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醫院裡有胸痛患者優先診治的提示,也許會困惑,不知其然。但不管怎樣,先恭喜你——你就診的應該是一家有一定診療水準的規範醫療機構。
胸痛是一種症狀,導致胸痛的疾病很多。急診醫學將胸痛分為高危胸痛和低危胸痛。高危胸痛是指危及生命的疾病,可能在短時間內導致生命結束,其中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動脈夾層、肺動脈栓塞、張力性氣胸和急性心包填塞等。低危胸痛包括穩定性心絞痛、肺部胸膜疾病、胸壁疾病、食管縱膈疾病、胃十二指腸疾病、橫膈下肝臟疾病和精神神經性疾病等,病情相對穩定,危險度較低。
在胸痛就診的患者中,我院急診科高危胸痛患者占胸痛患者總數比例約10%。這部分患者病情危重,需要緊急救治,這時需要「胸痛優先」來提示和幫助胸痛患者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醫療救助,因為「時間就是生命」!
近來,國家在大力推行「健康中國」的建設工作,而胸痛中心建設就是其中的重點工作項目之一。各個三甲、二甲級別的醫院正在力爭建設胸痛中心,並以獲得胸痛中心認證和發展為目標進行大量工作,為的就是更快更好地挽救胸痛患者,尤其是占比較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和生命。
對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了獲得更好療效和存活率,要求進入醫院後90分鐘內開通阻塞的血管。而這90分鐘內要做的事情包括分診、醫生接診了解病情、心電圖檢查、啟動手術程序、轉運到導管室等環節,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都可能導致救治延誤。
隨著胸痛中心的發展,近來對胸痛的診治時間有了更高要求。因為心肌梗死發病後,隨著時間推移,壞死心肌細胞數量急劇增加,壞死心肌越多,療效越差。血管閉塞40分鐘,血管輻射區域心肌的30%出現壞死,閉塞3小時壞死50%,閉塞6小時壞死70%。發病3小時之內開通血管,可以避免閉塞血管管轄區域50%以上心肌免於坏死。
臨床上可以明確觀察到,發病後快速就診、入院後快速開通阻塞血管的患者,病情好轉後往往沒有或很少有後遺症,但拖延時間長的,哪怕挽救回生命,也往往遺留心臟收縮無力(心功能不全)等後遺症,後期反覆呼吸困難甚至發生猝死。
由此可見,單純縮短入院至開通阻塞血管的時間在90分鐘內是不夠的,因為從發病到來院就診這段時間裡心肌細胞已在不斷壞死。跟療效密切相關的是從發病到開通阻塞血管的時間。經過努力,近來國際胸痛界提出新的概念和要求,把胸痛患者首次接觸醫護人員到開通阻塞血管時間控制在120分鐘以內。比如,從救護車醫護人員接診到患者就開始計時,就要開始跟時間賽跑!
然而這還是不夠,因為發病後很多胸痛患者並沒有及時撥打120,尤其在國內這種問題尤為突出!記住,心臟肌細胞不會等到醫護人員到場後才開始壞死,而是從胸痛出現的那一刻!入院到開通血管保持在90分鐘以內是醫院的責任,而發病後儘快撥打120是你、我,是患者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要做的!不要因為找藥、猶豫等原因耽誤向120呼救!
總而言之,胸痛持續10分鐘不能緩解(胸痛持續時間超過10分鐘往往不是普通心絞痛),甚至伴有大汗、瀕死感,不要猶豫,拿起電話,撥打120!
本文來自《家庭醫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eqQh3AB3uTiws8KVu0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