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一院舉辦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暨中國醫師節主題活動

2019-08-17     長三角城市觀察

8月17日上午,淮安市一院在門診五樓學術報告廳舉辦院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70華誕暨2019年「中國醫師節」主題活動。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趙洪權,市政府副秘書長萬旭東,市委第六巡察組組長楊冬梅,市醫保局局長蔡莉,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委書記、主任孫邦貴,淮安報業傳媒總經理王曉雯,市廣播電視台黨委副書記陳志雪,部分醫療集團成員單位和醫療技術協作單位領導、新聞媒體單位,淮安市一院領導班子、職能處室負責人、科主任、護士長代表、高層次人才代表參加活動。

活動分為三大篇章。在初心篇首先通過短片回顧了醫院的發展歷程。淮安市一院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74年光輝歲月,前身是新四軍的一所野戰醫院,有著血與火洗禮的紅色基因,走出了原國家科技司司長陳海峰等一批衛生領域的領導人才,更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從槍林彈雨中成長起來的醫學專家。

淮安市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孫邦貴致辭

隨後,原我院外科主任,如今已91歲高齡的姚承東老人和他的孫子一起走上舞台。他1945年2月參加革命,在手術台前挽救了無數戰友,治癒了無數的老百姓。他熱愛醫療工作,他的兒子和孫子也受他的影響成為了醫生,祖孫三代為祖國衛生健康事業奉獻。

作為蘇北重要的區域性醫療中心,淮安市一院始終秉承著醫療質量至上,患者安全第一的理念,在工作中狠抓基本功,不放鬆每個細節。通過現場大螢幕,展示了醫生們書寫病歷和腔鏡技術基本功訓練。並在現場進行測試,就十八項醫療核心制度,隨機提問在座的醫生。隨後,對前期開展的核心制度競賽、病歷競賽、中英文卡拉OK、英語沙龍、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全國結業統考淮安市前三名、MDT工作突出被評選優秀的團隊代表共四大類優秀人員和團隊進行表彰。

一所有實力的三甲醫院,應具備救治危、急、疑難重症的醫療技術水平,更要有堅守崗位、甘於奉獻的醫療團隊。2018年淮安市一院收治危重症患者近1.5萬人,手術5.1萬台次,急診18萬餘人次。在這些數字的背後,是醫務人員的辛勤付出。接下來的奉獻篇,在開頭展示了急診科、重症醫學科、手術室這些特殊崗位的醫護人員,是如何為了搶救生命忘我工作的。急診醫學科主任孫虹作為代表,走上台和大家分享了他在工作中的難忘經歷和體會。

旗袍秀

患者走上舞台向程主任表示感謝

說到奉獻,在淮安市一院有一群特別的專家,他們平均年齡75歲卻依然工作在醫療崗位上。而今天,他們換下熟悉的白大褂,穿上古典韻味的旗袍,向觀眾們展現了他們的知性和優雅。表演結束時,一位程韻萊主任的患者走上舞台,向她獻上錦旗和鮮花,對曾經程主任的救治表示感謝。

市政府副秘書長萬旭東代表市政府祝賀大家醫師節快樂

一院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奮進篇中,展示了一項項高新技術的開展,給患者帶來了美好希望。2019版《食管癌診療指南》將阿帕替尼藥物方案推薦為中晚期食管癌二線治療方案,填補了該領域的空白。該方案由該院腫瘤內科陳小飛副院長團隊研究完成,得到國內外專家高度關注,並在瑞士舉辦的世界第十四屆食管疾病大會上作專題彙報。我院普外科吳金聲團隊獨立自主開展宿淮鹽連地區首例完全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TLPD)。該術式即使使用傳統開腹方式也相當複雜,曾稱為普外科手術中「王冠上的明珠」。而在腔鏡下實施,更被認為是腹部微創外科中最具有挑戰性的手術,被譽為腹部微創外科中的「珠穆拉瑪峰」。骨科郝躍東團隊順利實施3D列印數字化精準人工膝關節置換,標誌著淮安骨外科發展進入數字化時代。留美博士後王其龍致力於研究腫瘤藥物載體,他發現並製成的新型純天然納米載體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

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趙洪權(左)為市一院頒獎

博士代表

更讓一院引以為豪的是人才隊伍建設,醫院目前擁有博士127人(含11名博士後)、在讀博士116人,碩士756人。南京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189人。其中三十餘位優秀代表走上舞台。同時,醫院還積極搭建平台,成立的院士工作站和名醫工作站達到16個。創成省級臨床重點專科14個。榮獲全國文明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醫院排名2018年度「中國地市級城市醫院綜合競爭力」百強榜第40名,「Nature Index」自然指數百強榜排名第86位,「醫院信息互聯互通HIC」百強榜第42位。

重溫誓詞

走向復興

在成果展示後,現場頒發2019年度院重大實用領先技術獎,淮安市衛生健康系統五類先進典型人員獎及亞洲醫院管理獎。最後,醫生們重溫《中國醫師誓言》,當天的活動在大合唱《走向復興》中落下帷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mxPo2wBvvf6VcSZ_1I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