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專題②|金溪茶業:科技興茶龍頭昂

2019-07-16     仙游報道

1985年1月,仙游縣龍華鎮金溪村茶農黃世忠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揣著多年積攢的全部家底1008萬元,投資興辦福建省金溪茶業有限公司,成為當地第一個吃螃蟹的人。26年來,他迎著村民們懷疑、期許與信任的目光,憑著科技支撐、自主創新的能力,一步步走向今天的成功與輝煌。如今,企業總資產1.3億元,占地面積3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擁有15條全自動先進設備生產線。員工560人,其中大中專生23人、技術骨幹21名。自有基地5000畝,合作農戶基地5000畝,帶動41500戶農民種茶54900畝,走上科技興茶、勤勞致富之路。公司先後獲評福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第六批「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企業。「泥腿子」專家黃世忠也儼然成長為我國茶葉界一顆耀眼的明星。

自主創新做好茶

公司原先只是一個小廠,廠房簡易搭蓋,機械設備老化陳舊,耗勞過大,產量較低。而且僅有2條生產線,年產值近百萬元,產品質量不過硬,滯銷現象嚴重。如果亦步亦趨照搬照抄別人的種植經驗、加工技藝和市場攻略就有可能淹沒在安溪茶巨大的聲浪中,永沒有出頭之日。「在市場經濟大浪潮中,如果不自主創新,不依靠科技,不超越潮流,要麼被吞噬,要麼被兼并,要麼被收購。」創業者黃世忠為此憂心忡忡、寢食難安。仙游自唐聖歷三年(公元699年)置縣,即產有烏龍茶,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產地有鳳山、鐘山、鐘鼓山、大運山等四大名山,氣候光照、水土資源、生態環境等自然條件優越。「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公司適時註冊、推出自主品牌「仙溪牌」烏龍茶,並建立起萬畝無公害示範基地。

思路決定出路。黃世忠意識到:科技種植、科學製作、品牌銷售太重要了,茶葉的高附加值往往就隱藏其中。選苗修剪、施肥用藥,烘乾控濕、加工精製,開發品牌、市場營銷,無一不是一門大學問。種植無公害茶葉、製作純自然飲品、開發茶文化底蘊是高起點、高要求、高境界,自然需要高技藝、高能力、高水平。他傾心學習鑽研製茶知識,熟知茶苗引種、茶園改造,茶葉製作加工系列技術,對公司生產的茶葉質量嚴標準、高要求、總把關。他負責引進一套價值1200萬元的6條先進的生產線制茶機械,確保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出口規範標準和要求。他主抓的萬畝茶葉生產基地,是福建省首家實現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農殘量均能達到出口歐盟標準。

他還極力推行「公司+農戶+基地」生產經營模式,抓好廣大茶農科學種茶技術,與農民簽訂茶葉栽培指導、技術服務以及購銷合同,熱心為廣大茶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技術服務。每年邀請省農林大學郭雅玲、孫威江、袁弟順等教授,以及市、縣茶葉專家舉辦3-5期技術培訓班,分析茶葉貿易形勢,傳授無公害茶葉生產與加工製作技術等,以龍頭企業引領農戶科學種植。同時,還組織部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大戶到中國茶都安溪縣參觀學習,努力提高茶農科技文化素質,提高茶葉生產、製作水平,為做強做大茶葉產業奠定良好基礎。近3年,公司基地範圍遍及莆田轄區15個鄉鎮90個自然村;泉州境內的德化、洛江、南安、惠安、永春5個縣24個鄉鎮110個自然村;三明市的寧化、明溪、沙縣、大田4個縣12個鄉鎮62個自然村,惠及茶農共計5860戶。

星火科技壯筋骨

現代農業呼喚規模效應,特色經濟講求輻射帶動。一片綠色茶葉能否成為當地茶農和金溪茶園的搖錢樹?科技創新的出路何在,能走多遠?黃世忠陷入了深思。公司創新種植加工技術,進一步熟化「高山有機烏龍茶產業化技術應用開發」重點解決茶園栽培技術,茶園土壤微量元素動態監測,生物農藥、有機肥料使用與示範等關鍵技術問題。同時,開展茶樹品種無性系改良技術研究,加大茶園換種改植力度,不斷改善茶葉基礎條件。尤其加強茶葉清潔化加工技術研究,在加工過程中,研究並確定質量安全關鍵控制點,通過選用和引進的去雜和凈化等先進設備,有效配置,去除非茶類雜物,實現「不落地」生產,儘量減少人工接觸、減少微生物對茶葉的污染。

2009年5月,公司成立科普協會組織,發展會員200人,其中專家、教授占5%,農村一線農民科技人員占60%,從事銷售、經營的中青年占35%。協會認真制定章程,組織協會成員交流制茶經驗,鼓動協會成員研發新產品,發展新項目,推廣新技術運用。同時要引導協會成員互相學習、借鑑、切磋,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茶產業規範、健康、有序發展。僅去年一年,金溪茶園就帶動示範農戶758戶直接增加農戶收入年戶22000元,舉辦科技烏龍茶種引種與示範培訓班5次,受訓人次3790次,高山烏龍茶適應氣候講座4次,聽講人次3500人次,高山烏龍茶栽培與技術應用宣傳欄5次,受益人次3700人次,發放烏龍茶新技術造制2種3500冊,組織科普活動5次。金溪茶廠廠長黃仁傑被團中央評為全國農村青年企業致富帶頭人,還被科技部授予星火科技「二傳手」和全國科普帶頭人先進個人。

企業自主創新的發展歷程見證了科技興茶的堅實步履。2006年公司承擔福建省星火科技「一鎮一品」「重大專項有機茶場與加工產品開發」;2007年承擔國家「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試點),研究「有機茶高效生態栽培與特色資源綜合新技術創新示範」課題;2008年承擔國家「星火計劃重點項目」「高山有機烏龍茶產業化技術應用開發」;2009年承擔國家星火計劃重點項目「烏龍茶高效生態栽培與加工技術創新示範」;2011年承擔福建省科技計劃項目「烏龍茶質量安全控制技術研究與示範」。2011年度「仙溪牌」烏龍茶獲得上海世博會金獎和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

公司2008年被評為福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001年-2009年獲得福建名牌產品稱號,2005年-2009年被農業部評為質量先進單位稱號,2007年「仙溪牌」烏龍茶被福建質量協會評為用戶滿意企業。2006年被福建茶葉進出口有限公司評為優秀供應商,2009年被福建省工商局評為「福建著名商標和守信譽合同稱號」,2007年,仙游縣金溪茶廠被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列入第六批「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企業。萬畝烏龍茶生產基地日漸成長為娃哈哈、康師傅的飲料茶為原材料基地,還被「中國中茶總公司」定為出口歐盟重點基地。據統計,「仙溪牌」烏龍茶占福建省烏龍茶外貿出口量70%以上,產品銷往日本、美國和歐盟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

項目支撐昂龍頭

通過考察調查、比對研究,公司率先引種、示範推廣高山烏龍茶名優新品種。引種經改良,性狀穩定,品質優異的四季春、翠玉、金宣、軟枝烏龍茶等高山烏龍茶品種,在莆田地區、仙游龍華等10多個鄉鎮茶業園區示範推廣,使園區成為全省聞名的高山烏龍茶新良種開發基地。公司在洛江埔尾、仙游東岐建立5000畝新品種烏龍茶有機基地,總投資5000萬元。公司以龍頭帶動作用,採取「公司+經濟合作組織+農戶」為主,以「公司+基地+農戶」和「定單農業」為補充的聯結形式。2003年-2008年在品牌戰略期間,公司擴建廠房15000平方米,購置先進生產設備15條,擴建茶園6800畝,總投資6500萬元。

在當地政府和科技部門的幫助下,公司實行現代化管理制度,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按照《公司法》實行股東、董事會、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組織管理體系運行。公司先後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ISO14000環境質量體系認證、QS市場准入認證以及HACCCP體系認證。目前,該公司的「仙溪牌」烏龍茶先後獲得莆田市名優茶品評大賽「特等獎」、「福建名牌產品」、國家「綠色無公害」產品認證。去年,公司銷售額達1.37億元,納稅300多萬元。黃世忠因其突出貢獻先後獲得仙游縣黨代表,莆田市人大代表、勞動模範和優共產黨員,福建省明星支部書記。

今年來,公司主打項目產品為中、高檔無公害「仙溪牌」精製烏龍茶,完全按無公害標準生產。該項目年新增精製烏龍茶2000噸,主要建設內容:擴建茶葉精深加工廠房8000平方米,購置茶葉初制、精加工設備112台。該項目計劃:培育新品種500畝,建設生態茶園1000畝,資金投資600萬元。品牌建設投入300萬元。建設有機茶加工生產線,年加工能力達2000噸,投入1000萬元。構建烏龍茶實用研究技術和培訓投入300萬元。公司自有無公害基地10000畝,有帶動基地54900畝,有先進機械設備,有研發中心和人才,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標準,年可生產加工產量6000萬噸,在烏龍茶葉同行中居全國排列第二位水平。項目完成後,「仙溪」牌烏龍茶精製茶葉年產量可達5000噸,產值達2.5億元,利稅2600萬元。

今後,金溪園擬建設茶葉科技檢測中心,進一步加強茶葉成分分析,提高規範標準,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還計劃繼續常年與省農科院等省內外5所大專院校、科研院保持密切聯繫,協同參與部分科技項目攻關,學習掌握茶葉最前沿生產加工技術,進一步為廣大茶農提供科技服務。同時,「仙溪牌」烏龍茶擬申報國家名牌、國家馳名商標,依靠品牌才能帶動農業產業化轉型升級。還將進一步拓展市場銷售網點,加強市場調查、分析、預測、掌握消費動態需求,合理設置國內外市場銷售網點,提高產品知名度,大力促進產品升級。

文/陳各輝

責編| 林聖裕 編審|鄭志忠

傳播仙游聲音·講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仙游報道|微信、微博、企鵝號、頭條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ugGEGwBmyVoG_1Z0VX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