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沉香劈山救母,還有個神仙也劈開華山,你知道是誰嗎?

2020-08-18     也可自話

原標題:二郎神、沉香劈山救母,還有個神仙也劈開華山,你知道是誰嗎?

在古長安城附近,有一座西嶽華山,山中有八大勝景,又以「華岳仙掌」為首,話說這華岳仙掌,聳立於華山東面的危崖之上,是華山東峰其形如人的五指,故名。現今,華山分為少華山與太華山,合稱二華,但在故老相傳的中國古代神話中,二華原本是一座山,後來黃河之神巨靈,為了治水,以掌將華山一劈為二,手掌留下的痕跡,就是華岳仙掌。

巨靈劈華山

二華之山,本一山也,當河,河水過之,而曲行;河神巨靈,以手擘開其上,以足蹈離其下,中分為兩。以利河流。今觀手跡於華岳上,指掌之形具在;腳跡在首陽山下,至今猶存。

這段記載出自晉朝干寶所作《搜神記》,在古文中「河」一般特指黃河。

說太華山和少華山,本來屬於同一山脈,黃河流經山下,只能繞道而流,黃河之神巨靈大概是因為懶,不想走彎路,所以乾脆一掌自山上劈開,又用腳自下踢開,這一來,華山就被分為了兩座山。現如今到華山上,還能看到他手掌留下的痕跡,在首陽山下,還有他的腳印。

這華山也是倒霉,楊戩劈一次、沉香劈一次、巨靈神又劈一次,也不知道華山本本分分矗在那裡,招誰惹誰了,楊戩和沉香劈山是為了救母,巨靈神又是為了什麼呢?前面說他偷懶不想繞路,當然是扯淡,巨靈神劈華山的真正目的,說起來還跟孫悟空有點關係。

巨靈治水

《西遊記》中,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有巨靈神作為托塔天王李靖的先鋒大將,手持宣花板斧與孫悟空大戰,孫悟空絲毫不把這個巨大且靈活的大神放在眼裡,一口一個「毛神」,嘲諷全開,舉起棒子就打。一場好戰,巨靈神敗退。

中國古代神話錯綜複雜,若要追尋孫悟空與巨靈神關係的源頭,還要從一次蟠桃會說起。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蟠桃會上吃醉酒的孫悟空,跑到壽星老面前調皮,一不小心把壽星杯中的半盞瓊漿玉液灑下天庭。只聽人間一聲巨響,黃河之水天上來,只一瞬間,黃河泛濫,整個人間都變成了一片汪洋。

彼時人間的首領是帝舜,他先派鯀治理水患,鯀採用築堤堵水的方法,歷經九年毫無成效,帝舜一怒之下殺了鯀,又派鯀的兒子禹繼承父業,繼續治水,禹吸取了父親的失敗經驗,改用疏導的方法治水,很快就見了成效,但問題是,不論你怎麼疏通,水都必須要有一個歸宿才行啊,把水引導去何處呢?

白帝少昊發現了這個問題,向玉帝彙報,玉帝心裡也十分納悶兒,這十多年過去了,愚蠢的人類怎麼還沒把水患從根本上解決呢,於是派出在共工怒觸不周山時立下汗馬功勞的巨靈神出馬,到人間解決災禍,巨靈本就是黃河之神,要治水那還不簡單。

之後的故事就如《搜神記》記載的一樣,巨靈神劈開華山,讓河水從二華之間流過,匯入東海。

巨靈神這一劈,不僅劈開了華山,治理了人間水患,他劈山時留下的手掌印和腳印,還成為了華山的兩處旅遊景點——「仙人掌」和「巨靈足」。

真是功德無量。

後世紀念

為了紀念巨靈神的功績,許多後世文人紛紛以詩文讚嘆,東漢張衡作《西京賦》,描繪長安城奢華的同時,就不忘提一嘴長安附近的華山,以讚美巨靈神的功績:

「巨靈贔屓,高掌遠跖,以流河曲,厥跡猶存。」

唐朝李白曾經在華山雲台送別丹丘子時,寫下一首著名的《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雲台在華山北峰,丹丘子就是《將進酒》裡面提到的丹丘生,你看李白怎麼說,起句:

「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結合《將進酒》,感情李白就認定了「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傳說——也許這並不是胡說,因為《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後面李白繼續寫道:

「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箭射東海。」

不僅說了黃河水來自天上,還引入了巨靈劈華山治水的典故。

非著名詩人崔顥,一首《黃鶴樓》堪稱李白一生的心病,他在路過華山時,下了一首《行經華陰》詩:

「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

這首詩歌頌了「仙人掌」,從詩意和文采上來說,就遠遠不如《黃鶴樓》了,李白如果聽說過這首詩,大概可以找回一些「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的遺憾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fLeAXQBeElxlkkatOR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