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君(ID:changan-j):你看過網紅「不倒翁女孩」嗎?有一群人天天見,但無暇欣賞。
你知道「武則天侄孫女」是誰嗎?她的「棺材」曾流落美國,追回時沒付對方一分錢。
60多年前,發生在延安的一個案件,曾引發全民圍觀。兩難之下司法如何抉擇?
近日,由中國長安網主持的活動「超級大V的正義之旅」迎來第三季,長安君與@中國長安網、@央視新聞、@環球時報、@開水族館的生物男、@專業戳輪胎熊律師、@我不是謙哥兒、@二喜警官、@董叔照顧照顧 等微博微信大V們,離開甘肅,踏上旅途的第二站——陝西。在這裡,故事歷久彌新,精彩接連不斷——
「不倒翁女孩」守護者:在網紅地執勤是種怎樣的體驗?
在西安大唐不夜城,長安君走神5秒,就和同伴走散了。
晚上10點,雖然這裡溫度已至零下,但遊人仍多如潮水。大雁塔下,燈火通明,仿古建築層層疊疊,一眼望不盡。
(圖:大唐不夜城 攝影:馬鑫)
此時,最熱鬧的地方,莫過於爆紅網絡的藝術表演「不倒翁女孩」。一顰一笑,千姿百態,吸引了無數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打卡」參觀。
「觀眾太多,警察叔叔一直在維護秩序,保護大家,很辛苦。」表演者「皮卡晨」介紹道,最近,節目一直在增加演出場次,晚上會表演到11點,「還是跟不上觀眾們的熱情」。
(圖:採訪不倒翁女孩「皮卡晨」 攝影:莊慶鴻)
「網紅」的標籤,讓西安這個千年古都煥發新的活力。隨之而來的,就是安保工作壓力的激增。
這裡的執勤民警說,表演區域雖然設置了防護欄,但只要表演開始,圍觀的群眾就會越來越多。
「沒看到的想往前擠,看到的想更近一點,很容易發生踩踏事故。」
民警和保安們恨不得人人長出「三頭六臂」:
一邊要保障防護欄不被衝倒,一邊要防止表演者被觀眾拉拽。「每天都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還需要充沛的體力。」
(圖:「不倒翁女孩」正在演出 攝影:馬鑫)
而到了國慶、元旦這樣的節假日,這條長達1500米的步行街,承載的客流量最高更是達到80餘萬人。
80萬人是什麼概念?一名受採訪的執勤民警想了想,比劃了腳下一塊地磚,一塊能站二三十個人。
這種密度,大概就等同於整條街上,都是「不倒翁女孩」的圍觀人群。
人流對沖很容易造成踩踏事故,怎麼辦?當地警方透露,他們分級應對:根據不同遊客的量級,有針對性地投放安保力量。「當流量達到16萬人以上時,市政府分管領導、市公安局主要領導,會親自坐鎮指揮部署。」
「如果人特別多,我們就站成人牆。」那時,一段由民輔警和保安共同組成的螢光「移動大壩」,會通過「開閘」、「閉閘」的方式,主動引導人流進行單向循環,以保證群眾的安全。
燈火璀璨,人潮不息。
(圖:當地警方站成人牆 來源:陝西法制網)
4個黃金周、8個小長假、184個周末雙休日......從步行街「亮相」至今,從未發生過人員踩踏傷亡等安全事件。
一切為民者,則民嚮往之。找孩子、解糾紛、抓小偷……三百六十五個日夜,這抹螢光黃,始終穿梭不息。
受訪的執勤民警說,自己其實也有一點小小的「私心」:
每次幫助遊客後收到的感謝,都會讓他的步伐變得輕快一些,「想要趕上下一句『謝謝』」。
「武則天侄孫女」石槨流落美國,民警四年輾轉追回
「她是武則天的侄孫女,楊貴妃的婆婆,唐玄宗的寵妃。」
陝西歷史博物館內,一座巨型石槨面前,遊人紛紛停下了腳步。它有什麼特殊的來頭?
(圖:唐貞順皇后敬陵石槨 攝影:馬鑫)
這座形如小型宮殿的巨型石槨,花紋精緻,斑駁錯落,曾是唐玄宗皇后武惠妃的安眠之處。
更為特殊的是,它曾被盜墓賊拆解販賣,流落到異國他鄉數年。整個追索過程,甚至被改編成了小說和電影。
「過程十分艱辛曲折,難以想像。」
西安市公安局刑偵局文物緝查大隊大隊長韓育林,親手追回這個石槨。回憶當年,破案的每一幀,他仍歷歷在目。
(圖:小說《長安盜》、電影《長安道》就以此為原型來源:網絡)
一切要從十五年前說起。
2004年,一支多達20人的盜墓團伙,動用了炸藥、大型絞盤、起重機吊車等重裝備,「洗劫」了武惠妃的陵墓。墓中這座精美的石槨,令他們眼紅,團伙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六次入墓,將石槨拆成三十多塊,用各種方式裝箱偽裝,才將其盜走。
得手後,該團伙分批將它們偷運到廣州。又「取道」香港,以100萬美金的價格,將這一「無價之寶」倒賣到了境外。
(圖:墓內被盜場景講解 攝影:蘇娟)
案子是怎麼破的?「立功」的是一個移動硬碟。
2006年,陝西警方在破獲一起盜墓案時,找到了一個移動硬碟,其中有石槨的照片。
「照片本是盜墓者與賣家討價還價、確定目標的先行籌碼,此時,卻成為了案件偵破的有力證據。」韓育林說。警方順藤摸瓜,抓到了主犯楊彬,並一舉端掉了整個犯罪團伙。
這只是文物回家的第一步。
偵訊時,為逃避刑罰,楊彬等人拒不交代石槨去向。「文物沒有追回來,我們心不死!」韓育林說,在歷時五年的追索過程中,警方窮盡了各種方法,最後終於找到了石槨的下落——在一名美國古董商的手裡!
(圖:石槨被盜案審判現場 攝影:黨文輝)
追回過程同樣跌宕起伏:起初,古董商提出了很多苛刻條件,交涉多次以「無果」告終。
最後,當警方向他展示了墓葬的發掘現場後,對方十分震驚。出於對文物被破壞的痛心,也感受到了該文物對中國的特殊意義,古董商決定——無條件歸還該石槨。
2010年4月,這個在海外「漂泊」了五年的國家寶藏,終於回家。
「沒有花國家的一分錢!」說到這裡,韓育林原本嚴肅的臉上泛起了笑意。
民間有句俗語說「地下文明看陝西」。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這裡視察時指出:陝西是「天然歷史博物館」,文物點密度大、數量多、等級高,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
文物多,盜墓者也多,政法幹警追索文物,從來不在一朝一夕。他們面臨著取證困難、進度緩慢、犯罪分子勢力盤根錯節等壓力。
據陝西政法網介紹,2018年,陝西省破獲文物案件數居全國第一。2019年,陝西省公安機關共破獲各類文物犯罪案79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90名。
石槨展覽的名字,叫做「皇后的天堂」。
長安君認為,有政法幹警不懈地追索與守護,這裡,就是文物的天堂!
(圖:陝西省文化博物館展出文物 攝影:馬鑫)
長征老兵為情槍殺女學生,司法如何艱難抉擇?
電影《黃克功案件》中,一句台詞令人印象深刻:
「今天,不是一碗水端平,而是兩碗水我都要端平!」
誰是「兩碗水」?為何「端平」那麼難?這涉及我黨歷史上一起真實的司法案件:殺人者,長征功臣;被殺者,女大學生。
在此次超級大V的正義之旅中,長安君看到了電影的歷史原型。
(圖:電影《黃克功案件》劇照來源:網絡)
1937年仲秋之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年僅16歲的女學生劉茜被槍殺。
案件很快告破:兇手竟是曾參加過紅軍長征的功臣黃克功。他逼婚不成,一怒之下將劉茜約到河邊。殺人時,他已是紅軍師團級幹部,此事在邊區內外,引起了很大的震動。
當時,延安有兩種看法:有人認為,殺人抵命天經地義,絕不能因殺人者的身份而得到寬恕;也有人惋惜,黃克功年輕有為,又有軍功,似乎可以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圖:劉茜、黃克功歷史圖片來源:網絡)
此案震驚陝甘寧邊區,影響波及全中國。對於黃克功究竟怎樣處理?老百姓在拭目以待。
抗戰伊始,一將難求,何況是曾立下赫赫戰功的紅軍將領!黃克功曾主動寫信給毛主席,細數功勳。但黃克功等來的,不是想像的結局。
毛主席專門就此事致信邊區高等法院院長和審判黃案的審判長雷經天。信中說:「黃克功過去鬥爭歷史是光榮的,今天處以極刑,我及黨中央的同志都是為之惋惜的。但他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個共產黨員、紅軍幹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殘忍的,失掉黨的立場的,失掉革命立場的,失掉人的立場的行為,如為赦免,便無以教育黨,無以教育革命者,並無以教育做一個普通的人。」
(圖: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舊址審判史陳列館,展示黃克功被處刑油畫 攝影:吳一然)
1938年5月,黃克功被依法處決。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是中國共產黨執政以來一以貫之的司法態度。」在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舊址審判史陳列館,延安市中級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劉衛中,向長安君講解了這段真實的歷史事件。
(圖:劉衛中正在接受採訪
攝影:吳一然)
黃克功案件在中國審判史上,具有特殊意義。
它是史冊上從嚴治黨、從嚴治軍的一個經典案例,更是當前和今後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一面明鏡。
電影《黃克功案件》中一句台詞振聾發聵:「如果我們今天不判處黃克功死刑,以後老百姓就會判我們的死刑!」
此外,備受讚譽的「馬錫五審判方式」也被收藏在館中,創始人馬錫五將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到司法實踐中去,解決了一些纏訟多年的疑難案件,深受老百姓歡迎和愛戴,毛主席還為他題字:「一刻也不離開群眾」。
(圖:上為馬錫五審判方式,下為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舊址外觀攝影:吳一然)
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
中國審判史,是新中國法治歷史進程的一個縮影。剛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高度重視。
在延安革命聖地,在陝西千年古都,對中國法治進步的腳步,能夠看得愈加明朗,聽得愈發清晰。
「認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來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法治中國,肩負新的使命再出發!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FAb4G4BMH2_cNUgjdz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