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海清當眾「賣慘」:中年女性,只能當媽?

2019-08-01     青音


這是 青音約 陪你更好的第 2260


點擊上方 收聽音頻



主播 / 王瑞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槽值(ID:caozhi163)

前幾天,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海清的一段話,說出中年女演員的困境。

在演講台上,她呼籲導演製片們給予中生代女演員多一些機會。

她說,我們是一群非常努力熱衷表演的女演員,一直在這個行業堅持。

然而,現實情況卻不盡如人意。

「市場、題材各種的局限,常讓我們遠離一些優秀的作品,甚至從創意之初就把我們隔離在外。」


海清演講 / 梨視頻


儘管她們有充足的從業經驗,卻在挑選角色時變得被動,甚至不被考慮。

「我們一直有一個目標,希望和優秀的導演與團隊合作,希望塑造出經典的角色。」

「這是我們的野心,也是每一個演員的野心。」


海清演講 / 梨視頻


可惜,中年女演員的野心在前,卻很難得到成全。

歲月賦予了她們財富,演戲經驗、人生閱歷、寬容善良、善於溝通。

但也給她們貼上了「中年女性」的標籤。

隨之而來的,是戲路變窄,角色單一。


海清演講 / 梨視頻


貫穿海清這一整段感言,提到最多的兩個字是「機會」。

有些卑微的「乞求」,被海清說出來,格外刺痛。

畢竟,她已經是觀眾眼中斬獲獎項無數的實力派。

在職場困境面前,中年女演員成了同病相憐的人。

即便是,馬伊琍憑藉《我的前半生》獲得第24屆白玉蘭最佳女主;

姚晨憑藉《都挺好》大火,重歸觀眾視線;

但她們都自覺發言權在降低,被行業狠狠地拋開了一大截。

海清說完,姚晨接著補充:「我只想好好當一個女演員,請導演給機會,謝謝!」

年齡增長,似乎就代表著「價值流逝」。


被遺忘的中年女演員


演員陳沖在訪談中,提到過成熟女星被市場拋棄的現狀:

「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文化當中,很少能寫到,一個成熟的女人,會很有可看性的這種電影。」



不知不覺間,中年女性成為了影視劇被忽略的群體。

16歲的女演員,青春懵懂,可以是「最好的我們」;

25歲初出茅廬,是散發著職業魅力的「翻譯官」;

30歲是一個分界線。

圍繞著她們最多的話題開始變成「剩女」;

過了35歲,基本就逃不掉演媽的命運。

40歲的女人已成「黃臉婆」,整日擔心男人出軌。

中年女性很難和褒義形容詞聯繫在一起。

我並不是說人到中年,不能演「媽」。

而是100個中年女性角色中,你也很難找出一個內涵豐滿的形象。

那些一個又一個雷同的角色,似乎暗示著中年女性群體給人的整體印象:

無論是什麼職業,她們永遠都得是一副嘮叨的大媽形象,要麼精明潑辣,要麼古板傲慢,讓人厭煩。

中年女演員正被加速遺忘。

淡出熒幕多年的陶虹,再次出現在綜藝節目裡,演技依然叫人驚艷。



但在採訪中,被問到這兩年接過哪些劇本,為什麼沒能參演時,她回覆說:

「有一件事我覺得需要很誠實地面對,不僅是中國,亞洲文化里其實都是偏少女文化。到了我這個年齡,能找來的比較有得演的角色也是少之又少。」

宋丹丹曾自曝,過了35歲,有十幾年的時間,沒有接到戲。

在新人層出不窮的當下,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感慨自己戲路的局限。



去年,電視劇《美好生活》中,比張嘉譯小7歲的李小冉是他女友,比張嘉譯大9歲的宋丹丹成了他媽。

兩人同框時的違和感,假髮套也遮不住。



在部分人眼中,中年女人,不配有故事,更不配有愛情。

她們的生活重心,就得圍繞著家長里短、丈夫孩子。

馬伊琍哺乳期主演《北上廣不相信眼淚》,被嘲身材走形胸下垂;

胡杏兒拍《那年花開月正圓》時懷孕,體型稍有改變,就有人說,最大的敗筆是「胡杏兒太老太醜」。

當她們去詮釋「少女才配有的愛情」,外形首先就會被挑剔。

就像出演《地久天長》的女演員詠梅說的:

「對於現在中生代女演員的狀況,我很憤怒。

她們人生閱歷又豐富,又會表達,可市場上給我們的機會太少了。」


詠梅對中年女演員角色單一感到憤怒 / vice《別的女孩》


在當前審美之下,中年女性的可塑造性與豐富性被大打折扣。

很多時候,不是演技不行,是機會的門檻都邁不過去。

「你優秀也好,你不優秀也好,你就是沒有機會。」


詠梅認為中年女演員缺乏機會 / vice《別的女孩》


人到中年,職場半坡


去年,日本ORICON NEWS(女性最想擁有的顏)榜單出爐。

這份榜單中的十個人,平均年齡是36歲。

其中三位年過40的女星,都是35歲後才開始走紅,迎來自己的事業巔峰。



影視類型的多樣化、個性豐富的女性角色,讓四十歲以上的女演員,可以和二十多歲的年輕女孩平分秋色。

影視劇里角色富有魅力,反過來,她們塑造的形象,也影響著觀眾對女性年齡的認知。

與之相對的,我們是另一番生存狀態。

上個月,蔣雯麗憑藉《正陽門下的小女人》,擊敗姚晨,拿下視後獎盃。

年近50的蔣雯麗,在劇里要從靈動少女演到老婦人。

她擔心自己被說「裝嫩」,但真正演起來,她可以輕易說服觀眾「忘記年齡」。



但蔣雯麗也有困境。

她的侄女馬思純在採訪時談到:

「大家都覺得,我有我小姨,所以好像想進哪個組就能進哪個組。不是這樣的,我小姨現在都快沒戲拍了。」

工作人員示意她別說了。

馬思純不以為然:

「為什麼不能說?我就是要說!現在我小姨特別羨慕我,她特別想拍電影但找她的就只有電視劇,她說純純真好啊,有電影找你拍。」

年齡對她們來說,意味著經驗,更意味著禁錮。

去年爆火的秦嵐,多數人對她的印象,還停留在《還珠格格3》里的知畫。

對她們來說,無論是作品數量還是戲份,都已不如從前。

想在中年重回事業巔峰,太難了。

即使是實力派,也要用很多年,去等一個可能是機會的機會。

同時還要保證,在機會來臨前,自己沒被市場徹底遺忘。

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事業上不可避免地,好像就開始走起下坡路。


中年女人的尬與惑


知乎上有網友談到海清說的那些話:

很多人刻板地把中年女性理解為婆婆、媽媽,別人的優越感在歧視她們;所以中年女性的故事沒什麼吸引力。

可被挑剔的,從不只是中年女演員。

普通女性的中年危機,來得更艱辛。

從職場到家庭,一不小心就成了被嫌棄的對象。

似乎「中年」兩字一說出口,緊跟而來的就是質疑。

  • 無論多努力,已失去競爭力

女到中年,想在職場上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難度比年輕時可能更大。

韓劇《就算敏感點也無妨2》中,塑造了一個崩潰邊緣的中年女性。

她是領導親口承認的「精英」,混跡職場多年,業務能力超強。

但因為是女人,每次開會,她都被要求穿短一點的裙子。


明明能力更出眾,在升職競選中還是失敗了。

理由是:「男人結婚了肩上擔子重,女人結婚後反正有老公養著。」



精心準備6個月的重要項目,直接被領導移交給了他人。

「這個項目多重要啊,你要是最後休職了誰來負責?」



同樣是結婚,到了男性這兒又不一樣了。

女人的結婚是累贅;

男人結婚後,被認為會安定下來,需要很快攢錢,可以更加專注到工作上。

結婚反而成了男人的優點。



最終,她摸索出了職場中的「相處之道」:

「不論是什麼,都不能去責怪,不能失誤,適當配合他們的胃口。」

哪怕你為了工作拼盡全力,只要你有即將到來的育兒負擔,就很可能被嫌棄。

  • 除了事業,也要兼顧家庭

《春嬌與志明》歌詞中,有一句「男人是天生的小朋友」。

與之對應的,女人不論多少歲,也大多深藏了一顆少女心。

誰不希望自己美美的?

但太多時候,心有餘而力不足。

尤其是對於生了孩子的女性而言:

從早到晚再到夜裡,兩小時喂一次奶,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哪有精力再去運動?

身材走樣、脫髮、黑眼圈、皮膚暗沉……

想要少吃一點,又會被說只顧自己不顧孩子。

讓人難過的不是變胖變醜,而是放棄光鮮,換來的還是嘲笑和不理解。

主持人李靜談到自己的經歷:

「生完孩子之後,感覺身體像個機器,完全沒有尊嚴。」


喂奶第一,就可以隨便扯開?/ 《妻子的浪漫旅行》

職場媽媽,還要面對一條「鄙視鏈」:

排在最末端的,正是這些回歸職場的她們。

頂著「新手媽媽」的牌子,哪怕付出了十二萬分的努力,也有可能被質疑「你不行」。

你剛生完孩子,這個任務就先別負責了;

你剛生完孩子,可能適應不了我們這邊的加班;

你剛生完孩子,累著病著了是不是算我們的責任……

多的是懷疑貶低,少的是信任寬容。

  • 她們是被需要卻又最沒存在感的人

有多少中年女性,身兼數職:

好員工、好妻子、好母親;

同時還是廚師、清潔工、老師、心理諮詢師……

囿於日復一日的操勞,奔波於職場、家庭。

有時卻不能換來同樣的愛。

曾經,一位27歲的媽媽,帶著3個兒子從橋上跳下。

留下兩封遺書:「我真的承受不住了。

沒有誰真正體諒過我,這幾年來每天都處在崩潰的邊緣……」


沒有人體諒 / 澎湃新聞


有很多痛,不是親身經歷的人,看不到、感受不到。

於是就有許多人,理所當然地忽視、鄙視在痛苦中煎熬的女性。

別嘴上說著理解,心裡暗戳戳嫌棄;

別苛求她們事事做到完美,沒有皺紋。

青音約,陪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AQnW2wBUcHTFCnf-t4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