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坐「時光機」,一起來看看5000年後的地球

2020-07-19     小花的科技屋

原標題:乘坐「時光機」,一起來看看5000年後的地球

地球在遭受著巨大的威脅下見證了人類的技術在過去5000年是如何取得了重大進展的。我們已經改變了自然環境、氣候和生物多樣化。我們活著蓋摩天大廈,死了修巨大墳墓。最重要的是,我們已經掌控了這顆星球的資源,卻仍舊渴望著更強大的力量。

圖為戴森球的一種變體。這種大規模人造物會大幅度改變恆星的光譜。

這種對能源的貪婪無止的慾望,將延續到人類文明未來5000年的發展中,而結果就是,它將決定7010年的地球,會是什麼樣子。

71世紀的人類會有多強大?(圖:渡邊宏/數碼視覺)

1964年的時候,前蘇聯天體物理學家尼古拉·卡爾達舍夫提出了一個理論,他認為文明技術的發展和人類可操控的能源有直接的關係。沿著這一思路,他定義了銀河系中文明發展的三個階段:

1. 第一階段,可以主宰行星能源的文明。意味著這一文明階段可以掌控世界範圍內的全部能源。

2. 第二階段,該階段文明可以掌控整個恆星系統(如太陽系)的能源。

3. 第三階段,擁有號令整個銀河系的力量。

宇宙學家採用了卡爾達舍夫的模型預測未來技術的發展情況和外星文明。目前,現代人類甚至還沒有達到第一文明階段,仍處於0階文明(0.73級),但我們終將進化到第一階段。卡爾達舍夫本人認為這一進化時會發生的,那麼,何時?

理論物理學家和未來主義者加來道雄推斷這個發展過程用不了一個世紀,物理學家費爾曼·戴森將這個時間延長至不到200年。再回到過去,卡爾達舍夫曾設想過,達到第二階段僅需3200年。

如果人類在7010年之前只能達到第一文明階段,他們仍將擁有操縱並控制大氣層和地下熱能的能力,戰爭和自我毀滅仍然是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但是生態關懷將成為過去式。

如果人類在7010年之前能夠達到第二文明階段,那麼71世紀的人類可能會使用更加強大的技術力量。戴森提出,這一階段的文明應當有這樣一種技術:把一個有著一群衛星的恆星集合體壓縮起來以便獲得它的全部能源。其他理論上的第二文明階段的能力還包括星際旅行及輕易移動一個星球,而這一切都建立在基因遺傳學或大計算中任一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的基礎上。

這樣的未來人類很可能在人文上,甚至神經系統方面與當下的我們有著巨大差異。他們會變成什麼樣子,可以更多的以未來主義者們和哲學家們口中的後人類或超人類為參考。

當然,5000年的時間會發生太多太多的事情。我們或許將自毀於戰爭,或是在無意識間通過納米技術毀掉了這個星球,也可能我們努力減輕星狀天體和彗星撞地球帶來的威脅最終卻失敗了,甚至於早在我們到達第二文明階段之前就能遇到已經到達這一階段的外星文明!

也許5000年後的世界與你無關;但是,為了地球的明天和人類的未來,我們從現在開始,一起保護我們的家園吧。

相關知識

戴森球是弗里曼·戴森假想出的包圍母恆星的巨大球形結構,它可以捕獲大部分或者全部的恆星能量輸出。戴森認為戴森球是長期生存技術文明對於能量需求增長的必然需求,並認為尋找其存在的證據可以引導發現的先進和智慧的外星生命。不同類型的戴森球和它們的能量收集能力將對應於在卡爾達肖夫指數水平上的技術進步。

C型恆星引擎的想像圖。圖中軌道半徑為1天文單位,太陽能收集器的直徑為1.07千米(約25倍地月距離),環上收集器中心分隔3度均勻分布,環與環之間分隔15度均勻分布。太陽帆鏡位於恆星的北極點,距離恆星1天文單位。圖像觀測點距離中心恆星2.8天文單位。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_hLZnMBfGB4SiUwk-A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