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鑫(化名)是武漢的一名人像攝影師,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的朋友圈再也沒有更新過攝影作品。
「疫情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沒有了收入」。郝鑫是黃岡人,幾年前來到省會武漢,30歲那年在武漢買房買車安了家,這幾年攝影工作做得風生水起。如果不是疫情的到來,他現在應該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忙碌地拍攝。
「我今年34歲不到,沒有存款,房貸和車貸都要還」。沒有了原來的收入,他在朋友圈賣起了化妝品。因為一直從事攝影工作,客戶中有不少女性,賣化妝品或許有些銷路。
不過他的每條賣貨信息前面都會特意標註「【現貨深圳發】」。湖北的快遞很難寄出去,尤其是武漢,靠朋友圈「帶貨」拿提成是他現在想到的唯一能來錢的路子。
這是面對疫情衝擊,中國最小經濟單位轉行「自救」的故事。朋友說,每當看到他在朋友圈發廣告,就能知道他一切安好,「這些廣告甚至還透露出一種絕不向疫情屈服的力量」。
這樣的不屈服,各行各業都在演繹著。
「轉行復工」:飯店逆勢開菜店
疫情的影響,餐飲業首當其衝。中國烹飪協會日前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相比2019年春節,78%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疫情期間,93%的餐飲企業都選擇關閉門店。
四川的餐企眉州東坡沒有做出這樣的選擇。除了相關部門要求必須關閉的門店,眉州東坡其餘門店照常營業。該企業的董事長王剛說這是眉州東坡權衡之後的做法,他認為門店必須開著,必須讓員工有工作。但是消費者到門店就餐已經不可能,怎麼辦?眉州東坡迅速「轉行」,開啟「賣菜」模式。
1月25日起,眉州東坡將門店打造成「便民菜站」,這個起初只是為了將庫存的蔬菜售賣掉的做法,讓眉州東坡看到能把店堅持開下去的希望。一些門店的「便民菜站」每天能售賣萬元以上的蔬菜,這讓眉州東坡意識到,疫情期間,居民對蔬菜的需求很大。緊接著,眉州東坡用了24小時就開發了線上「菜站」小程序。
「菜站」上線後,日售最高1365單,收入最高17萬。不僅如此,眉州東坡還與北京物美超市合作開了四家在超市裡的「眉州東坡菜站」。北京的顧客如果走進這四家超市,就能看到已開門營業的眉州東坡「菜站」檔口,這些菜站以售賣眉州東坡特色菜、招牌菜的「半成品」為主。
門店不能照常營業,眉州東坡一個月的損失接近1億元。線下門店菜站成立以後的營收遠不足以彌補他們的損失。但是眉州東坡的總裁梁棣認為,「菜站的開啟給客人傳達的是正常營業的狀態」。疫情期間,對於企業而言,沒有比這種不停工不停產的狀態更鼓舞人心的事情。
同時,轉行「菜站」讓眉州東坡看到了一個新的增長點,超市裡「半成品」的售賣在疫情期間培養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這為疫情結束後眉州東坡更好發展增加了選擇項。
「共享復工」:企業之間打造共同體
前段時間,內蒙古西貝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春節損失七八億,員工工資每月支出超1.5億,這麼下去撐不過3個月」。餐飲業的慘澹經營可見一斑。而在此時,生鮮超市的訂單尤其是網絡訂單激增,像盒馬、七鮮等網商平台則面臨用工短缺的難題。
2月3日,盒馬宣布接納雲海餚、青年餐廳(北京)的員工到盒馬各地門店工作,並「喊話」其他餐飲企業,發出「招工令」。
「招工令」一出便引發了廣泛討論,業界將這種做法稱為「共享員工」。這一做法獲得了業界的積極響應,盒馬全國經營管理總經理胡秋根說,招工令發出後,盒馬對接人的電話被「打爆」。
不僅如此,在向受疫情影響的企業發布「招工令」後,盒馬還向全社會發布招聘公告,計劃招聘3萬名員工。截至2月19日,盒馬接待了40多家企業的超3000名「共享員工」。面向社會開放的3萬個工作崗位,已經有6000多人到崗。
此後,不僅僅是盒馬,多家生鮮超市都拋出橄欖枝歡迎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員工前來工作。截至目前,特別是在北上廣等城市,西貝已將1000多名員工,輸送到盒馬、沃爾瑪、物美、藍月亮等零售行業。
餐企和生鮮超市抱團取暖「共享員工」的模式打造了疫情期間企業共同戰「疫」的共同體,緩解了餐飲企業的人工成本,為其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提供了一定保障。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