰明?真相實際是...

俗話說「七坐八爬周會走」,這是寶寶正常生理髮育規律。

爬行是寶寶生長發育過程中的重要階段,也是大運動發育中非常重要的必經階段,愛學習的老母親們也早已了解,甚至有「孩子會爬才聰明」的觀念。

但是,也會有寶寶並沒有完全遵循這個規律。有一些寶寶就很晚才會爬,甚至不會爬。

當遇到自家寶寶沒有經歷爬行階段,媽媽們就開始擔憂了,是不是寶寶不夠聰明嗎?

「爬行」對寶寶至關重要

爬行動作由最初的爬行反射,經過抬頭、翻身、打滾、匍行等中間環節,最終發展成真正的爬行,每一次學習與實踐都是對大腦積極性的調動與激發。

爬行加大了寶寶認知世界的範圍,使其視聽範圍大幅度擴大,姿態由靜到動,範圍由點到面,刺激量大了,思維、語言與想像能力自然得到了發展與提高,從而促進了認知能力的發展。

因此,充分的爬行是全方位的感覺統合訓練,對於寶寶的腦部發育有直接的促進作用。

跳過爬行期的寶寶更聰明?

研究顯示,跳過爬行期孩子,並不比經歷爬行期的孩子走得更早。所以認為跳過爬行的孩子更聰明的說法,並沒有任何證據。

美國兒科學會的育兒百科裡也說到:如果寶寶不會爬行,但是會通過其它的方式挪動自己,探索周圍世界,鍛鍊身體肌肉,就不用擔心。

但是如果孩子身體僵直、不會任何挪動,或者兩側肢體不協調,就需要及時找醫生諮詢了。

如何幫助寶寶更好的爬行?

1

時機

5-6個月時:寶寶可能會趴在床上不規則地划動,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寶寶爬行了。

6個月以後:經常讓寶寶俯臥,在面前放個玩具逗引,使他有一個向前爬的意識。

7個月:匍匐爬行,動作為腹部蠕動,四肢不規則地划動,注意不是向前,而是後退。

8-10個月時:發展為四肢爬行,即用手和膝蓋爬行,最後發展為兩臀和兩腿均伸直,用手和腳爬行。

2

方法

首先,準備寶寶平常喜歡的玩具,放在離寶寶不遠的位置。鼓勵寶寶,讓他去拿玩具。

其次,把玩具當著寶寶的面藏在身後,讓寶寶學著轉向爬。

最後,在家裡整理一塊寬敞乾淨的地方,把周邊一切危險的東西挪開,在四周放上寶寶感興趣的東西,讓寶寶暢快地爬行。

芽芽媽愛叨叨

沒錯,爬行的好處的確有那麼多,我們也應該多多鼓勵寶寶爬行。 但對寶寶來說,爬行是一種可選技能,但不能視為衡量全面發育的技能。

關於寶寶爬行這件事,芽芽媽的態度是:別什麼都不做,也不要太過焦慮。

即便寶寶真的跳過爬行直接開走,也別太焦慮或者是強迫寶寶非要學爬不可。只要孩子身體沒有什麼異常情況,四肢活動正常,其它運動發育正常,我們能做的就是順其自然,不需要為那些沒有依據的說法擔心焦慮了。

今日話題:你家寶寶多大學會爬行?有沒有值得分享的故事?

參考文獻

[1]向艷華. 訓練寶寶爬行有講究[N]. 大眾衛生報,2015-11-19(009).

[2]孫翠芹.試論嬰兒爬行與智力發展的關係[J].教育教學論壇,2013(38):175-176.

[3]唐爽,張遠麗.淺談嬰兒爬行動作的發展[J].當代學前教育,2009(0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