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105國道旁,有棟百年老屋,共有166間房,為何卻無人居住?

2020-09-05     芒果旅行日記

原標題:廣東105國道旁,有棟百年老屋,共有166間房,為何卻無人居住?

芒果旅行日記:在廣東韶關105國道旁,藏著一棟荒廢的百年老屋,雕樑畫棟古色古香,共有166間房,卻無人居住,為何呢?跟著芒果一起去探訪一下。

這棟百年老屋叫九棟十八井,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新豐縣,處於105國道旁邊,距離廣州100多公里,車程兩小時。如今也算當地的一個旅遊景點,不用門票,不過平時遊客很少,亦無人居住,非常安靜。

據資料記載,九棟十八井建築面積70畝,始建於清朝康熙初年(1660年),至嘉慶六年(1818年)始竣工,前後歷時四代158年,據說是當時長寧縣(新豐縣)最大最豪華的建築。

九棟十八井創建者為當地溫氏先人溫可中,曾任布政史司,後來他的兩個兒子也做過朝廷的六品官員,可謂光宗耀祖風光無限,在當地的名望一時無兩,所以其後人在門上貼著:三世六品。

從空中俯瞰可以看到,九棟十八井布局為橫三棟豎三棟,共九棟,每三棟有六口天井,共有十八口天井,因此得名九棟十八井,共有房間166間,是典型的廣東圍屋建築,牆體樓閣使用火磚建築,天井、檐階用長條石鑲嵌,院子用鵝卵石鋪就。

走進九棟十八井,一股古樸滄桑的氣息迎面撲來,裡面空無一人,穿過大門就是一塊非常大的空間,據說是曬穀子的禾塘,九棟房子排成三列,每列都有個門進入,而中間的就是大門,上書「三世六品」,兩側貼著對聯。

從大門進去穿過一個廳堂,就是天井,迎面可見前方是一棟比較威嚴的建築,上書「竹梧堂」,有六根柱子支撐著,和一般柱子不同的是,這裡採用的不是木柱子,而是青石柱子和火磚砌成的柱子。據說竹梧堂寓意是竹子成林、梧桐引鳳,即希望溫氏後生可以人才輩出。

竹梧堂兩側各有一個側廳,分別上書「禮耕」、「義種」,是為溫氏家訓,意為勉勵後人耕讀傳家詩禮流芳。這裡的建築,無論房檐、窗戶、柱子非常講究,雕龍畫棟,非常精緻,據說原先還保留著不少精美屏風,可惜後來被毀了。

這麼好的百年古屋為何如今無人居住呢?據說因這些房子歷經百年滄桑,已經逐漸破敗,且裡面設施設備已經不適合現代人居住,加之很多後人都到外地工作了,所以原本居住在裡面的溫氏後人漸漸都搬離出去了,如今只留下古老滄桑的房子默默無言地屹立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9BfXHQBURTf-Dn5OTeQ.html