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瀘水:民族語感恩宣講「阿克幾」

2020-04-26     雲南網

4月21日,雲南瀘水市六庫鎮丙舍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團結社區),一名搬遷群眾聽了瀘水市民族語宣傳隊的感恩教育宣講後,用僳傈語唱起了自編的「感恩歌」,歌頌黨的易地扶貧搬遷好政策和搬遷入住後的新生活。

感恩教育宣講現場。供圖

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是實現穩得住、能致富的關鍵。近期,瀘水市抽調有豐富農村工作經驗、懂民族語言的幹部,組成民族語宣傳隊,到各個易地扶貧搬遷點(社區)開展感恩教育活動,與群眾「零距離」集中宣講黨的教育幫扶、醫療保障、就業政策、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等內容。面對面解答搬遷群眾疑惑,引導搬遷群眾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牢記囑託,感恩奮進,開展好能力素質、道德修養、文化素養提升工作,激發搬遷群眾內生動力,凝心聚力,助推瀘水市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半篇文章」。

感恩教育宣講現場。供圖

「搬下來後不能養豬養雞,今後生活怎麼辦?」

「搬遷後政府提供公益性崗位,每個月收入1500元左右,基本生活保障沒問題。遷出地種經濟林果,安置點有扶貧車間,大家參加技能培訓,積極外出務工……」

「團結社區自主創業帶頭人此斗相,積極參加技能培訓,貸款跑運輸。搬遷後的生活,比以前不知好了好幾倍……」

民族語宣傳隊用搬遷群眾進城入鎮後的故事和通俗易懂的民族語言,將搬遷政策、舉措、成效和後續幫扶工作講清講透,幫助群眾梳理好搬遷後的生產生活思路。將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怒江各地翻天覆地的喜人變化,用說、唱的形式展現給群眾。讓廣大搬遷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黨的惠民政策帶來的各種實惠,進一步增強群眾的感恩意識和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信念,提升幸福感,營造自己家園自己建,自己家業自己創的良好氛圍,鼓勵搬遷群眾用自己的勤勞雙手,在新的家園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六庫鎮丙舍壩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供圖

「民族語感恩宣講『阿克幾』(非常好),我們聽得懂,喜歡聽。現在,黨的政策這麼好,邊疆老百姓都過上了好日子。我們一定要感恩共產黨,感謝總書記,學好新的生產生活技能,自強自立,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團結社區搬遷村戶光三碧開心地說。

據了解,瀘水市民族語宣講隊已到三個易地扶貧搬遷點開展了三次集中宣講,千餘人次搬遷群眾參加宣講,取得了良好效果。

感恩教育宣講現場。供圖

瀘水市委黨校副校長鬍俵告訴記者,今後,瀘水市將分批分期到所有易地扶貧搬遷點開展感恩教育宣講,實現所有搬遷點宣講全覆蓋後,再延伸到各個村委會宣講。

雲南網記者 李壽華 通訊員 王兆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BWKunEBiuFnsJQVDFB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