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夾餅小記

2020-03-20     甘州在線

憶往昔,青蔥歲月,啖此佳肴,欲罷不能。看今朝,而立之年,憶此美味,回味無窮。

也許你在好奇,是何等珍饈令廣大90後和80後張掖人士回味一生,那就是張掖獨有的早點小吃——菜夾餅!

外地的朋友可能不太理解,一個白皮烤餅里夾點菜有啥好吃的,但這真真實實是90後和80後張掖朋友們上學時的記憶。每日一份,百吃不厭。無論早起家裡邊準備的是西式牛奶果汁麵包蛋糕,還是中式豆漿油條包子豆腐腦,來到學校,晨讀結束,甭管張中還是二中,學校的小賣部定會蜂擁一大波學子,青春的聲音在激動地吶喊:姨姨,豆皮、牛筋面、粉皮、洋芋絲、加雞排、牛排、魚排、火腿腸、雞肉腸、烤腸,多放點辣醬(這是張中);姐,烤腸菜夾餅一個,多放些辣子,加航一袋子拉拉麵(這是二中)。

年少時的胃口,不用顧忌卡路里,只需一個吃飽了才能好好學習的理由。也許是起的太早,家裡的早餐吃得太早,亦或晨讀和早操結束後腦力和體力短暫空虛需要補給,總之那時候的我們,不管一天吸收了多少知識精華,只要保證每天吃上一個菜夾餅,才會覺得這一天是完整的。

我高中是在張中上的,關於二中的烤腸菜夾餅的描述,都是聽二中的朋友講的,直到有一次,河西五市聯考換考場,有幸分到了二中的考場,跟著二中的朋友混吃一波,油炸過的白皮餅,外皮酥脆,裡邊軟香,配上二中小賣部獨有的孜然風味辣醬,加上各種各樣切成絲的菜,配一根烤腸,有葷有素,有咸有辣,量也比較大,十分舒適。而張中的菜夾餅選擇多樣,記憶中我們那一屆,張中當時的小賣部都是開在操場上。在每天早操結束後,從左往右,由南向北,1到13號小賣部的叔叔阿姨們都會做好準備迎接一群狂奔而來的餓狼似的少年。

我最愛的是2號小賣部、11號小賣部和13號小賣部。2號小賣部的特色是他家的牛筋面特別好吃,軟硬適中有嚼勁兒。還有他家的菜夾餅裡邊不僅可以加一個叫牛板筋的辣條,甚至還可以加一袋五毛錢的鍋巴,又辣又爽,又脆又香。除此之外,他家最出名的是豆腐腦。在那個年代,六毛錢一杯的豆腐腦,嗆辣的胡椒湯加上豆腐腦的清爽,輔以榨菜丁的咸香,配上又紅又亮又香的辣椒油,讓我記憶猶新,尤其是在冬日,這一杯簡直是禦寒的法寶。11號小賣部的特色,是他家的醬特別好吃,而且量特別大,是我最最最喜愛的一家。那家叔叔和阿姨特別和藹可親,因為去的次數多了,每次不用我張口,叔叔和阿姨就知道我要什麼。對於11號小賣部,我有一套獨特的點菜方式:豆皮,牛筋面,土豆絲,不要海帶和胡蘿蔔絲,不要粉皮,加各種排,後來那個阿姨專門給我總結出來了一套我買餅時的口訣:排大,絲多,醬廣。13號小賣部的特色,是他家夾餅時可以選擇其他種類的炸串加進去,餅坯還有油炸和非油炸兩種選擇。而我最愛的其實不是他家的餅,是他家的醪糟雞蛋湯。同樣是一杯六毛,醪糟酒香濃郁,雞蛋嫩滑爽口,甜而不膩,醇香甘美。

十幾載青春飛逝,這些年我走遍大江南北,品嘗過各地美味,難忘的依舊是家鄉獨特的味道,在記憶深處,那是我一份不滅的情懷。和我一樣漂泊在外的90後和80後張掖人有很多,這一份情懷味道,不僅僅是我們對青春的回顧,更是我們對家鄉的思念。

前幾年回到家鄉,偶爾在西街小學門口早餐店吃到過,可惜不是我記憶中的味道。時光如梭,張中和二中菜夾餅或許已成歷史,但我們這些在外的張掖人會把它永遠銘刻在記憶深處,帶著對家鄉的思念,一生不忘!此刻,憑著記憶復刻了菜夾餅的我,希望家鄉繁榮昌盛,更加輝煌!(王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VqwBnEBrZ4kL1ViHHz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