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點 | 京劇中的一些傳統術語,你知道哪些?

2019-11-24     聽戲APP

1、表演過度誇張、虛浮、超出正常的過度表現,被成為「灑狗血」。

知識點 | 京劇中的一些傳統術語,你知道哪些?

2、演唱用氣不均勻、忽輕忽重、忽實忽虛,被成為「砸夯」。

3、表演沒表情,被成為「死臉子」。

4、演出期間,個別觀眾離場,叫「抽籤兒」。

5、演出期間,由於各種原因,多數觀眾離場,叫「起堂」。

6、臨近演出,忽然罷演,叫「撂活兒」。演出過程中,忽然罷演,叫「砍活兒」。

7、科班中,一人被打,連及多人被打,叫「打通堂」。

8、演唱不用麥克風,發音寬亮、音量宏大,能灌滿戲場,叫「響堂」。

9、演出多出折子戲,倒數第二齣戲,叫「壓軸兒戲」。

10、演出中的嬰兒道具,叫「喜神兒」。

11、演出科班中最基層的演員叫「底包」或「班底」。

12、演員個人聘請的,專為某個演員個人服務的人員,叫「跟包兒」。

13、演出科班中唱重頭戲的最主要的演員叫「頭牌」。頭牌可為一人,也可為二人。如從前梅蘭芳和王鳳卿(王瑤卿之弟)唱《坐宮》,二人成為雙頭牌。還有梅蘭芳和楊小樓演《霸王別姬》,也是雙頭牌。

14、不同種類的戲同時在一個地方演出,叫「兩下鍋」。某個演員在某一演出過程中,表演不同的戲曲種類或表演不同念白,成為「風攪雪」。

15、演出過程中,地位最高的演員,是文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_dpnG4BMH2_cNUgVuU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