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享汶川美好生活,我們都是非遺傳承人

2019-11-03     攢夠音樂去旅行

非遺

一個簡單而神聖的名詞

藏著一段段神秘的古老故事

羌族

一個古老又樸實的民族

孕育著一個個多彩的歷史文化

汶川文化,汶川情

汶川非遺,傳古今

連貫古今,致敬傳統 ,堅守文化

11月2日,咱們的

熊貓羌年之學——非遺進校園成果展

來啦!來啦!來啦!

非遺進校園,文化潤童心

為傳承羌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展現汶川非物質文化遺產。

11月2日下午在汶川縣特殊教育學校內開展了咱們的熊貓羌年之學——非遺進校園成果展活動。

弘揚民族文化,延續中華文脈。

可愛的學生們,是祖國的花朵,是我們汶川的未來,是我們羌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未來的傳承人、保護人

小小肩膀,肩負著「傳承」的重任。每一個汶川孩子心中,都裝著我們這個古老神秘的羌民族文化。

今天現場,可是給我們帶來了一場十分精彩的「非遺文化展」,快跟小游一起來看看吧!

載歌載舞,非遺秀驚艷全場

靜靜的月亮爬上來,將美好的希望灑滿羌山;裊裊的炊煙升起來,把豐收的喜悅送上雲端,聽啊,豐收的歌謠,從那遙遠的山邊傳來啦!

舞台上活靈活現的羌族兒女們,現場給大家帶來了精彩的原生態羌舞:豐收。

伴著豐收之際給人帶來的愉悅心情,舞台下傳來陣陣掌聲。

一首《大禹精神 永駐我心》,深深地感受大禹治水的豪氣與力量,孩子們用他們稚嫩的聲音傳遞著大禹文化精神

羌族,一個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他們勤勞樸實,能歌善舞。

看,雲朵上處處盛開著羊角花,聽著花開的聲音,那麼輕、那麼柔,可卻驚艷著我們,為她跳起歡快的莎朗。

汶川縣特殊教育學校演繹了一段精彩絕倫的羌族舞蹈《羊角花開》。

伴隨著曼妙的舞蹈,仿佛置身於歷史長河中,感受著我們獨特的羌文化魅力!

雖然他們,是一群無聲世界的孩子,但他們仍心懷感恩之心。他們用稚嫩的心靈向偉大祖國傾述,從家到校,從無聲到「有聲」,他們變得自信陽光。

他們,是一群平凡卻不平常的「折翼天使」,沒有焰火的絢麗,卻積極地綻放生命的火花......

還有一曲精彩又令人感動的《祖國,我想悄悄對您「說」》,這群天使用他們的方式,表達著對祖國的深深愛戀和祝福。

小小傳承人們,給我們帶來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節目表演,想說為你們點贊,為你們驕傲。

演出結束,領導及嘉賓們還來到了非遺文化成果展示區,欣賞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創產品。

教室里各種羌繡、羌畫琳琅滿目,一針一線中盡顯我們羌族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還有我們的小小傳承人,現場展示羌族非遺文創,獲得了領導嘉賓們的高度讚揚!

非遺進校園,是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希望小小的孩子們從小認識「非遺」,喜歡「非遺」,播種下這顆熱愛民族特色傳統文化的小種子。

非遺傳承不止在校園

為了更好地傳承汶川非遺文化

咱們的熊貓羌年之技——羌族非遺培訓班

11月2日也正式開班啦!

共同守護,非遺傳承你我他

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積極探索文化代表性傳承人保護與傳承路徑,大力推動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11月2日上午,「羌族口傳史詩培訓班」在汶川綿虒鎮大禹農莊舉行開班儀式。

此次培訓班有來自汶川、理縣、茂縣、邛崍的羌族口傳史詩傳承人70餘人

本次培訓班是挖掘、保護和弘揚羌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具體舉措,旨在增強非遺傳習人員歸屬感、向心力和凝聚力。

目前,羌族口傳史詩所面臨危機,本次開班也是希望傳承人發揮自身餘熱,保護好、傳承好我們的羌文化。

加強羌族語言文字和經典文獻的保護和傳承,讓瀕危民族文化遺產留得住,傳得下、活得好。通過探索傳承方式,開展傳習活動,對深入推進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具有重大意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

是汶川最燦爛的印記

早已融入每一個汶川兒女的血液之中

先輩留下的這一份文化精髓

需要我們每一個汶川人去守護、傳承!

新汶川需要創新

新汶川也需要傳承

讓我們一起傳承多彩非遺

創享汶川美好生活!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ktWM24BMH2_cNUgQRV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