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的筆墨、程式、自然

2019-11-29     名家書畫鑑賞

筆墨、程式、自然是中國畫重要的三個要素,他們各有特點又相互聯繫。筆墨作為藝術的抽象語言需要依託程式得以表現,程式又必須從自然中加以提煉和升華。沒有程式的筆墨不知所云,沒有對自然的深入觀察與遷想妙得也提煉不出多變的程式。

中國山水畫的創作實際是通過觀察自然提煉概括具有象徵性的符號即程式,然後用筆墨加以表現的過程。中國畫欣賞的是程式演繹中的筆墨美,正如欣賞京劇,看的是「手、眼、身、法、步」的程式之美,且不同角兒雖演的是同樣的程式,但各自演繹方法不同便能體現不同的風格和審美。明代董其昌談論筆墨與自然山水時說「以蹊徑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決不如畫」。從中可見一斑。

筆墨較為複雜,我僅從自己的一些理解出發稍加闡述。運用筆墨的工具是中國毛筆。與西方的油畫筆——類似扁平的刷子不同,所以運用技能也是不同的。藝術的高妙往往與工具材料有密切關係,所以只有了解這支毛筆的運用奧妙才有助於你感知中國畫的精妙所在。為什麼今天我們似乎已不會欣賞中國畫了,因為現代社會已經不用毛筆,連硬筆都不用了,我們是用手指在螢幕上輕輕點擊和滑動的方式來接受、傳遞信息,對毛筆的疏遠自然造成無法感受筆墨的精妙,也就對中國畫的欣賞產生了隔閡。

中國山水畫的技法極其豐富。勾、皴、擦、點、染是最主要的技法,還包括有各種用墨、用水、用色的技法,如積墨、潑墨、破墨、灑、拓等技法。設色有淺絳、青綠、金碧。從畫法上來說可分工筆、意筆、沒骨等。筆墨在紙絹上留下的痕跡,如點、線、面,這些筆墨痕跡還有不同的變化如粗細、大小、長短、濃淡、乾濕等。好的作品就是將這些不同的筆墨形態合理、優良地進行組配,產生有美感的作品。筆的具體形態有正鋒、側鋒、逆鋒。中鋒用筆是最為重要的。古人形容好的線條常用「屋漏痕」、 「折叉股」、「錐劃沙」來比喻,都是為了強調線條的質感與力量。

程式是中國藝術區別於其他藝術的重要特徵。山水畫的程式是畫家通過對自然的全面觀察、深入思考以及不斷地總結概括、提煉出來的藝術符號與語言。有了程式,畫家就有了對自然的認知結構。作為程式的認知結構其應具有概括性、穩定性和可重複組織的一些特點。中國山水畫的諸多程式主要包括石的皴法、樹法、雲水法、章法等。欣賞山水畫需要學會欣賞這些程式的來源、運用和變化。學習山水畫也應從臨摹一些程式入手。

《芥子園》作為中國畫的教科書有其積極的意義。當然程式也可以打破和再創造,這是因人而異的,一般畫者僅能運用程式表現,大家的本領在於創造性地運用,相同的程式在他手中會有新的變化甚至創造新的程式,這樣就會打破程式的禁錮和思維的固定模式。如果一個沒有受到程式化訓練的人到自然中寫生,一時會很茫然,難以用筆墨來表現對象。這也就是學山水畫需從臨摹入手的原因之一。

自然分為客觀自然與主觀自然。在畫家眼裡客觀自然是個物質的世界,包括形、質、光、色。兩宋期間主要表現客觀自然,畫家通過筆墨的高超技藝描繪景物的真實存在。主觀自然是精神世界,元代以後的畫多體現主觀自然,審美眼光與思維方式都與前代大不同,山水畫主要表現作者的心境、心性、人格等各種因素。

唐代畫家張璪曾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內心的感悟。藝術創作來源於對大自然的師法,但是自然的美並不能夠自動地成為藝術的美,對於這一轉化過程,藝術家內心的情思和構想是不可或缺的。

各位師友您認為呢?

歡迎到文章最後面留言板留言表達您的觀點哦!

(聲明:傳播收藏知識為宗旨,本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之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BjCtG4BMH2_cNUgXMI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